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宇,張 星,葉 玨
(貴州省安順市植保植檢站,貴州 安順 550800)
蜂糖李屬薔薇科(Rosaceae)李屬(Prunus),為多年生落葉核果類果樹[1],原產于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2],是貴州自行培育的特色優質地方品種[3]。由于其品質上乘、口感優良,經濟價值較高,市場銷售前景較好。“鎮寧蜂糖李”于2017 年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4]。隨著安順市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蜂糖李產業所占比重和地位不斷提高,種植規模逐年擴大[4]。截至2023 年,安順市蜂糖李種植面積達1.87 萬hm2左右,以鎮寧六馬鎮、良田鎮、簡嘎鄉、沙子鄉等鄉鎮為主,關嶺縣、紫云縣、普定縣、西秀區和平壩區等地也有分布。蜂糖李已成為當地特色富民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區域經濟活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4]。
隨著蜂糖李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種植品種單一,導致病蟲害問題日益突顯,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蟲害以橘小實蠅為主,該蟲產卵于果實內,以幼蟲取食果瓤,形成蛆果,造成果實腐爛后大量落果。蜂糖李成熟期果實受害率為10%以上,嚴重可達30%以上,直接影響果實產量和品質,導致經濟效益低,嚴重制約蜂糖李產業的健康發展。近年來,安順市采取蜂糖李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與統防統治相融合的推廣模式,在主產區建立病蟲害常年防治示范區,以“示范引領,輻射帶動”效應吸引周邊種植戶統防統治,有效控制橘小實蠅發生危害,極大地提升水果品質。為控制蜂糖李橘小實蠅發生危害,保障地方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總結介紹該綠色防控技術。
安裝蟲情監測遠程智能化設備。選擇技術成熟的遠程昆蟲性誘測報系統(具有光控、雨控、時控及遠程監控功能;內部可放置實蠅誘芯或誘劑;相機功能大于800 萬像素;可自動提取數據及高清視頻捕捉),根據始見期、高峰期,結合田間蟲情調查、作物生長等因素綜合分析,對橘小實蠅成蟲盛發期、產卵盛期、3 齡以下幼蟲發生盛期及發生程度進行及時預測預報,提出最佳防治時期和防治區域,對發生程度重、面積大的及時發出預警。將測報結果通過病蟲情報、電視、廣播、網絡等渠道發布。
從蜂糖李幼果期開始至收獲結束,選擇實蠅高發區、蜂糖李集中種植區、不同海拔的果園科學配置橘小實蠅監測點。每年2 月下旬開始于每個監測點布置實蠅成蟲性誘捕器(配合誘芯),每周開展1 次系統調查和普查,監測橘小實蠅種群消長動態,準確掌握成蟲高峰期,為組織統防統治提供科學依據。在安順市以六馬鎮蜂糖李種植區為監測重點,兼顧沙子鄉、良田鎮和簡嘎鄉等。
據2020—2022 年的監測顯示,橘小實蠅在安順市每年發生3~4 代,六馬鎮蜂糖李種植區成蟲始見期為2 月下旬左右,4 月中下旬為實蠅第1 代成蟲普遍發生期,5 月中下旬為高峰期,6 月中下旬為幼蟲危害盛期。在蜂糖李果實彭大期,氣溫回升有利于實蠅成蟲數量增長。
2.1.1 合理間作 因地制宜采取調整種植結構、間作、套作等農業措施。有條件的果園可林下種植中藥材、禾本科作物間作套種,如種植耐高溫、多年生的過江藤等地表草本植物,該類植物植株矮小、繁殖快、多分枝、匍匐生長,不僅有利于果園的保水保肥,還能為天敵昆蟲提供棲息環境和控制有害雜草。
2.1.2 清園處理 每周檢查果園,及時清除蟲果、落果,統一收集后采用深埋或裝入不透氣塑料袋暴曬等方法進行處理,也可往塑料袋中噴施40%辛硫磷乳油500~800 倍液后作密封處理。
2.1.3 中耕除草 利用橘小實蠅老熟幼蟲爬行或彈跳到潮濕疏松土下2~4 cm 深處化蛹的特性,可于每年12 月底到次年2 月初進行1~2次土壤淺翻,翻犁后結合化學藥劑,如噴施40%辛硫磷乳油封園,可殺死土表層越冬的蛹,降低越冬蟲源。同時翻耕可除草,達到“一舉多效”的目的。
