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枕千年歷史的京杭大運河,西臨碧波浩渺的太湖,蘇州高新區內56座山體綿延起伏,綠水青山相映成趣。在山水懷抱間,蘇州高新區奮力勾勒現代化城市的美好圖景,無愧于“真山真水園中城,科技人文新天堂”的美譽。
將時間的指針撥轉至30多年前,彼時,全國各地開發區競爭激烈,獅子山腳下,蘇州高新區從無到有,一步步成長為蘇州市“東園西區、一體兩翼”的“重要一極”。30多年間,憑借著敢想敢干的精神,從獅子山腳下,到蘇州科技城聚起的大院大所,再到如今的三大功能片區,新區人腳步鏗鏘,以嶄新的面貌朝著更“高”更“新”的山峰攀登,努力在新征程中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高新實踐”。
創業人才會聚,創新力量涌動
高新區竹園路209號,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成熟企業。這里是中國蘇州創業園(以下簡稱“創業園”)的所在地,作為蘇州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這里于1994年正式運營,先后孵化培育出上市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282家,累計引進各類高科技人才22000余人。
法奧意威(蘇州)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是2019年落戶創業園的一家機器人企業,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市、區三級創業領軍企業及江蘇省民營科技型企業。自成立之初,法奧意威就堅定地走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自研自產這條路,其自主研發生產的6軸協作機器人FR5獲得全國首張新版協作機器人CR認證證書。
“當時,創業園已經集合了蘇州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中國蘇州國際企業孵化器、中國蘇州留學人員創業園等資源,這些資源對像我們這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極具吸引力。”法奧意威副總經理季靈告訴記者。
選擇蘇州,有一部分原因是這里是全國智能裝備產業鏈聚集高地之一,而讓法奧意威更驚喜的是創業園的服務意識。創業園定期組織行業峰會、產業需求會議、知識產權輔導、項目政策輔導等;創造優良的工作環境,及時幫助企業擴充辦公場地等;提供新產品應用場景,如智能冰淇淋機等。“可以說,創業園從企業孵化到成長再到壯大等多維度多方面提供專業指導和幫助。”季靈表示。
2023年初,工信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這與法奧意威的愿景“實現協作機器人的普及”不謀而合。法奧意威在保證產品成本以及合理利潤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兩款協作機器人價格均為2萬多,引起行業熱議。
在創業園這個大家庭里,法奧意威并不是孤獨的個體。據了解,法奧意威與園內很多企業都有緊密合作,比如協同產業鏈上游的芯片設計、通訊接口等公司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攜手下游集成應用方面企業進行應用場景的深度挖掘,不斷拓寬國產協作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實現國產機器人替代,完成協作機器人的應用普及。
大院大所集聚,“最強大腦”引來新興產業
除了人才集聚的創業園,蘇州高新區還集聚了100多家大院大所,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底氣與實力。開發建設之初,蘇州高新區鮮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后,蘇州高新區在核心地帶劃出25平方公里區域建設“蘇州科技城”,引進擁有豐富創新資源的科研院所,自主培育創新資源。如今,蘇州科技城已成為高新區大院大所的主要集聚地。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是蘇州高新區引入的第二家大院大所,2008年落戶科技城。1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先后完成流式細胞儀等多項醫療儀器產品工程化及其成果轉移轉化,已成功孵化項目公司59家,獲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和“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80后研究員王策就是參與研發流式細胞分析分選儀的一員,早在2009年7月,來自遼寧的王策就通過校園招聘來到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工作。他清楚地記得,那天乘坐火車抵達蘇州站后,乘公交車來到了蘇州城西的科技城,彼時,太湖大道兩旁隨處可見忙碌作業的塔吊機。
當年同一批入職的年輕職工共有33位,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卻因為共同的夢想在蘇州科技城相遇。在一棟三層小樓的臨時辦公場地內,大家共同見證了蘇州科技城的日新月異。如今,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擁有近1400名員工和研究生。
2018年,王策團隊自主研發的流式細胞分析儀成功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隨后由江蘇省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內企業中生(蘇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可以說,這些大院大所已經成為企業成長路上的最佳伙伴。王策坦言,生命科學相關領域技術迭代發展很快,他們工作內容既要以科技研發為核心,也要通過自身工程能力幫助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力量。
依托蘇州高新區產業優勢,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在此加速轉化,正持續賦能區域產業創新集群發展。
賦能企業發展,引領區域產業創新發展
大院大所對于推動產學研結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大腦”。大院大所落地,隨之帶來的是新興產業的集聚。
前面提到的江蘇省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Medpark)就是由蘇州高新區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于2009年共建,聚焦發展醫療器械產業,集全區之力扶持、協助企業從成立到產品研發、臨床、拿證、上市、銷售等企業發展全環節。
