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時節,吳中大地,處處勃發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氣象。
經濟建設“高歌猛進”,吳中區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68.7億元,增長3.9%;26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11.5億元。改革創新“高掌遠跖”,持續推進“1+9”綜合改革;充分發揮“2+3+N”招商體系效能,成功舉辦2023年工業互聯網大會、工業元宇宙創新發展峰會等重大活動;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增各類市場主體超2萬戶,常態化實現項目“多證齊發”,推動項目建設進入“高速通道”。綠色生態“生機勃勃”,堅決扛起太湖治理保護第一責任,統籌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13個治太重點項目;深入實施“一湖一策”“一山一策”“一島一策”,太湖生態島成功入選“江蘇省生態島試驗區建設規劃方案”總體布局重要節點。幸福指數“節節攀高”,星塘街南延、尹山湖隧道建成通車,長江路南延等一批重大項目加速推進;西山實驗學校等6個項目建成投用……
近年來,錨定蘇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目標定位,吳中區探索走出一條體現區域特色、彰顯使命擔當的現代化建設路徑——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區、創新引領”發展戰略,堅決扛起“為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的使命擔當,精細繡好傳統與現代、生態與科技交融共生的吳中“雙面繡”,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吳中答卷”。
產業強區
壯大“3+3+3”產業集群
一家企業能釋放多大能量?科沃斯用一個民族品牌的誕生,為區域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
1998年,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在吳中區成立,25年春去秋來,從為國外知名廠商貼牌代加工起步,到把自主品牌打入國際市場,科沃斯堅持自主研發,聚焦服務機器人和高端智能生活電器兩大賽道,并帶動著整個區域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創新集群的競爭力提升。
“隨著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在吳中區的蓬勃發展,供應鏈配套、高校院所、科研人才、資金政策等產業要素更加集聚,為科沃斯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更多產業支撐。同時,科沃斯也積極發揮自身在行業內的引領作用。”記者從科沃斯了解到,近年來公司一方面堅定圍繞用戶需求開展自主研發,通過技術創新,持續推動整個行業的迭代升級。今年8月,科沃斯在上海發布了搭載全新半固態激光雷達和“AINA”AI模型的掃地機器人新品,這款產品將會引領行業,尤其是供應鏈技術含金量繼續升級。另一方面,科沃斯也積極響應各級政府重點打造產業創新集群的號召,組建了智能機器人創新聯合體,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和產業生態共建,并在吳中區舉辦首屆科沃斯機器人大會。“大會吸引了4位院士、30多位行業頂尖學者、300多家機器人企業和40余家投資機構等參加,帶動了更多優質產業資源匯聚吳中、抱團發展。”科沃斯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深耕服務機器人的同時,科沃斯旗下專注于高端智能電器領域的品牌添可正努力開辟“食萬數字美味”的新賽道。“通過將數字科技與美食文化相結合,添可致力于為用戶帶來更多美味和便捷的餐飲體驗,并推動數字烹飪的普及和創新。”科沃斯相關負責人介紹到。
據了解,目前吳中區已集聚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相關企業700余家,基本形成以上市企業為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覆蓋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智能裝備和終端產品等的全產業鏈,其中不少已具備國際競爭力。
成長為吳中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只是吳中區穩大盤、強產業,經濟發展質效全面向好的縮影。目前,吳中區已經形成了“3+3+3”現代產業體系,具體來說,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三大主導產業,航天航空、智能車聯網、節能環保三大戰新產業,工業互聯網、檢驗檢測認證、文化旅游三大特色產業,其中三大主導產業產值總規模近2000億元,集聚相關企業1400余家。產業強區的諸多成績與亮點,彰顯了吳中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擔當和作為。
創新為“核”
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吳中區招引創新型企業727家,平均一天就有4家科創企業落戶吳中區。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彰顯了吳中區邁出了全力培育產業創新集群的一步,其目標就是要打造高能級的創新策源地。
“2020年,公司以全國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中標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項目——2020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綜合型應用服務平臺)建設單位。”蘇州協同創新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雪騰告訴記者,自2017年成立以來,協同科技就深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賽道,致力于建設“標識+平臺”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底座。
在萬物互聯的工業互聯網中,每個物品、元器件,甚至每條信息都有其全球唯一的“身份證”,這個“身份證”就是標識。“有了這樣全球唯一的標識,工業設備和產品才可以精準互認,高效流通。”袁雪騰介紹,“協同科技堅持‘平臺+行業+場景’的發展理念,以賦能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為發展引擎,自主研發出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袁雪藤告訴記者,平臺通過匯聚海量數據、應用為制造企業提供診斷咨詢、解決方案規劃、應用服務落地的一站式服務能力,“標識+平臺”的創新模式促使協同科技成為眾多數字化服務商與制造企業需求對接的高效平臺。目前,平臺面向不同應用場景定制化服務4000余家企業用戶,累計接入設備17萬余臺。“我們建標識服務平臺的初衷,是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過‘上標識上平臺’,打通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間的信息資源,利用這些信息,企業可以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吳中區擁有強大的制造業產業基礎,扎根這片區域,我們已服務汽車零部件、機器人、醫藥等領域的數百家企業,為他們的發展注入了工業互聯網活力,在自身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外,也為區域發展貢獻了力量。”袁雪騰說。