在果園中合理種植驅避、誘集植物,改變害蟲適生環境,保護利用自然天敵和生物多樣性,如寄生性天敵、捕食性天敵、寄生性微生物等,增強果園生態系統的自然控害能力。同時,果園可適量放養山雞、旱鴨等,以取食果園落果中的幼蟲和土表的蛹及幼蟲。
2.3.1 性信息素誘殺 性信息素主要為含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簡稱ME)的誘芯及誘劑。從幼果期開始至收獲結束,按3~5 個/667m2放置誘捕器(含誘芯),懸掛于離地1.5 m 左右樹冠下或陰涼處;較高的果樹應掛于樹冠中部。適時更換性誘劑。桶型誘捕器具有可重復利用、使用簡便、防水等特點,誘集效果較好。從節約成本考慮,也可利用廢棄塑料瓶自制誘捕器。該方法的缺點是僅能誘集雄成蟲,但從長遠角度考慮,使用性誘劑防治可降低區域內實蠅種群數量。
2.3.2 食餌誘殺 配制糖醋液,可按糖∶醋∶水∶酒=3∶4∶2∶1 的比例,加適量90%晶體敵百蟲,在糖醋液中放爛果誘殺效果更好。懸掛5~8 瓶/667m2,每瓶100 mL,每隔5 d 收蟲1 次,10~15 d 換1 次糖酒醋液。還能兼治金龜子、食心蟲等鞘翅目及鱗翅目害蟲。也可選用實蠅餌劑誘殺成蟲,如1%噻蟲嗪餌劑或0.1%阿維菌素餌劑,每15~20 d 使用1 次,將餌劑涂抺在1.5~2 m 的樹叉上,30~50點/667m2,每點2 mL。
2.3.3 黃板誘殺 蜂糖李果實轉色期(有月霜),懸掛黃色實蠅粘蟲板20~30 張/667m2,每隔20 m 左右1 張,或在幼果期懸掛黃板20~30 張/667m2,黃板懸掛于果樹向北方位果實附近處;果實膨大期,于黃板上噴涂瓜果實蠅誘粘劑誘殺實蠅成蟲。在實蠅高峰期每張粘蟲板可誘殺4~6 頭成蟲,最高時可達13頭左右。
選用粘蟲黃板時,盡量選擇可降解、粘性好、具有食誘功能的產品。使用過程中,黃板粘滿蟲后及時更換。養蜂區應避免使用黃板。
2.4.1 越冬代成蟲防治 秋冬季清園時散施毒土(辛硫磷顆粒劑)防治越冬幼蟲;春季監測始見成蟲時,選擇菊酯類農藥對果園土表噴施封閉,殺死剛羽化的成蟲,壓低蟲口基數。
2.4.2 分區治理 對蟲口密度高、集中連片發生區進行統防統治,抓住1~3 齡幼蟲高峰期實施統防統治2次;對分散發生區實施重點挑治和點殺點治。選用高效低風險化學農藥或生物農藥(如乙基多殺菌素、多殺霉素、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結合實際科學用藥,嚴格遵守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注意嚴防農藥對其他作物的漂移污染和有益生物的毒害。
依托項目支撐,農業植保及推廣部門經過持續不斷地示范和宣傳讓農戶逐步形成統防統治意識,掌握實蠅防控技術。
有高質量的示范點,才能組裝和集成相應的綠色防控技術和發揮宣傳帶動的作用。示范點的選擇條件和要求:一是交通便利,便于觀摩和學習;二是實施作物連片種植,具有規模效應;三是優先選擇種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的基地作為示范基地,可保證技術措施落地生根;四是示范基地建設需有統防統治組織參與,才能更好地控制區域內的實蠅危害。
產業發展有勢頭,可吸引部分有實力的農資生產企業參與,如先正達、諾普信、四川國光、貴州卓豪等企業每年都組織蜂糖李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針對性較強。示范推廣需當地政府部門的主導,政企聯合能更好地推廣綠色防控措施和保護地方農產品品牌。
據2022 年安順市蜂糖李測產結果顯示,蜂糖李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折合產量436.90 kg/667m2,平均單株結果數241 個,其中單株優質商品果224 個,重9.08 kg,單果重40.53 g;蟲害果17 個,重0.63 kg,單果重37.05 g,優質果率92.95%;非示范區折合產量384.1 kg/667m2,平均單株果數218個,其中單株優質商品果195 個,重7.72 kg,單果重39.60 g;蟲害果23 個,重0.81 kg,單果重35.40 g,優質果率89.45%。按當年蜂糖李市場價格40.00 元/kg、示范區種44 株/667m2果樹計,挽回蜂糖李損失59.84 kg/667m2,折合人民幣2 393.60元/667m2,經濟效益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