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計劃”背景下,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教育重點。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務院印發了一系列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指導文件,明確要求高職院校要肩負起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的社會責任。目前,很多學者對高職院校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現狀、職業培訓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升路徑進行了研究。但絕大多數只是提出了基本思路,沒有闡明具體可落實的措施;還有一部分僅僅是針對某一專業或某一領域進行分析,未從學校整體層面進行頂層設計。
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高職院校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兩大版塊為研究對象,從學校組織管理制度、人才培養目標、師資、課程、資源等方面著手,探究如何避免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兩張皮”現象,促進兩大版塊的互融互促,構建“學培融通”“雙驅雙軌”的教育培訓生態系統。
高職院校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現狀
就目前而言,“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體系存在以下問題——
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兩張皮”
職業院校的學歷教育把重點放在學生的學歷提升上,而職業培訓則更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這就很容易造成兩者之間相互獨立、自成體系的情況,難以建立兩者之間的融通機制。
缺乏完善的組織保障
高職院校在開展培訓工作時,各個部門基本各自為政,培訓項目的選擇主要依賴于各自的資源,在對外宣傳和業務拓展方面沒有形成合力,阻礙了培訓項目的進一步擴充。從組織層面來看,培訓工作沒有與學歷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導致培訓內容相對零散,難以形成體系,與學歷教育契合度不高。
教師培訓機制不健全
高職院校中的很多教師僅限于完成熟悉的學歷教育教學工作,不愿意或沒能力承擔職業培訓工作,且很多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職業培訓需求不相匹配,無法達到職業培訓任職標準。
學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人才需求不匹配
在專業設置、培養方式、課程設置以及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大部分高職院校按照傳統的學歷教育教學模式,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在人才培養的整體設計上缺乏職業特色,缺少與企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相對應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導致學生所學知識、技能不能滿足企業和崗位需求。
培訓內容和方式缺乏創新
不管是課程內容還是培訓方式,職業培訓多沿用學歷教育的模式,缺乏創新性。在培訓課程研發方面,大部分教師主要根據平時學歷教育的專業課程或者自身的工作經驗去制定和研發,沒有將學歷課程與培訓課程很好地融會貫通;同時,對職業培訓缺乏深入分析,對企業崗位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需求反應滯后,導致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對接不緊密、與企業需求的吻合度不高;在培訓方式上更多采取理論講授、現場教學等傳統教學方法,培訓效果欠佳。
激勵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職院校已意識到自身須肩負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雙重職責,從學校頂層設計上建立了一定的激勵制度,鼓勵專業教師在完成學歷教育的相關教學任務外積極參與職業培訓工作,甚至有部分學校將參與職業培訓等社會服務工作作為教師日常工作內容的一部分并納入考核。但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育觀念仍停留在日常教學和教科研工作層面,在制度制定中未將參與職業培訓與專業教師的業績考核、職務晉升、職稱評聘等方面掛鉤,難以激發教師參與培訓工作的積極性。
“學培融通”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
創新辦學理念,完善育人機制
高職院校應摒棄“重學歷教育、輕職業培訓”的觀念,通過頂層設計,做好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的總體布局,將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學培融通”的教育理念融入學校整體戰略布局、專業人才培養、教師職業規劃與發展等過程,創新辦學理念,提高學校專業化程度。
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培養目標的融合對接
開展職業培訓是高職院校學歷教育的重要補充,體現了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職能。學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滿足當地企業的人才需求,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從高職院校的角度來看,希望把學歷教育做強做優,培養出理論知識扎實、技術技能精湛、職業服務意識高、執行力強的高素質人才;從企業角度來分析,希望職業培訓能提升員工價值,培訓出敬業度高、執行力強、技術精湛、學習勤勉、善于溝通的員工。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要將學歷教育與企業需求、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規劃與企業員工的晉升規律相結合,由學校、企業、行業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培訓計劃,在培養人才的基礎上幫助企業完成職業培訓,從而真正實現學歷教育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精準匹配,從源頭上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培養目標的融合對接。
構建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師資融合成長的路徑
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是構建“學培融通”體系的必要條件,師資的融合共長是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重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可通過打造“五雙”教師隊伍,打通學培師資融通的路徑,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技術技能水平以及職業適應能力。“五雙”即授課“雙講臺”——教師既能駕馭學歷教育講臺,又能承擔企業培訓的課堂教學任務;實踐“雙場所”——在師資融合過程中,實現教師校內培訓輪崗與校外企業實踐雙向進行;工作“雙資歷”——教師除具備企業工作經驗外,還須具有“職稱+職業資格”;來源“雙渠道”——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師資力量可來自校內自有教師,亦可以是行業企業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評價“雙維度”——學培融合的教師,必須經得起學歷教育與企業培訓的雙維度評價。
打造“學培融通”的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學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在課程建設方面,高職院校必須以職業行為能力培養為導向,依照企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及典型工作內容構建課程體系、研發課程內容、搭建課程結構、制定課程標準,同時在專業課程研發過程中注重與職業培訓課程體系的銜接,按照職業標準制定與之匹配的系列培訓課程包和培訓課程模塊,建立“以崗位為主導、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育人課程體系,使學歷教育的課程體系和企業崗位工作技能培訓課程結合得更加緊密。
促進“實訓場地”與“工作場所”資源的融通
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職責,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已成為一項重點課題。高職院校需將實習和實訓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計劃,建立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校內人才培訓基地、產業學院等,實現資源共享和產教深度融合。學校要將產業所需的理念、知識、技術、文化、生產示范、技術研發等內容融入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并把對相關技能的掌握程度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參考依據,將專業學習過程與產業生產過程深度結合,將技術技能提升與職業崗位再培訓融為一體,實現“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實訓資源共享共建。
總之,高職院校須做好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的總體布局,優化學校的管理制度;完善組織架構,形成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業務的合力;提高教師的課程研發能力和職業培訓能力,在技能人才的培養、聘任、評價、晉升、待遇等方面形成相互協調統一的激勵機制,促進技能人才成長,助力教師職業發展;同時集學校的整體力量,加大對政府、行業、企業等各類培訓資源的整合力度,構建“學培融通”體系,促進高職院校“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兩大版塊的融通發展。
學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滿足當地企業的人才需求,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