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search on Core Enterprise Growth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Supply Chain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Take Yunnan PRC-Vietnam Cross-border Tourism Supply Chain as an Example
MA Mengli" (Business School,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99, China)
摘" 要: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演化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中的信息交換中心、物流調度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資金結算中心和統籌協調中心,是整條供應鏈運作和管理的中樞。因此,核心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旅游供應鏈的發展水平。從社會網絡結構的視角出發,通過對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中權力網絡、契約網絡和社會網絡的分析,探討國際旅游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問題,對于旅游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確定和成長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同時“雙核心結構”理念的提出更有利于結合旅游業的實際從供應鏈的角度提升產業競爭實力和服務能力。
關鍵詞:旅游供應鏈;核心企業;成長;社會網絡結構
中圖分類號:F590.8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9.02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ourism enterprises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supply chain, the core enterprise as the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exchange center, logistics scheduling cent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capital settlement center and coordination center, i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center.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enterprises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supply chain to a certain exten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tudy of power network, contract network and social network in the Yunnan PRC-Vietnam cross-border tourism supply chain, explore the cohesive force, influence and appeal of core enterprises 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supply chain, whic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the core enterprises of tourism supply chai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ept of \"dual core structure\" is more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service capa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Key words: tourism supply chain; core enterprise; grow up;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0" 引" 言
供應鏈的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多年在理論和實踐領域的發展,供應鏈已經成為眾多企業在新型的競爭環境中采用的新型競爭模式。供應鏈競爭,即以供應鏈整體收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供應鏈上節點企業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協調,共同參與市場競爭,從而形成整體競爭力。一個完整的旅游產品都應包含“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購、娛。在現代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更多的旅游企業傾向于專注自己的核心優勢領域,而將自己不具備優勢的領域外包給其他企業完成。這就必然要求旅游企業之間相互合作,因此,供應鏈的理論和方法同樣適用于旅游業的具體實踐。核心企業是供應鏈中的信息交換、物流調度、技術創新、資金結算和統籌協調的中心,是整條供應鏈運作和管理的中樞;同時它在整條供應鏈中還應具有一定的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吸引力。因此,研究旅游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成長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在充分總結和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對旅游供應鏈中的權力網絡、契約網絡和社會網絡進行分析,基于社會網絡結構的視角對旅游供應鏈核心企業的確定及其凝聚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問題進行探討。
