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能夠塑造出獨特的人物形象,舞蹈者在作品中的情感表達與抒發,極容易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進而使觀眾更好地了解舞蹈作品的內涵,提升舞蹈作品的生活體驗感與社會適應力?!断鯚熤械幕▋骸肥鞘焐绞形幕^自主編排創作的紅色舞蹈,以獨特的文化視角與舞蹈語言,展現長征途中的真實故事,真實描繪了回族老阿媽們對親人、對家鄉、對民族、對祖國的熱愛。作為以紅色精神為主題背景的新時代紅色舞蹈,《硝煙中的花兒》在舞蹈的表達方式上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其舞臺展現形式能夠充分吸引觀眾的視野,并能夠將舞蹈演員的情感融入舞蹈之中,推動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紅色舞蹈的發展。因此,以《硝煙中的花兒》為例,深入研究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達方式,具有重要的實踐應用價值與理論研究意義。
一、《硝煙中的花兒》內容概述
紅色舞蹈《硝煙中的花兒》是以抗戰為背景,結合回族民間舞蹈元素所創編的真實歷史題材故事,該舞蹈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女紅軍尋找戰友。在烏云遮月的一個寒夜,激戰過后的山溝里一個滿身傷痛的紅軍戰士艱難潛行著,她在尋找自己的戰友,這一切被一群回族老媽媽在山頭遠遠望見。善良的老媽媽們手挽著手艱難地順著山坡向紅軍女戰士走去。第二部分,老阿媽保護女戰士。暈倒的女戰士在老媽媽們溫暖的懷抱中慢慢醒來,老媽媽們用自己的臂膀輕輕托起脆弱的女戰士,走向回家的方向。突然,戰爭的炮火來到了這個寧靜的回族小村莊,為了保護年輕的女戰士,老媽媽們挺起自己早已佝僂的胸膛,跺踏著沉著的步伐,迎著炮火的方向走去。第三部分,永遠的賀蘭山溫情。戰爭的硝煙緩緩退去,小戰士從山溝中慢慢醒來,老媽媽們胸口的溫度慢慢消逝,可溫暖卻永久在賀蘭山下留存。
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情節,《硝煙中的花兒》創作團隊無意間搜集到這段真實的民間故事,在2016年建黨95周年時,用獨特的視角和舞蹈語言來記錄這段歷史,并通過舞蹈元素與情感表達的融合,來展現在國民黨部隊層層封鎖網下,紅軍長征部隊在回族群眾的幫助下順利翻過六盤山抵達陜北的團結之情。
二、《硝煙中的花兒》中的舞蹈元素與傳遞情感關系
舞蹈《硝煙中的花兒》通過情感信息傳遞的獨有表現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唱人言物、詠志抒情,充分展現戰亂年代回族老媽媽們的真情實感。她們的心中充滿了溫暖、對國家和未來的希望與對紅軍的熱愛。《硝煙中的花兒》以三幕表演來展示無私奉獻的回族老媽媽們的愛國精神。從情感表達視角來說,整個舞蹈的選題富有時代感,主題富有創新感,人物富有形象感,動作語匯富有生活感。其故事情節的舞蹈元素深刻揭示了人世間的美好情感,在舞蹈的演繹中,能夠給人以振奮、啟迪與感動,并能夠讓觀眾在藝術欣賞中領悟舞蹈的情感美,強化家國情懷與愛國意識。
(一)正面襯托的紅色精神
《硝煙中的花兒》的每一個舞蹈步驟都充分展現了革命背景下的紅色精神,更以正面襯托的方式將紅色精神傳遞與表達出來,借助舞蹈演員的舞蹈行為表現中國人民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與愛意彌漫的團結情感。紅色精神是我們當代年輕人需要學習的重要精神,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和平溫飽的當今年代,將紅色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高我國民眾愛國情懷的一項重要手段。
