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早期腸內營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營養指標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均分為常規營養治療組(對照組)和早期腸內營養治療組(觀察組)。比較住院當天和營養治療14 d后血清總蛋白(T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GB)水平變化,以及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結果:早期腸內營養治療患者血清TP、PA、HGB、ALB下降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營養治療組患者,且早期腸內營養治療組患者軀體狀態、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功能評分比對照組患者更高,而腹脹腹瀉、二重感染和血糖異常發生率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均有Plt;0.05)。結論:早期腸內營養可緩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營養指標的下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可納入臨床治療中。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營養指標;生活質量;并發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且受限程度會隨著疾病進展逐漸嚴重,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是全球第5位因疾病致死的原因。在我國,因疾病致死人群中呼吸系統疾?。ㄖ饕锹宰枞苑渭膊。┰诔鞘袨榈谒奈唬谵r村為第一位[1]。急性加重期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在短時間內迅速加重,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還需接受機械通氣治療[2]。另外,此期患者機體處于高分解狀態,且因疾病治療和疾病原因,常導致無法經口進食,或者進食量無法滿足機體需求,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影響疾病預后[3]。近年來,早期腸內營養治療逐漸被臨床各科室所認同,且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擬探討早期腸內營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治療和改善預后提供基礎數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2020年10月—2022年2月就診,接受住院治療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為研究對象,詳細記錄姓名、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納入標準為臨床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發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2013版)中急性加重期診斷標準[4];患者臨床資料及臨床診治結果收集完整;NRS2002評分≥3分;預計3天內無法經口進食,且預計生存期gt;2周;已向家屬及患者說明研究目的和內容,取得知情同意。排除病情危重,預計生存期lt;2周的患者;存在嚴重肝、腎、心臟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和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經臨床詢問,住院治療前1個月內有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其它激素類藥物。按照隨機數字表,將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8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9例。2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BMI、病程、NRS2002、APACHEⅡ評分間無差異(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入院后均依據患者病情及時進行臨床治療和常規護理,予以常規抗感染、呼吸機維持呼吸通暢等常規治療以控制病情。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營養支持,即先給予靜脈營養,依據患者病情,逐漸過渡到全腸內營養。腸外營養包括脂肪乳、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等。觀察組患者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即住院24 h內經鼻胃管或鼻空腸管給予腸內營養液,腸內營養液用量從500 mL/d開始,逐漸增加用量至患者需要量,腸內營養液的種類有百普力(SP)、能全力(TPF)、瑞能(TPF-T)等,應用根據患者胃腸道功能合理選擇。2組患者能量攝入根據Harris-Benedict公式計算所得[5] 。營養支持期間注意患者胃腸道反應、生化指標、營養指標等變化,及時調整腸外及腸內營養液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干預時間為14 d。
1.3 觀察指標
于住院當天和營養治療14 d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營養指標變化,包括血清總蛋白(T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GB),比較2組患者住院當天和營養治療14 d后營養狀況的變化,以及營養治療前后2組患者營養指標的差異。另外,采用生活質量(GQOL-74)評分量表評估2組患者住院當天和營養治療14 d后生活質量評分,包括患者軀體狀態、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功能,以及住院期間腹脹腹瀉、消化道出血、二重感染、血糖異常、肝腎功能受損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
1.4 統計分析
用SPSS 16.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頻數資料用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lt;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1 早期腸內營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營養指標的影響
由表2可知,住院治療14 d后,2組患者血清TP、PA、HGB、ALB均出現下降,但采用早期腸內營養治療的患者血清TP[(59.85±5.98) vs (55.63±5.93)]、PA[(218.46±19.83)vs(178.39±21.03)]、HGB[(109.12±18.24)vs(104.43±16.37)]、ALB[(34.59±6.22)vs(30.53±4.57)]下降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營養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2 早期腸內營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2組患者住院治療后,患者軀體狀態、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功能評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早期腸內營養治療組患者評分比對照組患者更高(均有Plt;0.05)(表3)。
2.3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的比較
由表4所得,觀察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有3例患者出現腹脹腹瀉、1例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出現二重感染、5例患者出現血糖異常、1例患者出現肝腎功能受損,其中腹脹腹瀉、二重感染和血糖異常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均有Plt;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病,嚴重時可發展成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我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負擔較重的國家,研究顯示,我國COPD患者總數不低于1億,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27%[6]。急性加重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變化較為明顯的一個時期,此期患者存在明顯的呼吸系統癥狀,并伴有肺功能的急劇下降,也是導致絕大多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險時期[7]。另外,急性加重期患者一方面由于感染,免疫功能出現異常,導致物質需求顯著增加;另一方面,此期患者由于病情影響,營養物質攝入顯著不足,營養物質供需的失衡,極易導致營養不良[8]。