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縣教師進修學校
摘要:從2021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小學心理健康學科的監測報告中可以看出,縣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積極心理現狀及心理行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執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設備配置、應用管理、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行政部門的政策、財力、物力支持,也需要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真正重視和大量投入精力,更需要社會、家庭營造積極和諧的氛圍。教師和家長在中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要注重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樂觀意識,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質量監測;監測報告;心理學科;樂觀意識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報告給縣域中小學校義務教育諸多啟示,為充分運用好質量監測結果,進一步提高縣域教育教學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針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縣域實際和調研結果提出整改策略。
(一)縣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全縣2021年接受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共計21所中小學校,其中未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8所、21所學校均無該學科正版教材;授課時數以不定期居多,8所沒有固定課時;不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的7所,大多數學校從未參加過教研活動。21所學校中有6所學校沒有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15所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中非專業教師管理的居多、無人管理3所;輔導室室內建設中具有簡易設備的9所普遍利用率不高、沒有設備的12所;定期開放2所、不定期開放12所;從未使用過的7所。21所學校均無專業的心理教師、2所學校配有非專業專職心理教師;兼職教師以班主任居多、有7所學校由保健教師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管理均為兼職教師,有6所從未參加過心理學科培訓。
(二)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診
學生積極心理現狀和心理行為問題。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顯示,縣域四年級學生樂觀水平高的比例為59.8%,低于全省6.7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6星;學生耐挫性水平高的比例為28.0%,低于全省6.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2.7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5星;學生中有抑郁傾向的比例為12.3%,高于全省1.5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7星;有中度及以上焦慮的比例為11.1%,高于全省2.9/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5星。可見,縣域小學生樂觀水平不高,對未來的積極、主動的態度不夠,這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落實問題。目前,全縣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比例為91.7%,低于全省5.1/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8星。可見,縣域小學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識和重視不足,投入精力不夠,課程落實不到位。
學校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縣域小學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比例為21.3%,低于全省20/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6星。可見,在小學階段較低的專職教師配置直接制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發展。
經過對21所監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診后發現,縣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存在以下現象。
(一)專業心理健康教師配備不足
21所中小學校只有21.3%學校設有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崗位,但并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上崗,普遍由非專業的班主任、保健校醫兼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無法高質量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難滿足心理問題學生的教育和疏導工作。多方壓力致使部分學生樂觀水平不高,耐挫性水平偏低,抑郁傾向人數呈上升趨勢,中度及以上焦慮的學生也普遍存在。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設崗和聘用是當前中小學校急需思考的問題之一。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落實存在偏差
從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報告數據和問卷調查情況了解到,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無法按時上滿課時,受專業水平所限,加之學校沒有正版教材,只能勉強組織“專題教育”形式的知識普及課和簡單的問題策略輔導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致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形同虛設”,無法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質量。隨之而來的心理教師培訓問題、心理教師教研問題也偏差不斷。因此,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教師隊伍建設做保障,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質量是縣域中小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利用率不夠
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報告數據和縣域問卷發現,21所中小學校加強了輔導室建設,配備了部分裝備,然而,有了專用輔導室,里面設備嶄新無塵,檔案架空空如也,毫無使用痕跡,專業設施成了“擺設”,普遍利用不好。究其原因,一是沒有專業的心理教師來管理和使用;二是學校管理意識不足,上級督導檢查過后,輔導室完全擱淺起來,或者挪為他用。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確實需要專人來管理,并定期開放使用,應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心靈驛站,更應該是學生快樂校園生活的樂園,絕不可以白白浪費有效的教育資源。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的利用率也是當前縣域中小學校急需加強的工作之一。
(一)配備師資,設置崗位,強化責任意識
學校要充分認識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和保障。2021年,教育部已經把心理健康作為一個獨立的監測領域正式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范疇。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辦學規劃,按照國家規定設置心理教師崗位,聘任專業專職的心理教師,確保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發展。要加強心理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制定心理教師培養計劃,定期組織培訓。專業的心理教師還要指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兼職教師的日常業務工作,校本培訓常態化,全面提高心理教師的責任意識。鄉鎮中小學校要確保每校一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上崗,保證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爭取小學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比例達到7顆星等級,初中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比例達到8顆星等級。
(二)開設課程,上滿課時,強化教學功能
學校要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學科課程,選擇正版教材,地方課時開課。縣城學校要執行周課時,采用常規課堂教學形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鄉鎮學校可以執行月課時,采用主題教育形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能,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學科的教研活動,組織心理教師參加區域教研,鼓勵申報心理學科的課題研究,提高心理教師的科研能力。以此激發心理教師課堂育人潛能和心理疏導技能。要制訂心理健康教育規劃,為心理教師開展心理健康實踐活動搭建平臺,每年都要舉辦相關的育人活動,如:“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心靈驛站開放日”“快樂故事大講堂”等,以此提高學生的樂觀意識,為個別有抑郁傾向和焦慮情緒的學生創造疏導空間,培養學生勇敢、堅強、抗挫等意志品質。
縣域中小學校開課率必須達到100%,鄉鎮中小學校開課率達90%以上,全縣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教研活動,組織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專業培訓,真正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功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力爭參加下次質量監測時,小學生的樂觀水平達到8顆星等級,耐挫性達到7顆星等級,初中保持現有監測水平。
(三)建室建檔,規范管理,強化使用效益
學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的建設,建室率必須達到100%。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完善學校心理輔導室內部建設,補填設備,確保輔導室的育人功能。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的管理,必須有專人負責,包括室內物品臺賬、物品擺放和室內衛生等。一般情況管理工作都是由專職心理教師承擔,便于輔導室的開放使用。暫時沒有專職心理教師學校也要有專人負責輔導室管理工作,確保輔導室供兼職心理教師不定期使用。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的使用,定期開放,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同時也是學生心理問題疏導的驛站,更應該是學生完善自我的中轉平臺。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檔案建設,心理教師負責全程工作。學校要定期監督與評價,確保學生心理問題的情況監測和數據呈報的準確性。
全縣中小學校力爭在下次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時,心理健康輔導室建室率達100%,專職管理率達100%;縣域中小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室利用率必須100%;鄉鎮學校心理健康輔導室利用率也要達到90%以上。
在2021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報告數據的有效引領下,我縣將不斷加強縣域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時正確問診,梳理整改思路,制定有效策略,確保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序發展。
(執筆人:呂貴喜)
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