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大棚……近兩年,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花園口鎮榆樹川村的新興綠色產業,成為全鎮產業發展的成功案例。周邊很多村莊的村干部都來參觀學習,借鑒榆樹川村的先進種植經驗。
之所以會成為全鎮特色產業發展的典型,還要從榆樹川村制定的“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做好產業興旺文章”的目標說起。
據了解,榆樹川村是花園口鎮下轄的行政村,附近有白山湖、楊靖宇將軍殉國地、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龍灣火山湖、那爾轟會師遺址等知名旅游景點,林下參、平貝母、花羔紅點鮭、長白山野生黑木耳、猴腿菜等是村里的特產,村里還有長白山采參習俗、長白山滿族剪紙、長白山滿族枕頭頂刺繡等民俗文化。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榆樹川村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一工作主線,創新實施黨建引領“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工作法,致力于建強黨員隊伍,探索打造“黨支部領辦鄉情濃,鑄就先進榆樹川”黨建品牌,并發揮品牌引領作用,創新服務方式方法,為服務群眾提供有效載體,全面提升治理實效,不斷把黨組織建設成為凝聚人心、攻堅克難、發展生產的堅強“戰斗堡壘”,切實把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原動力”,讓黨建成為強村富民、引領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
基層黨組織就是要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產業的興旺,承載著群眾致富的希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榆樹川村根據自然、地理、氣候等生產生活條件,聚合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等重要資源,在做實“一村一品”上下足功夫,在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上下足“硬盤頭”,由村黨組織領辦成立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木耳種植,在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讓“小產品”有“大市場”,讓“地方特色”變成“知名品牌”,譜寫好產業發展“進行曲”。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榆樹川村也吹起了鄉村文明之風,村里組建理論宣講、文化惠民、環境整治、關心關愛等志愿服務隊伍,建立保障制度和考核激勵制度,培育樹立正面典型,通過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破除陳規陋習、涵養文明鄉風。
如今的榆樹川村處處皆美景,鄉村綻新顏。近兩年,村里實施了一系列綠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推進“治房”“治廁”“治垃圾”“治水”“治風”等工作。同時,抓好河道清淤、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等工作,全力實現村內環境衛生無死角、無盲區、無遺漏,扎實整治“臟、亂、差”等人居環境突出問題,美化提升村容村貌,以“小家美”促進“環境美”,以“環境美”助力“鄉村美”。
下一步,榆樹川村要繼續寫好新時代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新文章,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繪制出一幅以美麗、活力、幸福為主色調的鄉村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