摘 要:鋪首是中國先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它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直觀地體現了各民族地區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等級制度乃至歷史的變遷。基于此,本次設計中三件作品以高溫顏色釉獨特的藝術語言結合浮雕技法對鋪首進行再創造,繪畫形式上融合了古老的工藝原料與當代的美術觀念,抽象與具象并存,通過瓷畫可視可感可觸的獨特感染力,賦予鋪首銜環新的生命力。進而提出,陶瓷藝術只有深耕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才會有光明的前景。
關鍵詞:顏色釉;鋪首;圖騰;歷史文化傳承;門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0.039
1 鋪首文化溯源
鋪首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寄托和抒發了各階層人民的思想感情、文化信仰和審美情趣。鋪首由一個裝飾性的底座和一個實用性的環狀物組成,扣在門上固定并且鑲嵌底座,所以有“鋪首銜環”之稱。鋪首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漢代的陶器、青銅器、畫像石、墓室門和棺槨上均有遺留。在近年來出版的《漢代圖案選》中記載有朱雀、玄武、雙鳳、羊頭鋪首,以及虎、獅、螭等獸首狀鋪首,可以看出至漢代鋪首已經發展出多種圖案類型。①
縱觀歷代鋪首造型,從奴隸社會一直到唐朝,只有官府和廟宇才有資格使用鋪首,平民百姓家則較為罕見。直到唐末宋后,鋪首才開始普遍用于平民家中,但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使用獸首銜環作為裝飾,平民住宅不能用獸首銜環來裝飾。尤其在元代以后,出現的形形色色的鋪首圖案更加明確了鋪首的造型就是一種門第高貴與否的象征。②明代史料中記載: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③據此也可以看出,鋪首不只是簡單的器具,在統治階層對住宅劃分森嚴的等級制度中,它更是階級社會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征,可以觀望到各個地域的社會、經濟、文化的脈絡,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其社會歷史價值不可估量。④
常任俠先生于1942年論述了早期漢畫像石中鋪首的形象正是由饕餮紋演變而來,⑤從內容和形式上都透露著濃厚的圖騰崇拜的宗教觀。高峰學者則從鋪首作為建筑藝術本身所具有的“以形寫神”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內涵做了解讀。⑥鋪首在我國歷史中的功用有以下兩種:其一,在墓葬文化中作為青銅器、墓門和棺槨的裝飾構件,有著與神靈溝通的作用;其二,在建筑中則作為一個功能性建筑構件。每當有客人來訪時,用手拍擊門環或門墜發出清脆的響聲,屋主人聽聞響聲,便開門迎客。此外,從藝術效果來說,鋪首又起到裝飾大門的作用,還是一件藝術品,制作鋪首的工匠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對于房屋的審美觀念以及屋主人的階級地位融入于這個不起眼的小物件之中。鋪首文化傳達著手工藝人對于時代的解讀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動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由來已久的圖騰崇拜觀念。
綜上所述,鋪首文化起源于功能性,發展演變于裝飾性,⑦其具有高度的人類學、民族學、符號學價值。同時,鋪首文化的由來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對鋪首的溯源也是進入社會歷史的重要線索,承載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記憶。記憶主要有三種載體:第一種是文字記憶,第二種是家族之間代代相承的口述記憶,第三種是社會實踐所形成的物質記憶。鋪首作為各時代匠人們實踐創造出的物質記憶,不僅作為純粹的實用性物件,還象征著歷史文化的變遷歷程,各類的圖案題材必然表征了中國傳統的審美情感與文化內涵。因此,筆者試以顏色釉繪畫裝飾藝術對鋪首再塑造,進行色彩重構,使它從實用品以藝術品的身份走進了高雅的展覽館中,普通的物品經過構想、設計、再造,賦予它特殊的再造之美以及表現出全新的意味,使之能夠引起觀者的情感共鳴。
2 景德鎮制瓷概述
2.1 景德鎮陶瓷繪畫
