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江蜿蜒而過,北塔矗立江畔,如一座燈塔守望古城千年文脈。一代代北塔教育人賡續書寫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奮進故事,點亮了一座溫暖的教育燈塔,照亮了北塔學子的夢想和遠方。
固本強基,好學校建在家門口
“新學期學校面積變大了,還多了一棟漂亮的教學樓,開設了很多功能室,真期待以后在里面上課的情景。”秋季學期,邵陽市北塔區高撐小學教學樓改擴建順利完成,煥然一新的校園給學生滿滿的幸福感。
這并非高撐小學進行首輪校園改擴建工程。近年來,伴隨北塔區城鎮化快速發展,來北塔經商興業務工人員增加,位于中心城區的高撐小學學位一度十分緊張。
“以前學校面積不到8000 平方米,僅有1 棟校園和1 棟綜合樓,學生學習生活和學校發展都十分受限。”副校長雷紅全告訴記者,2018 年以來,學校累計投入近2000 萬元,先后新建2 棟教學樓擴充1600 多個學位、完成10 多項提質改造項目,極大緩解學校學位緊張的壓力、優化了校園辦學環境。
夯實教育“硬件”基礎,農村學校也未被遺忘。10 月19 日下午,在距離城區20 公里外的茶元頭中學,今年暑假新建的運動場內青春洋溢、活力滿滿,學生們整理隊形、反復排練,為不久后的體操比賽緊張準備著。
“早在上學期,這里還是一片坑坑洼洼的黃土坪,雨天積水、晴天揚塵,幾乎無法使用。現在泥巴操場變成了塑膠跑道和人工草坪,學校終于可以舉辦大型的體育活動了。”校長蔡暢賢欣喜地說道。改變不止于此,這學期,120 多名寄宿生還住上了新宿舍,有24 小時熱水、干凈的衛生間,住在校園舒適又溫馨。
把好學校辦到百姓家門口,讓人人都能上好學,一直是北塔區教育人心中共同的美好愿景。近年來,北塔區科學規劃教育布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五年來整合資金5.7 億元,新建、擴建學校、幼兒園12 所,新建校舍29000 余平方米,維修改造校舍17000 余平方米,對所有農村學校進行全面改薄提質,緩解了城區學校學位緊張、入學難的問題。
優質共享,城鄉學校攜手并進
“在這個空的寶盒里,放入1 個糖果,可以用數字1 表示,放入2 個可以用2表示,放入一堆糖果,用什么表示呢?”10 月17日,在北塔區芙蓉學校錄播教室里,數學老師王文麗正在通過網絡聯校平臺為該校學生和陳家橋學校師生執教《用字母表示數》一課。
她將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通過趣味的情景、精彩的提問循循善誘,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嫻熟的教學技巧和良好的互動氛圍,不僅讓孩子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收獲知識,也讓聽課教師在教學設計方法和課堂駕馭技巧上收獲滿滿。
為進一步發揮城區學校資源優勢,促進城鄉教師專業同步發展,2020 年以來,北塔區芙蓉學校和陳家橋學校、柑子塘小學和利江喬梁希望小學結成教育聯盟,通過送課送教、聯合教研、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活動,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
“作為農村學校,陳家橋學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城鄉聯盟網絡聯校活動為我們農村學校送來一道福音。”陳家橋學校教導主任黃婧高興地說道,每學期,聯盟校共同制定課程表,芙蓉學校定期開展不同科目的示范課教學,每周至少一節課,通過網絡一線牽,城鄉教師能隨時進行對話交流。有了主校的幫扶,該校教研水平大大提升,近年有9 名老師獲評北塔區骨干教師,2 名邵陽市骨干教師,多名老師在教學競賽中斬獲佳績。2023 年,該校語文教研組在湖南省中小學集體備課大賽中獲省三等獎。
目前,北塔區共打造了7 個城鄉教育聯盟。“城鄉學校聯盟,充分發揮城區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這一區域教研平臺,城鄉教師得以同平臺教研、資源共享,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形成了相互開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教研氛圍。”北塔區教研室主任胡鵬告訴記者,聯盟活動的開展,幫助農村學校在教研教改中邁入“快車道”,促進了北塔區整體教師隊伍素養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了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