1" 文獻回顧
1.1" 旅游供應鏈的內涵分析
國外有關旅游供應鏈的研究最早于1975年出現在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報告中,目前普遍公認的定義有三種:其一,Page于2003年在其《旅游管理:變革管理》一書中指出,旅游行業是由不同的活動、利益相關者和業務功能組合起來而形成的獨立的供應鏈[1]。其二,Tapper和Font認為旅游供應鏈應當是以為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為目的,包括食、住、行、游、娛、購等旅游關鍵要素在內的供應商,以及對旅游業的發展起支持作用的目的地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供應商都應當包含在這個鏈條上[2]。其三,Zhang et al認為,旅游供應鏈是一個由所有旅游活動的參與者共同組成的旅游組織網絡,該網絡既包括游客和旅游企業,也包括公共部門[3]。國內研究認為旅游供應鏈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旅游供應鏈包含了所有參與旅游活動的企業和組織,既包括旅游產品或服務的直接供應商,也包括間接供應商以及公共部門[4],而狹義的旅游供應鏈不包括間接供應商[5]。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的今天,旅游供應鏈可以被定義為旅游供應鏈系統中的主體為了更好地在滿足游客需求的基礎上實現供應鏈盈余,基于旅游網絡系統和信息技術,通過共享、協同等方式將包含各類直接和間接旅游產品和服務供應商、旅游運營商和代理商以及游客在內的各個主體有機結合起來的網鏈結構。
1.2" 旅游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內涵分析
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來看,旅游供應鏈中的“核心”的確定取決于該企業在供應鏈中對上下游資源的掌控能力,且不是固定不變的。理論上,旅游供應鏈系統中的任何一個企業都可能成長成為核心企業。目前常見的結構模式包含了以旅行社、景區、酒店、旅游電子商務網站、主題公園等為核心企業的多種形式。因此,可以將核心企業定義為:在整個旅游供應鏈中位于最關鍵的環節并具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能在旅游供應鏈中發揮應有的影響力、吸引力和融合力,在信息交換、資金結算、技術創新、統籌規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的企業,它是整個供應鏈的信息交流中心、資金結算中心和客流集散中心。
1.3" 旅游供應鏈的核心企業與結構模式演變
在國內關于旅游供應鏈核心企業問題的討論一直是旅游供應鏈研究中的熱點話題之一。目前的研究涉及的結構模式包含:以旅行社、景區、酒店、在線旅游服務商、主題公園等為核心企業的旅游供應鏈模式。
1.3.1" 以旅行社為核心的旅游供應鏈結構模式。在所有有關旅游供應鏈核心企業的研究文獻中,認為旅行社應當成為旅游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觀點占大多數。學者們認為就中國旅游業現階段的發展現狀來說,旅行社發展成為旅游供應鏈的核心企業最符合現實的需要。楊麗等構建了以旅行社為核心的旅游供應鏈模型(如圖1所示),并指出在旅游供應鏈中旅行社作為核心企業與其供應商的關系呈圓錐形[6]。
1.3.2" 以景區/景點為核心的旅游供應鏈結構模式。有學者認為目前旅游業發展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和亂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以旅行社為核心的供應鏈模式造成的,這種模式對于旅游業發展的新形勢已經明顯落伍,應當構建以旅游景區/景點為核心的新型旅游供應鏈模式[7]。徐會奇等從對旅游供應鏈的結構分析入手,構建了網絡化環境下以景區為核心的旅游供應鏈模型(如圖2所示)[8]。馬宏麗認為在信息和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系統成為了旅游供應鏈中新的中間商,整個供應鏈的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單鏈接結構逐漸轉變為網絡狀的鏈接結構(如圖3所示)[9]。
1.3.3" 以在線旅游服務商/平臺為核心的旅游供應鏈結構模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旅游業當中的深入應用,旅游供應鏈主體間的相互關系不斷發生變化,網絡系統成為一種新的渠道,將旅游供應商和旅游者直接聯系在了一起。黃猛、舒伯陽構建了以在線旅游服務商為核心的新型旅游供應鏈結構模型,同時指出,在當今的網絡環境下,旅游供應鏈當中包括構成要素、結構模式和驅動機制等在內的幾大核心問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線旅游服務商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逐步被確立,并形成了與其他供應鏈主體間的新型契約關系(如圖4所示)[10]。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方法——社會網絡分析法(SNA)
2.1.1" 社會網絡分析概述。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是對社會關系結構及其屬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規范和方法。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會單位(個體、群體或社會)所構成的關系的結構及其屬性。社會網絡分析區別于其他分析方法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研究的對象是網絡中各個“行動者”之間的關系而非屬性特征。在社會網絡分析圖中,通常用“結點”加以表示,而“行動者”之間的聯系,被稱為“關系”,這種關系可分為“無向”和“有向”兩種,分別用無向的“線段”和有向的“箭頭”來表示。
2.1.2" 社會網絡分析中的“中心性”分析。“中心性”是社會網絡分析的研究重點之一,是對個人或組織在其社會網絡中所處的結構位置的重要指標,也是對個體在社會網絡中權力的量化分析。根據Freeman的觀點,對于中心性的研究可以從:程度中心度、緊密中心度、中介中心度以及特征向量中心度幾個方面進行[11]。本文將運用“程度中心度”這種度量方法對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中的各個節點企業的中心性進行分析。
2.2" 變量的操作性定義