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體中孕育與發展。而景德鎮作為我國陶瓷文化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心理的縮影以及形象的載體,是一部完整的中華民族陶瓷文化發展史。史籍記載景德鎮地區的制陶業“始于漢代”(東漢,25—220年),彼時的陶器“質甚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邇俗粗用”,并不遠銷,因此影響所及極為有限。⑧如今,經過歷代高水平的手工業者不斷的繼承與創新后,景德鎮制瓷已經遠銷海外,從傳統的單一色釉裝飾性工藝發展出的新型陶瓷繪畫工藝。一方面,因其具備特殊的型、色、質的表現能力,從而區別于其他各門類繪畫的本體語言,有著很高的特質性成就。⑨另一方面,又具有時代性與民族性的人文情懷,反映出新時代的審美特征。基于此,景德鎮的陶瓷工藝技術水平雖然已經很成熟,但要在陶瓷上演繹油畫的表現力,絕非一件簡單的事,并且陶瓷的制作有很多工藝流程,在陶瓷上作畫要受到很多限制。目前瓷畫的品種有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斗彩、粉彩、古彩等多種形式,釉下彩、古彩的作品在完成繪畫后要經過1300多攝氏度的高溫燒制,才能把陶土燒成瓷。燒成后的色彩和瓷器合為一體,一旦畫作燒成了瓷,此作品將永不褪色,萬年不朽。因此,工藝的復雜性對藝人本身就有很高的要求,這也造就了景德鎮在擁有得天獨厚自然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匠人巧奪天工的制瓷手法,為景德鎮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2.2 高溫顏色釉技藝
釉彩瓷又稱顏色釉瓷,以金屬氧化物和天然礦石為著色劑,經由13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燒成。色釉繪畫,主要分為在瓷板坯體上和瓷器坯胎上繪畫兩種,利用釉上彩、釉下彩以及雕刻工藝不同技藝裝飾完成后再入窯進行燒制的一種綜合性陶瓷裝飾。⑩此次創作是以高溫顏色釉作為顏料繪畫,屬于釉下彩。k顏色釉的使用可溯源至商代,早在商代人們就開始使用接近青釉性質的石灰釉進行裝飾,六朝時期最早的青瓷是顏色釉的鼻祖,宋代出現了多種青釉,直至元代顏色釉仍然從屬于器型而存在,明清時期景德鎮制瓷業達到了我國制瓷工藝的高峰,l主要受到了當時文人士大夫的繪畫藝術成為主流的影響,開始出現釉彩繪畫獨立存在于器型的現象。m
高溫顏色釉獨特的審美特征在于其所擁有的繪畫形式經過特殊的窯變反應后,產生的多元化的藝術效果。因此,以高溫顏色釉入畫,表現在其色澤之美、肌理之美、多元技法之美以及窯變形成的偶發性之美。首先,從色彩上看,在成百種釉料中紅色系在燒制過程中性質比較穩定,不容易流動,容易產生體量感和空間感;不同類型的花釉以及裂紋釉能夠燒制出豐富的肌理效果;同種類型的釉色疊加上色后比較容易出效果等。其次,從技法上看,無論是畫、潑、滴、灑、噴等表現手法,都可以由藝術家們隨意運用,n高溫顏色釉繪畫過程具有強大的包容性。最后,從燒制過程來看,高溫顏色釉繪畫的創作過程是一個極具偶發性的實驗過程,從而產生了在高溫顏色釉繪畫前需要試“罩子”用以選色的方法,即不同的色釉于不同地域的電窯、不同類型的窯器、窯內的安放位置以及不同燒窯師傅的燒制手法、燒制經驗等必然會形成不同的發色情況。由此,顏色釉的相對性,窯火的不穩定性,使藝術家們只有在成百上千次試“罩子”中,在不斷燒成的殘次品中,不斷汲取經驗完善自身,才能達到一個完美的燒成效果。
高溫顏色釉釉料的偶然性、獨特性與藝術家們的表達手法及創意觀念的多樣性、自由性相結合,使之具有了獨立的思想與精神特質。這正是高溫顏色釉瓷板畫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制瓷或者一般繪畫門類如國畫、油畫等所擁有的獨特的審美特征,有著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
3 再塑鋪首圖騰文化
“憑三尺泥,制世上奇珍。有五彩筆,繪天下美景。”高溫顏色釉裝飾藝術瓷,是三尺泥和五彩筆的巧妙結合,是天工和人文裝飾藝術的美妙體現,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o高溫顏色釉的紋理變化多端、獨具特色,其中部分顏色古著深沉(如黃沙巖、亞麻磚紅等),與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在本次設計中以鋪首作為主題,構思來源于筆者的故鄉。在鄉村中一家一院已經是家宅門庭的象征,鄉村中基本還在沿用鐵門和木門,門鈴使用的依舊是鋪首,與城市中的電鈴大相徑庭,但也正因為它的獨特性才在現代文明歷程中被保留下來。在筆者家鄉云南地區的鋪首造型多為獸首銜環,獸首的特殊形態展現出的是一種無形的氣勢,表征著神性意義的守護。叩擊門環,大門輕啟,仿佛開啟了一段塵封已久的歲月,這是筆者對于故鄉的記憶。
我國國土遼闊,門環的造型多樣,主要以動植物形象為主,多以鐵銅制,在時間的長河中它會被磨損,在風吹日曬中日漸斑駁。制作如陶瓷一般亙古不變的、雖古老但依舊具有時代價值的器物,而不是一味追隨仿古,在不破壞美感的同時對其形象和色彩進行重構,以此來作為此次設計的任務。
第一,對于設計中圖案題材的選擇。鋪首的造型圖案主要可以分為兩類:首先是選擇以獸像也就是動物頭像,動物造型紋樣主要是在商朝到六朝流行起來,表現的是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希望借助于動物的超人力量來企圖戰勝外力;其次是吉祥類圖案,其包含著祈求福佑的功能,蘊含著對生活和道德價值的追求。基于此,在作品一中筆者以植物紋“葵花門環”的形式作為母題(圖1);作品二以我國西南地區傣族圖騰崇拜的白象“象首”作為母題(圖2);作品三以徽派建筑獅首作為母題(圖3)。
第二,設計中裝飾技術的運用。本次設計的色彩構成中獸首運用了不同紋理的釉料,而門面則采用了現代與古代兩種不同效果的色釉,再加上雕刻的手法來刻畫細節,使鋪首以及門面在呈現高溫顏色釉肌理變化的同時還具有凹凸的立體感。作品尺寸都以長80、寬50的素燒瓷坯進行繪畫,高溫燒制完成后利用切割技術從兩扇門中間進行分割,中間則運用與主題色調相符的鋁合金進行鑲嵌再進行裝裱,從而突出設計主題。三件作品以高溫顏色釉特殊的紋理變化結合浮雕技法進行再創造,繪畫形式上融合了古老、自然的工藝原料與當代的美術觀念,抽象與具體并存,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審美意蘊,是中國傳統美學精神中“天人合一”美學思想的一種全新的延續。p