縱觀吳中區眾多科技創新企業,會發現它們的發展路徑與協同科技類似——成立時間不久,深耕細分領域,在自身成長的同時,也在助力其他企業更好地發展,逐步形成產業生態圈,共同賦能吳中區產業騰飛。
可以說,吳中區一方面堅持“產業驅動”,以產業發展帶動科技創新,同時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著力構建以產業創新為內核的“創新吳中”,持續激發吳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瞄準問題
營造最優營商環境
當前,全國各地有一個共識:拼經濟,就是拼營商環境。在長三角地區,拼營商環境的氛圍格外濃郁。
“什么對企業最有利”“怎樣對企業最有利”“如何讓企業更專心主業”……吳中區圍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堅決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切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為企業發展增實力、添底氣,在未來競爭中搶占先機。
近日,蘇州健生源醫藥連鎖有限公司需要辦理吳中區62家藥品零售門店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范圍和負責人變更登記手續。考慮到健生源門店分布在全區各鎮(街道),辦事人需要向分散在各鎮(街道)的便民服務中心分次提交申請材料,跑多個窗口,費時又費力,吳中區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管局積極溝通,通過“證照聯辦”模式,一窗受理、一次性為企業辦結了62家門店的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企業在窗口一次領取了310張證照。
記者從吳中區行政審批局了解到,“證照聯辦”是指將營業執照與市場主體登記相關經營許可審批事項、關聯審批事項,建立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線上線下融合新機制,實行“一次告知、一窗收件、一次辦好”,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建立“統一收件、并聯審批”機制,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跑腿次數,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
吳中區著力推進企業開辦業務下沉、人員下派、責任下傳,95%以上的企業開辦業務在區中心以外的各鎮(街道)完成,位列全市第一;推行企業開辦線上“全鏈通”集成辦理模式,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率超90%,位列全市前茅,企業開辦指標在2022年度營商環境考核中位居全省城區第一;扎實完成政銀合作、全城通辦通取等市級改革創新任務,上半年完成銀行網點辦理近2000戶,實現通辦通取窗口全覆蓋……
吳中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不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準入機制,確保市場主體從誕生、發展到壯大的各生命階段都能得到優質服務,最大限度釋放社會創業創新潛力。
科沃斯相關負責人在采訪中也直言,吳中區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從科技、產業、人才等多個維度出臺產業政策、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同時政府各部門主動靠前服務,有效解除了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讓我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實業,推動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品牌的發展目標。”
栽好梧桐樹,方能引得鳳凰來。吳中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奏響了美妙的“變奏曲”——一手全力構筑營商環境“高地”,搶抓機遇,打出制度、創新、開放“組合拳”;一手多措并舉降低營商成本,通過改革、政策等抓手形成“洼地效應”,推動項目企業提速提效,加快落地。“高”“低”之間,全方位釋放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源源不斷強化內生動力,推動著區域高質量躍升。
生態優越
人人趣享的自然空間
吳中區的高質量發展展現在一組組不斷“走高”的經濟數據中,而數據的“走高”,與背后優良的發展環境有密切關系。“生態、科技、人文在吳中區實現了融合發展,是這片區域天然的優勢。”蘇州大學東吳智庫執行院長,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段進軍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吳中區,有快速發展的‘3+3+3’產業,有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有日趨完善的衣食住行配套設施,還有蘇城內不可多得的山水資源,這種可以同時享受的‘快’與‘慢’生活結合的區域,是值得期待的。”
確實,吳中區擁有城市少有的原生之態、自然之美,不僅有原生態山體,還擁有三分之二太湖水域,星羅棋布的天然資源,構成了吳中區獨特而優良的生態系統。近年來,吳中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產業強區一體謀劃、一體推進,蟬聯了全國市轄區GEP百強名單首位,用努力與實力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吳中實踐。
2021年8月1日起,《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開始施行,這是江蘇首例、蘇州首次為太湖島嶼專門立法。2022年,太湖吳中水域水質穩中趨好,東部湖區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標準,是太湖水質最好的區域。
山水相會,景象豐盛,物種多樣。走進太湖旅游度假區,宛如走進一座沒有圍墻穹頂、生機勃勃的“自然博物館”。這里不僅綠水青山,人人趣享的自然空間也在無限延展。作為蘇州市的生態屏障、吳中區的文旅龍頭,其多年來始終保持全市旅游度假區高質量發展考核第一名。
當然,吳中的美,不僅是在“真山真水真幸福”的自然環境中,也在“推窗見綠、轉角遇園”的城市生態中。以“山水公園城”為目標的吳中,打造“出門見綠、500米入園、5分鐘‘上道’、四季有彩”的吳中綠地系統,構筑出“城區即景區”的生動寫意,給予了居民一個個可賞、可游的城中“綠洲”。
于細微處見新意、見真章。生態外,吳中區在教育、交通、醫療等諸多方面,也讓大家看到了“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看到了不斷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看到了幸福城區的特質愈加鮮明……
跳出吳中看吳中,段進軍認為,未來的吳中區要繼續秉持“產城人”融合理念,牢牢抓住“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戰略交匯疊加機遇,堅持以產業創新為引領、科技創新為動力、開放創新為支撐,加快成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錨定產業、城市、人才“三大高地”目標,以“產城人”融合發展的“生力軍”之姿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和能級躍升,我們在吳中區前進的腳步中,明晰看到了其正用實實在在的作為鋪就“天堂蘇州·最美吳中”的發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