本文采取社會網絡分析中的整體網絡分析模式,以旅游線路“麗江—大理—昆明—老街—河內—下龍灣”所涉及的49家供應鏈企業的數據為基礎,對該國際旅游供應鏈網絡的網絡結構、各個節點企業之間的關聯模式以及社會網絡中的中心企業等進行分析。基于Peck和Jutner等的觀點將旅游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關系劃分為:權力、契約和信任三種不同的網絡[12]。這三種網絡也是旅游供應鏈中各個節點企業重要關系的直觀反應。權力是影響社會資源分配的重要力量,指的是一個人或群體對其他人或群體所施加的控制[13]。契約是多個單位或企業相互認可的,對雙方的權力和義務進行明確規定,并在法律上具有約束力的協議[14]。信任是為了簡化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而產生的情感依賴,在旅游供應鏈中,除了權力和契約,很多情況下都是通過企業之間的信任而建立起合作關系[15]。節點企業的網絡結構位置,即是指旅游供應鏈網絡中的節點企業在權力網絡、契約網絡和信任網絡中所處的地位。
3" 分析結果
3.1"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的權力網絡分析
3.1.1"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權力網絡的社群圖分析。圖5至圖7分別是由支配性網絡、影響網絡和依賴性網絡所形成的權力網絡圖,圖中每個節點凝聚的箭頭越多說明該節點擁有越多的網絡權力。
由圖5(支配性網絡社群圖)可見節點1和2(中國旅游運營商)匯聚的箭頭最多,即在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中最具有支配性;其次是節點3、4(中國旅游代理商)和節點33、34(越南旅游運營商);第三個層次是節點24、25(中國旅游汽車企業)和32、35(越南旅游汽車公司和越南旅游代理商);其余的企業均處在較為邊陲的位置,對于網絡中的節點企業不具有太大的支配性。
由圖6(影響網絡社群圖)可見,節點1和2(中國旅游運營商),3和4(中國旅游代理商),33和34(越南旅游運營商)的影響力比較相近,都匯聚了網絡中較多的箭頭。節點29(中國航空公司)、30(越南鐵路總公司)和35(越南旅游代理商)次之。其余節點企業匯聚的箭頭都較少,對于網絡中其他企業的影響力有限。
圖7描述的是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的依賴性關系,圖形呈現出兩個團簇:其一是以節點33和34(越南旅游運營商)以及35(越南旅游代理商)為中心;其二是以節點1、2(中國旅游運營商)和3、4(中國旅游代理商)為中心。這兩個團簇的中心匯聚了圖形中最多的箭頭,說明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中其他企業對于這些企業的依賴性最強。
3.1.2"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權力網絡的個體中心度分析。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權力網絡程度中心度指數排名前10的企業如表1所示。由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企業1和2(中國旅游運營商),在支配性、影響和依賴性這3個子網絡中的中心度都最高,居于網絡的中心位置。企業33和34(越南旅游運營商),其中心度在支配性和影響網絡中排名第2和第3,在依賴性網絡中排名第5和第6,也處于較為核心的地位。企業3、4(中國旅游代理商),其中心度在支配性和影響網絡中排名第5和第6,在依賴性網絡中排名第3和第4;企業35(越南旅游代理商),在權力網絡的這3個子網絡中,其中心度均排名第7。
3.2"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的契約網絡分析
3.2.1"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契約網絡的社群圖分析。圖8至圖10分別是由簽約網絡、履約網絡和續約網絡所形成的契約網絡圖。
由圖8(簽約網絡社群圖)可見節點1和2(代表中國旅游運營商)、節點3、4(代表中國旅游代理商)和節點33、34(代表越南旅游運營商)匯聚的箭頭最多,表明在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中其他企業與這些節點所代表的企業簽訂契約的數量最多。
圖9為履約網絡社群圖,與簽約網絡社群圖(圖8)相似,節點1和2(代表中國旅游運營商)、節點3和4(代表中國旅游代理商)、節點33和34(代表越南旅游運營商)匯聚的箭頭最多,表明這些企業在供應鏈中表現出了良好的履約行為。
圖10描述的是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的續約關系,圖形同樣的和圖8很相似:節點1和2(代表中國旅游運營商)、節點3和4(代表中國旅游代理商)、節點33和34(代表越南旅游運營商)匯聚的箭頭最多,表明在下一個合約期供應鏈中的其他節點企業更愿意與這些企業繼續建立契約關系。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的3個契約網絡社群圖十分相似,這與旅游供應鏈網絡中契約關系的特殊性有關,長期合作建立起來的契約加信任關系,使得企業之間的這種合作關系能夠維持長期的穩定狀態。
3.2.2"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契約網絡的中心度分析。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契約網絡程度中心度指數排名前10的企業如表2所示。表2中數據顯示在簽約網絡、履約網絡和續約網絡這3個子網絡中的中心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即中心度最高的是代表中國旅游運營商的企業1和2;其次是代表中國旅游代理商的企業3和4,接著是代表越南旅游運營商的企業33和34。
3.3"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的信任網絡分析
3.3.1"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信任網絡的社群圖分析。圖11和圖12分別是由評價網絡和信任網絡所形成的信任網絡圖。
圖11為評價網絡社群圖,節點之間的連接非常密集,表明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內部各個節點企業之間相互認可的程度較高,大部分供應鏈內部的節點企業之間的相互評價也較好。其中,位于社群圖較為中心位置的企業包括四類:其一,中越兩國的旅游運營商(企業1、2、33、34);其二,中越兩國的旅游代理商(企業3、4、35);其三,中越兩國的旅游景區和景點(企業5至13以及企業36至41);其四,中國的航空公司(企業29)。