(二)無私奉獻的紅色情懷
《硝煙中的花兒》以革命時代的真實故事歌頌回族老媽媽們的偉大,它以民族舞蹈的方式展示我國少數民族兒女勇于斗爭、不畏艱難、敢于犧牲、團結一致的紅色情懷。從舞蹈的潛移默化情感表達看,《硝煙中的花兒》在動作上、表情上、情感表達上都完美地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塑造了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細節。
從圖1可以看出,整個舞蹈的演繹過程中,舞蹈演員將自身的思想主題和藝術手段自然結合,以最樸實的日常生活的服飾(回族樸素的棉襖)和簡單的舞蹈燈光來展現回族老阿媽們的自然、親近和抗戰時期生活的蒼涼。破爛的衣衫和老媽媽們佝僂的體態,完整展現描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凄苦。同時,又用豐富的情感、不夸張造作而又充滿力量的表情動作,展現出革命戰爭與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三、舞蹈《硝煙中的花兒》表達表情感的策略
從舞臺的實踐化展現視角來看,《硝煙中的花兒》舞蹈表演以舞臺、燈光、服裝、道具及舞者的肢體語言作為媒介,以舞者堅持不懈的付出和內心情感的抒發為基礎,以每一個動作的精心編排與群體磨合為前提,其完整的舞臺展現離不開所有舞者的情感意識投入。從音樂的選材、制作到舞蹈動作的精心設計與情感表達,紅色舞蹈《硝煙中的花兒》充分體現了不同角色的動作深情與不同角色的舞臺靈魂。在《硝煙中的花兒》舞蹈舞臺表演中,主要以舞蹈動作表演來表達舞者的內心情感,進而使觀眾與演員與產生情感共鳴。
(一)以舞蹈刻畫人物形象
對于一個舞者來說,舞蹈的動作、表情離不開舞者的內心情感,以舞蹈刻畫不同人物形象,通過節奏化的人體動作與肢體語言,展現《硝煙中的花兒》的故事靈魂,需要舞蹈表演者對自身的角色有正確深入的認識,并在舞蹈創作中塑造自身的角色神韻,跳出自身角色的完美情感與藝術美感。事實上,石嘴山市文化館創編的紅色舞蹈《硝煙中的花兒》,對舞者的身姿與精神外貌、肢體表現有極高的要求,這樣才能讓舞者在舞臺上豐富的表情動作與內心情感相融合,通過舞者人物性格特點,塑造不同的角色形象。以女戰士猙獰、扭曲的肢體動作,塑造其英勇頑強、敢于斗爭的人物形象;以老媽媽們亦屈亦伸的生活肢體動作,塑造其內心的恐懼與緊張,同時從她們勇敢保護女戰士的肢體動作表現了老媽媽們的不屈與勇敢。以舞蹈刻畫人物形象,能夠以最真實的肢體語言打動觀眾,使觀眾對作品投入最真實、最熱烈的情感,進而使舞蹈中所蘊含的紅色精神得到潛移默化的廣泛傳播與傳承。
(二)以面部表情表達舞者情緒
在任何類型的舞臺演出過程中,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對于內心的情感表達都有重要的展現作用?!断鯚熤械幕▋骸钒罅坎煌奈璧盖楣?,對舞蹈演員面部表情的要求也不同。以充滿傷痛的女紅軍戰士為例,在面對危險與生命威脅時,其對應的舞蹈面部表情特寫中充滿了恐懼、憤恨與掙扎;在被老阿媽們救起后,其內心的溫暖使其面部表情展現出了柔情與親切;在得知老媽媽們身處危險境地,即便形單影只也要拼命去保護老媽媽,此時面部表情展現出了無畏與無懼;而到最后剩下一個人時,其內心充滿凄涼與尊敬,面部表情中展現出來的則是悲傷、敬佩與對自身使命的更高層次認知(見圖2)。
(三)以肢體動作傳遞舞者情感