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營養狀況,有研究顯示,患者低蛋白血癥發生率高達18.14%,而低蛋白血癥更易引起呼吸肌萎縮,影響患者的肺通氣和換氣功能,使患者更易出現呼吸衰竭[2]。另外,當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癥時,自身營養狀況差,機體抵抗力降低,肺部感染易反復發生,急性加重次數增加,使病死率升高[2]。故營養治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營養治療可分為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腸外營養因操作簡便,能量供給的計算和控制更為方便,但長期應用腸外營養會導致胃腸道功能降低,且雖然此期患者胃腸道吸收功能有所下降,但存在正常的胃腸道功能。相比于腸外營養,腸內營養可供給全面、均衡的營養物質,保護患者尚存的胃腸道功能,促進疾病恢復[9]。因此,臨床上建議,在患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用腸內營養方式進行營養治療,但腸內營養時機的選擇仍無定論。有研究顯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治療第1天即給予腸內營養,可顯著改善外周血K、Na、Cl、Ca、P和Mg離子水平和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和維生素E水平,促進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10]。也有研究顯示,對急性加重期行機械通氣的患者行早期足量腸內營養,可顯著提高血清Alb、TP、PA及淋巴細胞計數水平,改善患者預后[11]。 本研究也得出相似結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治療的24小時即給予腸內營養,可顯著緩解血清TP、PA、HGB、ALB的下降,且患者軀體狀態、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功能狀況也得到有效改善,降低了患者腹脹腹瀉、二重感染和血糖異常的發生率。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本研究是小樣本研究,可能存在誤差,但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可信度尚可,后續可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探討早期腸內營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響;其次,本研究未對患者呼吸功能及預后進行追蹤調查,無法分析早期腸內營養對患者呼吸功能及預后的影響,后續本課題組將繼續收集患者臨床指標和預后指標。
綜上所述,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可有效緩解血清TP、PA、HGB、ALB的下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臨床治療上,在患者胃腸道功能允許的情況下,可優先進行腸內營養治療,促進患者疾病恢復。
參考文獻
[1]林展增.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 [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6(8): 49-51、56.
[2]汪倩,程朋朋,孫雨晴,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癥的研究分析 [J]. 世界臨床藥物,2021,42(12): 1113-1118.
[3]張琳,鐘明媚,郝明偉.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呼吸衰竭病人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研究 [J]. 腸外與腸內營養,2009,16(2): 81-83.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 [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4): 255-264.
[5]Osadnik CR,Tee VS,Carson-Chahhoud K V,et al.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7,7(7): Cd004104.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感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J]. 國際呼吸雜志,2019(17): 1281-1296.
[7]冼少靜,陳慶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細胞因子水平變化及其與吸煙、體重指數的相關性 [J]. 臨床與病理雜志,2022,42(1): 144-150.
[8]趙輝. 不同營養支持方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營養狀態、肺功能及炎性因子影響的對比研究 [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4): 77-82.
[9]彭妙官,陳廣原,葉慧玲. 腸內營養混懸液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腸內營養中的應用 [J]. 實用老年醫學,2016,30(3): 206-208.
[10]鄧義云.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療后呼吸功能及營養狀態改善的影響 [J].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21,28(3): 55-58.
[11]梁偉玲,王美力,利素文. 早期足量腸內營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機械通氣患者預后的影響 [J]. 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8): 2465-2467.
Effects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Serum Nutritional Index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UANG Huan-nan,YUAN Jin-yan
(Department of Nutrition,Pany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Guangzhou 511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serum nutritional index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0 to February 2022 were col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the patient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a conventional nutrition therapy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a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group (observation group).The changes of serum total protein (TP),serum prealbumin (PA),serum albumin (ALB),and hemoglobin (HGB) levels on the day of hospitalization and after 14 days of nutritional treatment,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The decreased levels of serum TP,PA,HGB and ALB in patients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nutrition treatment group. The scores of physical status,psycholog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diarrhea,superinfection and abnormal blood suga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ll have Plt;0.05).Conclusion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an alleviate the decline of serum nutritional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and can be includ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words: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utritional indexes; quality of life; complication
作者簡介:黃換南(1986— ),女,學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