圖12為信賴網絡社群圖,圖中節點匯聚的箭頭越多,代表該企業在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中越得到其他節點企業的信賴。信賴網絡社群圖中連接線條的密集程度與處于網絡中心位置的節點企業情況都與評價網絡社群圖(圖11)極為相似。
3.3.2" 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信任網絡的中心度分析。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信任網絡程度中心度指數排名前10的企業如表3所示。表3中數據顯示,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網絡中,經過長期、穩定的合作各個節點企業之間已經建立起了較為良好的信任關系。其中,旅行社企業(包括旅游運營商和代理商)仍然占據信任網絡中心度較高的位置;其次,旅游景區和景點以及航空公司也表現出較高的中心度。
4" 研究結論
在社會網絡結構分析中,本文主要對“麗江—大理—昆明—老街—河內
—下龍灣”旅游線路的供應鏈內部的“權力網絡”、“契約網絡”和“信任網絡”下的8個子網絡關系矩陣進行了社會網絡圖分析和個體網絡中心性分析,找出了各個網絡中存在的節點企業之間的關系模式和網絡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
在“權力網絡”中,各個節點企業之間均有箭頭相連,即節點企業之間均直接或間接地產生關聯。同時,旅游運營商和代理商(包括中國和越南)在權力網絡中占據著最為核心的位置,而其他企業的網絡結構位置懸殊不是特別明顯。可見,在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中旅游運營商和旅游代理商擁有這最為核心的權力,對其他企業存在支配和影響的作用,而其他企業在資源、信息、管理等方面對運營商和旅游代理商存在一定的依賴性。
在“契約網絡”中每個節點企業也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聯關系,旅游運營商和代理商(包括中國和越南)占據了最核心的位置。但契約網絡表現出來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簽約”、“履約”和“續約”這3個子網絡中,節點企業的結構位置都明顯地分成了兩個團簇:中國和越南的旅游企業都分別圍繞在中國和越南的旅游運營商和代理商周圍,兩個團簇之間又通過這些核心的節點企業相連接。
“信任網絡”中的“評價”和“信賴”兩個子網絡中,節點企業之間連線最為密集,其中匯聚箭頭最多的除旅游運營商和代理商之外,中越兩國的旅游景區(景點)和航空公司的位置也較為顯著。可見在這條滇越跨境旅游供應鏈中,節點企業之間的信任關系程度較高,旅行社、景區(景點)和航空公司在行業內享有較好的聲譽,被信賴和認可的程度最高。
5" 管理建議
旅行社處于整條旅游供應鏈最核心的位置,掌握了最多的信息和資源,在溝通供應商與供應商、供應商與游客、供應商與旅行社的過程中以及協調、保障整條服務流的順暢和質量方面都表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國際旅游供應鏈中,兩國的旅行社企業除了承擔傳統境內旅游供應鏈的職責之外,還必須扮演與國外旅行社、旅游供應商等進行溝通的聯絡人角色以及代表本國的旅游企業與對方旅游企業進行談判和議價的代理人的角色等。因此,本文認為鑒于國際旅游供應鏈的特殊性,“雙核心”的管理方式更加適合于供應鏈協同的實踐需要。在國際旅游供應鏈中,由兩國的運營商同時承擔核心企業的角色,共同組織、管理和協調供應鏈的整體運營。同時,希望在實踐中通過同時認可和突出兩個核心企業在國際旅游供應鏈中的重要性而促進兩國雙方旅游企業之間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信任,推進協同觀念的認知和理解,形成合理、有效的協同機制。
參考文獻:
[1]" PAGE S. Tourism management: Managing for change[M]. Elsevier, Amsterdam, 2003.
[2]" TAPPER R, FONT X. Tourism supply chains. 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Tapper r, font x. tourism supply chain[EB/OL]. (2018-09-24)[2023-07-15]. http://www.icrtourism.org/documents/Tourism Supply Chains. 2004/1/31,2018/9/24.
[3]" ZHANG X, SONG H, GEORGE H. 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new research agenda[J]. Tourism Management, 2009,30(3):345-358.
[4] 潘翰增. 旅游服務供應鏈協調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
[5] 楊晶. 基于多元結構的旅游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D]. 廈門:廈門大學,2009.
[6] 楊麗,李幫義. 以旅行社為核心的旅游供應鏈構建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2008(7):101-105.
[7] 路科. 旅游業供應鏈新模式初探[J]. 旅游學刊,2006(3):30-33.
[8] 徐會奇,齊齊,王克穩. 基于網絡化環境的旅游供應鏈構建研究[J]. 商業研究,2013(3):205-211.
[9] 馬宏麗. 網絡環境下景區主導型旅游供應鏈合作盈利模式研究[J]. 物流技術,2014(7):300-303.
[10] 黃猛,舒伯陽. 以在線旅游服務商為核心的新型旅游供應鏈構建研究[J]. 湖北社會科學,2015(4):83-88.
[11]" FREEMAN L C. 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 Social Network, 1979(1):215-239.
[12]" PECK H, JUTTNER U. Strategy and relationships: Defining the interface in supply chain contex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0,11(2):33-44.
[13]" WEBER M.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4.
[14] 張麗,嚴建援. 供應鏈的權力、契約、信任網絡及其特征:基于社會網絡分析[J]. 物流技術,2010(20):108-111,114.
[15] 張僑,郭宏湘. 基于信任的供應鏈治理機制研究[J].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