如今,隨著人們對于精神文化追求的渴望,人們并不僅僅局限于實用需求,而是轉向從藝術品、工藝品的美感中獲得精神價值,對于我國千年流傳至今的顏色釉彩裝飾藝術不再局限于簡單表達瓷器的色澤與肌理,而是強調藝術家、手藝人的個性化創作,表現出鮮明的思想性,促使高溫顏色釉逐步邁向純美學形式的表現。q因此,筆者望能通過本文以及本次設計給讀者提供一個高溫顏色釉瓷畫這門新型繪畫形式的概述。
4 結語
鋪首是中國先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是中國先民在歷史和文化發展下的產物,它直觀地體現了各民族地區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等級制度乃至歷史的變遷。鋪首發展至今大多數已經湮沒在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留存至今的也早已脫離了驅邪、守護住宅的意義,有的則以精湛的制作工藝和完整的保存程度令人心折于它的審美內涵。基于此,本次設計中對于鋪首的再塑造,正如克萊夫·貝爾所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作品中筆者對于門環的形式與色彩的重構,無論是植物紋還是獸像的運用,都遵循了只有真正體現一定意味的藝術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和美的藝術、形式要為內容服務、相輔相成的理念。“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品所賦予觀者的感受肯定是千人千面的,但對于美的享受卻是共通的,觀者能夠在鑒賞本作品中產生移情、共鳴等審美情感,從而對這個傳承千年的老物件有全新的體會,這是筆者對于這次設計所想要達到的效果!
筆者于景德鎮進行了歷時一個多月的構思和設計,在反復使用小型素燒瓷板進行試驗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形式與色彩的搭配,最終在5次燒制后形成了以上三件作品。在景德鎮的一個多月的歷程中,筆者走過瑤里、古陶瓷博覽區、陶溪川等,見證了景德鎮遺留至今的古窯址以及陶瓷手藝人形形色色的作品,在今天,無論是傳統手工藝人還是當代陶瓷創意理念藝術家,他們無一不在為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努力。創新是中國陶瓷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守正創新,才能鑄魂培根”,陶瓷藝術在發展的同時不能忘記自己在中華民族這塊土壤中的根,只有深耕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才會有光明的前景。
因此,本次設計在深植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研究、分析這一極具感染力的新型語言載體,在二者相結合的過程中尋求新突破。在今天這個圖像時代,通過瓷畫可視、可感、可觸的獨特感染力,更為純粹地回歸到繪畫藝術的本體語言上,發揮其審美與情感力量,更好地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注釋
①王磊義.漢代圖案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②⑥高峰.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審美特征與文化解讀:以中國古代建筑門飾“鋪首銜環”為例[J].求索,2010(6):132-134.
③韓海燕.以晉中傳統民居探新地方主義室內設計[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④王倩.淮北漢畫像“鋪首銜環”神話學新探[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3(6):58-62.
⑤常任俠.河南新出土漢代畫像石刻試論[J].文物,1973(7):49-53.
⑦李學斌,王瓊.建筑門飾“鋪首銜環”研究[J].美術觀察,2013(1):109.
⑧n江西省輕工業廳陶瓷研究所.景德鎮陶瓷史稿[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9:322.
⑨p高穎.基于本體語言的高溫顏色釉山水瓷畫意義與表現方法[J].中國陶瓷,2021(4):87-90.
⑩o王煥,朱輝球.釉彩的當代應用及審美特征[J].中華手工,2020(5):98-101.
k胡達民.高溫顏色釉裝飾技藝[J].景德鎮陶瓷,2008(2):39-40.
l汪慶正.唐英和清雍正時期的制瓷成就[J].景德鎮陶瓷,2022(2):118-119.
m朱開佩.論高溫顏色釉在當代陶瓷藝術中的形式風格與意義[J].中國陶瓷,2014(7):83-86.
q余鍵,吳劭鵬.高溫顏色釉陶瓷繪畫的美學理論探索[J].美術觀察,2019(9):73-74.
【作者簡介】字卿,女,云南臨滄人,云南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民族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