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發布《河南省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河南提供生態保障。
《實施方案》明確了建設目標:到2025年,完成造林43.5萬hm2,種草改良9.54萬hm2,森林撫育66.87萬hm2;新造林混交林比例達到70%,鄉土樹種比例達到70%,珍貴樹種比例達到3%;新增油茶林5.87萬hm2,改造低產低效油茶林2.13萬hm2;河南省科學綠化水平明顯提升,造林地塊實現精準落地上圖入庫,林種、樹種結構不斷優化;建設一批科學綠化試點示范工程,健全科學綠化技術標準和成效評價體系,建成省、市、縣、鄉(林場)、村五級科學綠化示范體系,基本實現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貫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機制基本形成。
《實施方案》依據河南省“三區三線”劃定成果,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立足不同生態區位,突出關鍵和重點,提出“兩區三屏”總體布局。“兩區”即沿黃生態建設區、平原糧食安全生態屏障建設區,“三屏”即太行山生態屏障、伏牛山生態屏障、桐柏—大別山生態屏障。
圍繞上述建設目標,《實施方案》提出了7項主要工作任務,并明確了實施各項任務的責任單位。一是科學編制國土綠化規劃,要求合理確定綠化目標和規劃指標,體現中原特色風貌。二是充分挖掘綠化潛力,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利用山區困難地、石漠化土地、沙化土地、農村四旁隙地、廢棄礦山、嚴格管控類土地等開展國土綠化,同時全面提升城鎮綠化水平。三是精準提升森林草原質量,提出培育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重點修復沙化土地區及低山丘陵區嚴重衰退的刺槐林、山區多代萌生的櫟類林、遭受嚴重病蟲害的馬尾松林和殘次林等,因地制宜加強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對黃河灘區和太行山區中度以上退化草地和礦坑、沙坑等嚴重破損草地進行強化修復。四是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嚴格林地草地審核審批管理,嚴厲查處亂砍濫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草地、非法侵占公園綠地、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等違法違規行為,落實森林防火網絡化管理和防火責任,將年均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建立林草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體系,加強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防治和檢疫。五是開展示范建設,部署了9個重點項目,包括南陽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河南省秦嶺東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項目、河南省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庫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河南省信陽市鄂東北大別山區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項目、農田防護林建設項目、沿黃復合型生態廊道建設項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生態廊道建設項目、山區困難地治理項目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范林建設項目,并明確了各項目的具體建設目標。六是創新管理和政策,提出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對社會資本在重要水源區、生態脆弱區、生態保育帶及生態廊道營造的林分,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生態補償;探索優化土地激勵政策,明確社會資本造林綠化成林后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指標辦理要求;創新投融資機制,提出支持政府性擔保機構將符合條件的林業新型經營主體納入貸款擔保服務范圍,加大政策性森林保險財政支持力度,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和碳匯收儲試點工作;建立營造林管理制度,制定造林綠化落地上圖技術規程。七是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提出開展高效固碳樹種選育、困難地造林、森林質量提升、無人機精準飛播造林等“卡脖子”技術攻關,建立健全林草領域標準體系,加強重要鄉土樹種草種、珍貴樹種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良種繁育,提升綠色防控水平,維護生物安全,成立科學綠化省級林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
《實施方案》要求各地扎實推動林長制落地見效,建立健全資金保障機制,多舉措營造植綠、愛綠、護綠的濃厚氛圍,同時將科學綠化情況納入各級林長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各項工作的督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