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也日趨高科技化。多媒體輔助教學以不可抵擋的勢頭進入了語文教學的領域。但是,接踵而來的是一個怎樣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問題,這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怎樣才能使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呢?這就要求教師能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運用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利與弊,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便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揚長避短。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1. 創造了愉快的教學環境
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確實,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教學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一般學生大都不喜歡語文,嫌它沒有英語、數學那么實用,嫌語文課背書太悶、太煩。如何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呢?筆者認為,多媒體可以為語文課創設愉快的教學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生在學習中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運用多媒體可以緊緊抓住這個特點,同時以聲音、圖像和文字激發他們的興趣,活躍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主動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2.拓展了教育空間,擴大了教學容量
傳統教學就是教師憑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筆和一張嘴完成,由于其課堂容量小,一節課下來學生所得并不多,再加上形式單調,學生會產生厭倦情緒。因此,純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陳舊的,效率也是不太理想的。現在,多媒體的使用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此問題。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間,使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配合課文適當地補充一些有關的材料和時代背景的介紹,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
3. 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培養審美情緒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具體到語文教學中,就是引導學生感悟和創造語言美,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聲、圖、文融于一體,形成立體的效果,容易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領悟。例如,訓練學生學習景物描寫時,可以設計一個這樣的訓練過程:先播放一個配樂的美麗景色片段,讓學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然后學生相互討論比較、相互補充學習。這樣,學生就能在感受美的同時,學會用美的文字去創造美。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能為語文教學提供多種方式,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每堂語文課都適用,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語文很講究感悟,它的這種特性和多媒體這種技術性的教學必然存在一些不相容的地方,因此,教師們在教學中不能忽視這一點而濫用多媒體。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存在的局限性
1. 限制了思維想象的空間
學習語文的核心應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語感不是一種直觀的東西,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體會其意境,學生在腦海中進行再思索、再創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這種過程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如果老師用多媒體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以畫面、音樂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以為這是在幫助學生理解,而實際上是剝奪了學生自由思維的權利。說到底,這只是一種變相的填鴨式教育。語言文字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廣闊的思維和想象空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千個人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老師,不應該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因此,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有時會抑制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空間。
2. 缺乏靈活性,造成課堂的公式化
教育要因材施教,可是多媒體課件一般是事先做好的,其教學過程基本是定型了的,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很難靈活掌握進程并適時調整方法。一般情況下學生只是按照教師設計好的思路學下去。教學不應只是教師在教,它應該是一個互動互學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學生反過來也會推動老師。我們常說的“名師出高徒”只是一個方面,反過來“高徒造名師”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避免課堂公式化。
3.忽視了教師自身的影響和示范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的語態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的語言、動作、眼神甚至微笑,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增強教學效果,增進師生的感情交流。可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容易忽視教師的自身的書寫和示范,這不但會降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追求,還影響了師生的交流。運用多媒體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顯示屏幕上,交流基本上是在學生與屏幕間進行。而語文學的是如何從語言中體會感情,如何用語言表達感情。如果在語文課上沒有老師的激情引導,缺少語文課應有的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被割斷了,這樣的語文課還有什么意思呢?
三、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的原則
為了能使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中有效地發揮它的作用,盡可能地規避以上弊端,在具體實施時要注意以下幾條原則:適用性原則、適量性原則、適當性原則。
總之,多媒體手段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濫用,必須將它與有效的傳統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根據課堂需要,適量適當地應用它,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