在紅色舞蹈《硝煙中的花兒》整個舞蹈劇目的編排過程中,舞者的動作并不輕盈優雅、賞心悅目,主要原因是想通過猙獰、扭曲的肢體動作設計來展現戰爭的殘酷,用重擊砸在地面的肢體動作展現女戰士受傷后無懼前行的決心;用偏生活化的肢體動作,展現老媽媽們的營救女戰士的恐懼、緊張情緒;用回族舞蹈特有的“屈伸步”步伐,展現老阿媽們保護女戰士的無懼、憤恨與勇敢情感。這些充滿力量的肢體動作,是舞者對自身情感的傳遞,也是女紅軍勇敢斗爭的情感展示。為了能夠以紅色舞蹈帶動現場觀眾的情緒,使觀眾通過舞蹈藝術來提升自身的拼搏情感,需要讓《硝煙中的花兒》故事的人物活躍起來,將舞蹈中的動作與肢體語言的方式傳遞給觀眾,充分表達舞蹈動作的情感,進而在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中實現紅色舞蹈作品的豐滿化與情感化。
(四)以演員情感表達演繹舞蹈靈魂
舞蹈作品的情感表達不僅來自舞者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更對舞蹈的背景音樂與服裝有著嚴格的要求。只有將舞者的肢體動作、背景音樂、面部表情與服裝道具等統一結合,才能夠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聽體驗,也才能夠讓舞蹈以最充分的情感表達方式演繹出來,充分展現自身的魅力。為了能夠更準確地表達不同人物的個體化情感,《硝煙中的花兒》演員組的所有演員查找了大量抗日戰爭時期的影視作品、書籍,翻閱真實紅色歷史相關資料,以此來加深對劇情的理解,豐富自身的內心情感。同時,《硝煙中的花兒》演員組的所有演員自發組織起來,共同走進紅色黨史紀念館,以實地參觀的方式深入感受戰爭的殘酷與鄉親們對紅軍戰士的親情。紅色舞蹈《硝煙中的花兒》的演員通過對自身角色情感的深入認知,提升自身對《硝煙中的花兒》舞蹈情感的演繹效果。充分表達了該舞臺作品的思想情感,并依托于舞者的舞臺劇理解情況,傳遞了舞蹈作品的靈性與魅力,進而達到了舞蹈表演的價值與魅力,在為觀眾帶來視覺美的同時,激發了觀眾的愛國激情。
(五)以燈光音樂烘托舞臺效果
在當代舞臺表演的藝術設計創作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創作者與舞者極為重視舞臺上的燈光效果與音樂展示。紅色舞蹈《硝煙中的花兒》講述的是一個淳樸的革命戰爭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樸素無華且內心火熱,所以在音樂與效果燈中并沒有使用明亮的現代舞臺燈光設計,而是以最簡單的LED燈光結合嫻熟流暢的舞蹈動作,展現出山坡及林間小道的荒涼感,通過舞蹈演員的動作與情感表達,傳播我國優秀紅色文明。在燈光與音樂的烘托下,紅色舞蹈《硝煙中的花兒》舞臺表演中融入了大量紅色精神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所傳達的思想情感不但能夠烘托舞臺表演效果,襯托出舞蹈中的悲傷、難過與團結、快樂,還能夠增強舞蹈藝術的層次感與視聽效應,強化紅色舞蹈的感染力,進而使作品的情感更加細膩,帶動觀眾的喜怒哀樂。以燈光音樂烘托舞臺效果,構建舞蹈演員與觀眾思想溝通的有效橋梁,能夠使觀眾情感迅速融入《硝煙中的花兒》的舞蹈舞臺之中,進而提高觀眾的愛國意識與家國情懷。
四、結語
情感表達是舞蹈表演的靈魂,更是藝術創作與舞蹈表演的關鍵內容。在紅色舞蹈的舞臺表演過程中,將舞者的情感情緒融入舞蹈動作的肢體與面部表情動作之中,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舞者自身的情感,還能夠帶動觀眾情感的表現與抒發。紅色舞蹈《硝煙中的花兒》將舞蹈演員的內心情感與外在情緒抒發有機融合,將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面部情感融合舞臺的音樂與舞蹈主題思想,以真實的人物動作特征充分展現出作品的紅色情懷,進而充分發揮紅色舞蹈的藝術價值與紅色文化的傳承魅力。
(寧夏石嘴山市文化館)
作者簡介:楊揚(1991—),女,河北青縣人,本科,群文館員 ,研究方向為舞蹈創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