蘇州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平表示:“經過15年的深耕和投入,從龍頭企業集聚到創新要素匯集,從高端人才導入到外部資本對接,從借助本地資源到引領區域產業創新方向的一整套打法,產業園攜手各大院所,不斷壯大區域醫療器械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全力推動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
作為統籌高新區醫療器械產業資源的重要載體,產業園擁有最健全的生態系統,擁有眾多大院大所的創新孵化平臺,為醫療器械企業創新和高端化發展進行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聯合實驗、人才儲備、投融資支持等全方位的賦能。
位于Medpark 4號樓的蘇州長光華醫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就是由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培育出的“優等生”,是全國首個吖啶酯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的生產廠家,成功吸引了全球體外診斷領域十大公司之一的法國生物梅里埃集團入股。生物梅里埃集團落戶蘇州高新區后,又拓展新項目,建設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一期投資4.6億元。
“Medpark園區中類似項目還有很多,這類項目的產業化開發得益于發揮大院大所集聚優勢、溢出效應,加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現代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王平介紹說。
目前,Medpark已聚集魚躍醫療、中生北控、心擎醫療、諾一邁爾等1000余家國內外醫療器械創新型企業,擁有醫療器械領域各級領軍人才600余人次,獲批醫療器械二、三類注冊證超1000張,產業營收規模超400億元,創新資源不斷加速集聚。高新區醫療器械產業已然呈現出一幅蓬勃向上的圖景。
挺進“新賽道”,組團追“光”去
去年8月,蘇州拋出“太湖光子中心”的建設課題,明確要將太湖光子中心建設成世界級光子創新中心。作為太湖光子中心建設的主陣地,蘇州高新區責無旁貸挑起重擔,大力布局和扶持光子產業,持續打響“太湖光子中心”品牌。
高新區充分發揮“高光20條”政策綜合效應,設立總規模100億元光子投資基金;30萬平方米太湖光子科技園投入使用,10萬平方米光電科技園年底建成,加快打造30萬平方米光子國際創新社區和1平方公里太湖光子產業集聚區;引進了南大先進傳感與產業技術研究院、蘇州特種傳感技術研究所,加快打造“3+2+N”基礎工藝和公共服務平臺。
太湖科學城功能片區漓江路56號的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大樓里,匯聚著不少光子企業。大樓三層落戶的蘇州金橙子激光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橙子激光”)是一家專門從事激光加工控制系統及振鏡系統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光子企業,在激光加工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三年前,金橙子激光落戶蘇州高新區。副總經理陳鵬回憶稱:“選擇在蘇州高新區成立公司,當時有兩方面的考慮,首先因為蘇州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發達的城市,有比較完善的工業產業鏈,而且當時金橙子北京公司的不少優質客戶都在蘇州;其次,我們看到,高新區以醫療器械、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為發展方向,吸引了不少優秀企業入駐,這里又有很強的產業優勢和生態優勢,而且這里大院大所資源眾多,人才、產學研合作便利。”
真正入駐后,陳鵬感慨道:“在這里,大家不僅是‘鄰居’,更是親密的合作伙伴。”原來,這棟樓里聚集了不少激光行業伙伴,金橙子激光與樓上的華日激光、長光華芯等都是合作伙伴。落戶蘇州三年來,金橙子激光快速與上下游企業形成串聯合作。“我們公司使用的精密測量儀器就來自科技城內企業蘇州天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說,不出科技城,就能實現企業發展。”
和金橙子激光有著緊密合作的蘇州天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落戶科技城,專注于機器視覺核心技術。早在幾年前,天準科技便著手布局光子產業賽道,現在精密光機電已成為公司核心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憶起最初選擇高新區科技城,天準科技副總裁曹葵康記憶猶新,當時,蘇州的整體營商環境、人才基礎、產業基礎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高新區對企業的大力支持,在創業資金、人才政策、場地配套等方面給予了全面的支持。
落戶當年,天準科技就獲得了政府的資金支持,不僅如此,高新區還提供了兩千多平方米的獨立研發辦公樓。其間,政府大力支持天準科技申報各級創業人才項目,獲區、市、省、國家人才計劃支持,獲批江蘇省創新團隊。同時,政府還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持續給予投融資方面的支持。
2019年,天準科技在科創板上市,四年來,公司將業務領域由之前以消費電子為主拓展至半導體、PCB、新能源、智能駕駛等七大業務板塊。公司也由最初一支10余人的創業團隊,發展到近2200人的規模。
目前,蘇州高新區已經集聚了光子領域相關企業近250家,上下游企業集聚在一起,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宜居宜業,理想之城呼之欲出
優質產業生態,吸引人才集聚,人才集聚增添發展動能。行走在蘇州高新區,山城相融互動的場景越發展現出獨特魅力。
獅子山腳下,高樓林立、商貿繁華,一番熱鬧非凡的景象。白天,這里人頭攢動,忙忙碌碌的人群出入寫字樓;入夜,華燈初上,商場內各類服飾、潮玩、美食店鋪種類繁多,人潮涌動。這里商圈集聚、配套完善,坐擁著蘇州高新區近八成的商業資源,此外,橫山體育公園、索山初心公園等完善的生活配套,也讓獅山成了宜居宜業宜游的理想之城。
沿著太湖大道一路向西,穿過陽山隧道,就抵達了蘇州科技城。蘇州樂園、大陽山植物園深藏其間,彩石湖公園、諾貝爾湖公園成了不少人茶余飯后的休閑勝地,若要一覽太湖風光,那不妨繼續前行,頃刻間,碧波蕩漾、美不勝收的太湖就盡在眼前。沿著大道一直走,還能與杵山生態公園、西京灣花海、裸心泊度假村等熱門打卡點不期而遇。
一路走來,蘇州高新區用實干擔當書寫了一個個動人的發展故事,也成為越來越多人才創新創業的理想之城。
因為工作的關系,曹葵康定居在蘇州科技城。也是真正生活在這里之后,他逐漸發現,科技城有山有水環境優美,城市界面整潔,科創氛圍濃厚,教育資源豐富,同時配套文體設施不斷完善,生活越來越便利。“可以說,這里非常適合科技人才工作和生活,在這里,我們完全可以實現較高水平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