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 清占月中三峽水,麗偷云外十洲春。”大渡口區在重慶的西南角,與這座熱情火辣的城市一樣,煥發出勃勃生機。近年來,大渡口區大力發揚“義渡”文化,努力辦好渡事、渡人、渡己的“大渡教育”,繪就了一幅獨具特色的教育圖景。
兩岸青峰云外鎖,一虹高架水中連——重慶的標志性建筑朝天門大橋像一道氣宇軒昂的彩虹,在兩江交匯處俯瞰風云,連接山城南北。在重慶,江是關鍵詞,橋和渡則是它的獨特名片。位于重慶西南角的大渡口區,曾經涌現出一批民間義士免費捐設義渡口,擺渡來往人眾,渡口規模為沿江數十里之首,只為實現兩岸團圓與繁榮,由此生發的“義渡”文化,滋養了這個地區的精神底色,也鑄就了它的精神圖騰,亦逐漸衍生出該地區特有的育人理念——“多維一體、教育大渡”。
歷史和現實交相輝映,昔日的文化底蘊成為今日“教育大渡”的根基。在一個以“渡”為主題的地區里,如何理解這個字賦予教育的獨特含義?“渡”為這個地區的教育文化植入了什么樣的基因?如何以“渡”為切入點,加快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針對這些問題,大渡口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伍平偉予以了深入解答。
以文化為主線,走充滿情懷的應用教育發展之路
《教育家》:“多維一體、教育大渡”是大渡口區的教育理念。其中的“多維”與“大渡”有何內涵?大渡口區如何將“渡”字融入教育教學?
伍平偉:“多維”即大渡口區將不同學段和形態的教育、不同維度的教育對象和教育參與者,都放在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重要位置。“多維一體”是大渡口區在立德樹人核心價值原點上的多元素參與、多立場整合、多角度判斷、多領域合作、多指向發展,面對不同教育類型,滿足多元人才發展需求的立體式區域教育結構的統稱。“大渡”即為大渡口去掉“口”字,我們將教育視作渡人的事業,主張走向教育的“大渡”——渡事、渡人、渡己。努力辦有品質、有內涵、有情懷的“大渡教育”是大渡口區所有學校的奮斗目標與愿景。為實現這一愿景,我們通過“一校一品、一校一文化、一校一主張、一校一特色”來推進區域的整體發展。“多維”“大渡”是我們的育人主題,如果沒有這根主線,我們的區域教育將失去靈魂。
“渡”具有鮮明的區域辨識度,還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傳承,當下,我們正在挖掘“大渡教育”的文化內涵,搭建大渡口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四梁八柱”。于是我提出以“五大體系”為支撐:一是完善守正與出新統一的黨建工作體系;二是健全多元與特長并舉的人才培養體系;三是建設高質量、寬領域的終身學習體系;四是構建師德與師能共進的教師發展體系;五是創新人本主義與科學主義并重的教育評價體系。
“五大體系”是我們這幾年推動大渡口區教育綜合改革堅定不移的發展道路。大渡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提出“教育強區”的發展戰略,并確定了四個目標,即“四大攻堅戰”:學前教育出特色,義務教育成標桿,高中教育有突破,職業教育樹品牌。這為大渡口區教育的未來發展捋清了思路,令整體構架也更加清晰。
《教育家》:從一個“渡”字開始,大渡口區實現了區域教育的特色與優質發展,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大渡口區還有怎樣的教育規劃?
伍平偉: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區教育發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區“公園大渡口、多彩藝術灣”城市發展目標的明確定位,為實現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更多機遇和條件。目前,全區廣大教師凝心聚力,團結奮進,共創有品質、有內涵、有情懷的“大渡教育”,普遍形成了“多維一體、教育大渡”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當下,大渡口區教育成果進入蝶變關鍵期,只要我們搶抓機遇,趁勢而上,必將贏得美好的未來。
總的目標:到2025年,大渡口區實現高質量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教育供給滿足現代城市發展、人文藝術教育特色總體形成、教育對高質量發展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現代教育治理水平顯著提升五大目標,進入全市教育強區行列。
總的思路:堅持抓質量、強基礎、出特色、樹品牌、爭一流,以教育質量貫穿始終,全面加強基礎工作,突出“一校一特色一品牌”,以一流工作實現一流目標、達到一流效果,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基礎教育質量躋身全市前列。
總的策略:實施“一一五五十”發展策略——緊緊圍繞一個發展主題,堅守一個核心理念,構建“五大體系”,搭建“五大平臺”,實施“十大行動計劃”。
以成果為引領,推動教育提質邁新階
《教育家》:近年來,大渡口區教育系統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深化教育改革為動力,在教育的各個領域收獲累累碩果。這些成果體現在大渡口區教育的哪些方面?成果背后藏著怎樣的教育發展密碼?
伍平偉:近年來,大渡口區教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重慶市第四屆教育教學比賽中,我區共斬獲成果獎5項,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就有4項。其中,《區域法治課程“莎姐”進校園的開發與實施》獲特等獎,《中小學思政課區域整體推進實踐研究》《盛夏的成果來自于職業教育——中職學校“善美”文化育人體系探索與實踐》獲一等獎。大渡口區的獲獎等級和數量名列重慶市前茅,并取得了自身的歷史性突破,以上三個課題目前已報到教育部參評國家的教學成果獎。
在全系統的努力下,教育已成為大渡口區一張亮麗的名片,一支有“大渡”情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已初見雛形,涌現出了“時代楷模”王紅旭等一批“四有”好老師典型代表,大渡口區先后培養出以李雪芮為代表的羽毛球、拳擊、武術等11個世界冠軍,46個全國冠軍、489個市級個人冠軍和25個市級團體冠軍,為專業隊輸送后備人才120余人,為高等院校培養了380余名運動員。
另外,大渡口區教育系統通過每年舉辦“四大活動”——音樂節、教師文化節、體育文化節、教育開放日,挖掘學生、教師閃光點,涵養個體的全面成長,為“公園大渡口、多彩藝術灣”貢獻教育的智慧與力量。其中,音樂節以音樂半島進行布局,增加全國性學術論壇——大渡教育論壇,賦予其學術高度和內涵建設深度;教師文化節將每年的教師節上升到文化節高度進行策劃,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專業能力建設;體育文化節彰顯大渡口區體教融合創新發展思路,彰顯育人實效;教育開放日將所有學校辦學的特色、亮點、成果、成效進行開放展示,全面呈現大渡口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
一項項成果背后的“密碼”,在于大渡口區看重真正意義上的五育并舉,而不是只聚焦于學習成績。大渡口區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幸福成長,重點發展素質教育,多維并進、多方聯動,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落細落實,在“公園大渡口、多彩藝術灣”建設中書寫出學生全面成長的最美注腳。
《教育家》:近年來,大渡口區通過系列“組合拳”,跑出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加速度”,向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具體都有哪些舉措?
伍平偉:一是持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按照“政府主導、區域均衡、統籌兼顧”的原則,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情況專項治理,逐年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人數占比。二是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園,提高區域幼兒園整體辦園水平;建立健全幼兒教師分層分類培訓體系,以“千繪百讀”、幼小銜接項目為載體,促進幼兒園科學保教;構建集文學、美術、戲劇為一體的“大藝術”特色課程及“大藝術”特色幼兒園。三是細化規范民辦普惠園認定、扶持及管理辦法,不斷完善普惠園激勵機制,形成“開園一所、優質一所、帶動一片”新格局,力爭到2025年,建成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