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二十六萬陜西省佳縣市民的千呼萬喚中,期盼已久的東方紅書店在東方紅黃河文化產業園正式開業。東方紅書店的開業,將會成為引領佳縣全民閱讀、推廣佳縣紅色旅游文化的“新窗口”。
佳縣,古稱葭州,位于陜西省東北部、黃河中游秦晉峽谷西岸。這里是革命老區、頌歌《東方紅》的故鄉。黃河文化滋養了佳縣大地,紅色精神浸潤了佳縣人民。
走進紅色書店" 樂享饕餮盛宴
東方紅書店的開業,可謂正逢其時。它由中國著名文化空間設計專家、中國最美書店設計師三石先生操刀設計,是全國第一家以紅色音樂文化為主題的書店,集紅色圖書閱讀、紅色音樂教育、紅色教育研學于一體,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現有藏書2萬多冊,主要涵蓋紅色文化圖書、以《東方紅》音樂為引領的相關紅色音樂文化與研究圖書,還精選了社科、文藝、少兒、科技、農業類圖書以及關于佳縣題材的圖書等。
走進東方紅書店,仿佛遨游在充滿魔幻魅力的紅色海洋中。美輪美奐的空間設計匯集了紅色音樂文化、佳縣地域文化、紅色閱讀文化,并形成了新型紅色文化閱讀空間。書店正廳中巨大的“太陽”藝術裝置、《東方紅》樂譜藝術裝置,配合十多米高的紅色書架,呈現出“東方紅、太陽升”的場景意象,環繞四周的幾十把嗩吶、三弦,表現出陜北音樂的特點,鋼琴鍵式臺階以及隨處可見的獨立音符裝置、幾十首紅歌樂譜等場景,向讀者提供了沉浸式紅色音樂體驗。特別是以《穿越時空的頌歌——東方紅》為主題的展示墻、懸掛于半空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等,無時無刻不在向讀者講述著“東方紅”的誕生故事。一樓還設計了微型舞臺和觀眾席,提供朗讀、演講、音樂會、講座的功能;二樓專門設計了以“紅棗樂園”為主題的兒童閱讀區域,提供百余個讀者閱讀座位,極大滿足了大眾閱讀的需要。巧妙的布局、創意的設計使“東方紅書店”不僅僅是一個閱讀空間,還兼具微型紅色音樂文化博物館、藝術展演、理論研究等功能。
閱讀就是一場關于文化的饕餮盛宴,通過閱讀與中華五千年文明交流,與紅色經典牽手,感知歷史深處的永恒力量,并將這種精神圖騰化為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特別是東方紅書店開業當天,不少市民朋友爭先恐后地走進書店,拾起陳列柜里心心念念的書籍,然后愉悅地坐在座位上,聽著熟悉悠揚的《東方紅》,讀著引人入勝的紅色故事,這是多么舒適愜意的閱讀享受,多么融洽濃郁的書香氛圍,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簡直是人生的一大樂事。目前,東方紅書店由佳縣新華書店負責經營,東方紅黃河文化產業園負責管理,這里儼然已經成為廣大市民和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佳縣有關負責人介紹,東方紅書店與陜西省音樂家協會合作,設有“紅色音樂”創作與研究空間,為陜西及全國音樂工作者提供一個紅色音樂創作、展演及理論研究的平臺,擬進一步打造“中國紅色音樂文化研究與教育基地”。今后,將繼續堅持閱讀和實踐相結合,順應文化傳承與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總要求,合理利用東方紅書店,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打通公共閱讀“最后一公里”,為建設佳縣不斷添磚加瓦。
誦讀國學經典" 弘揚中華文化
東方紅書店開業當天,還對全縣“最美讀書人”“最美讀書家庭”進行表彰,并贈送一套國學書籍。來自佳縣農業農村局的曹世梅是燕翼堂義塾的一名文化志愿者,5年來帶領學子誦讀“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獲獎后感觸頗深地表示,很榮幸獲得“最美讀書家庭”這一榮譽,這殊榮代表著一份責任。今后,我將繼續堅持誦讀經典,影響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好讀書、讀好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每逢周末,在佳縣燕翼堂義塾的院子里,來自佳縣縣城附近的學子們就會在志愿者老師的帶領下,誦讀中華優秀傳統名篇,弘揚國學經典,賡續精神基因,增進文化自信。
只要提起燕翼堂義塾,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燕翼堂義塾是由佳縣文化館退休干部韓海燕一手創辦,吸收文化志愿者等社會公益力量,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為前來讀書的學子免費講解國學經典。這是一個致力于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非營利性民間公益組織。自2001年創辦以來,累計教授上千名學子,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
“‘燕翼’出自《詩經》,意為善為子孫謀之意,這便是燕翼堂義塾的來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必須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韓海燕說,許多從燕翼堂義塾走出去的學子,因為知識改變了命運,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這就是一切努力的初心所在。
鮑海英是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2017年,一次機緣巧合下,她走進燕翼堂義塾當了一名文化志愿者。幾年來,她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無償為前來義塾讀書的家長和學子們服務。她常對孩子們表示,這些經典中蘊含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哲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百益而無一害。
打造農家書屋" 占領文化高地
燕翼堂義塾僅僅是近年來佳縣賡續紅色血脈、建設書香葭州的一個縮影。半個月前,在全國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上,佳縣坑鎮赤牛坬村農家書屋成功入選“最美農家書屋”名單,成為榆林市唯一一家入選的農家書屋。
赤牛坬村農家書屋總建筑面積150平方米,外墻以枯木作角、兩門為眼、雙窗是耳、臺階成嘴,這象征赤牛坬人的精神圖騰——老黃牛;門前設“牛角掛書”雕塑,引用隋末瓦崗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密牛角掛書的典故,倡導世人努力學習古人勤奮讀書的精神。書屋現有藏書1.53萬余冊,分電子圖書和紙質圖書兩種,內容以陜北文化為主,涵蓋政治經濟、人物歷史、文學作品、紅色革命、新聞報刊、民俗文化、傳統技藝及養生保健8個領域,并配套電腦、電視、朗讀亭、書畫臺等設施,可同時容納60余人使用。
農家書屋的創辦,有效解決了農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活躍和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加油站”。赤牛坬村黨支部書記高根強介紹說,農家書屋年開放達1000余小時,年閱讀量2000余人次,外借圖書500余冊,每年舉辦道德講堂30余期,同時探索建立學習積分機制,對積極參與學習教育的村民進行獎勵。因此,在農家書屋的學習中,涌現出一批學習型農民,一批“活字典”“土專家”。
農家書屋,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載體,承擔著涵養鄉風文明、提升農民素質、培育文化人才的重要功能,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近年來,佳縣積極構筑新時代文化高地,大力整合文化資源,精心打造文化展館,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特別強化了農家書屋閱讀、教育的功能,全縣所有行政村(社區)均建立了農家書屋,這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文化力量。
下一步,佳縣將持續發展數字化服務,堅持閱讀和實踐相結合,順應文化傳承與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總要求,打通公共閱讀“最后一公里”,進一步豐富農家書屋閱讀活動,讓農家書屋真正成為基層群眾的“精神糧倉”,以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佳縣正在奮力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大力弘揚尊重知識、崇尚文明的閱讀理念,掀起了又一輪全民閱讀熱潮。在讀書中品悟,在品悟中傳承,在傳承中涵養。作為佳縣人,都應該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優秀習慣,不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佳縣高質量發展提供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助力書香葭州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