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變革,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演變。為了適應這種需求,教育領域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培養具備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學生。STEM教育應運而生,為學生提供了融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學習環境。在此基礎上,文章以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為案例,對融合“五育”的STEM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開展研究工作,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五育;STEM教育活動;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
[]
STEM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問題解決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實踐操作和項目應用,學生能夠鍛煉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綜合運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有著積極影響。然而,僅僅注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能力的培養還不足以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學生成長過程中,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等方面的培養同樣重要。因此,“五育”理念就是在綜合STEM教育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中職學生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群體,他們將面臨各行業工作的挑戰和競爭。因此,中職教育的綜合素質培養尤為關鍵。融合“五育”的STEM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可以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學習體驗和能力培養。
一、融合“五育”的STEM教育活動對中職學生的意義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注重的主要是學科知識的傳授和理論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的其他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然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需要綜合運用多個方面的能力來解決問題和面對挑戰,即需要綜合素質的支撐。中職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可能涉及多個領域的工作和任務,因此,他們需要具備創新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融合“五育”的STEM教育活動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和實踐經驗,幫助中職學生全面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職業需求。
此外,中職學生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群體,他們的綜合素質培養尤為關鍵。通過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學生可以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于他們未來從事與工業機器人相關的職業非常重要,能夠增加他們在職場中的競爭力。
傳統教育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而融合“五育”則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培養科學和技術能力,還可以培養德育、體育和美育等方面的素養。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強調學生的合作與溝通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而在設計任務中融入美學元素,可以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素養。
二、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設計與實踐
(一)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在STEM教育中的地位
在STEM教育中,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工業機器人是當今制造業的重要技術和工具,通過在教學中全面融合工業機器人運作流程,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并運用STEM的概念、原理和技術。
通過參與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自主探索和實踐來深入理解STEM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積極學習的態度。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使STEM教育更加生動有趣。此外,在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面對實際問題,設計并改進機器人系統。這樣的實踐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注重學生的質疑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同時,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有助于將STEM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將所學的STEM知識應用于實際工程案例中,學以致用。這樣的實踐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STEM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激發學生對STEM領域的興趣和熱情,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實踐基礎。
(二)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設計
1. 教學目標的確定
在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設計與實踐中,確定清晰的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兼顧學生的技術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發展,以滿足中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未來職業的要求。
(1)技術方面的能力培養目標
工業機器人涉及機械設計、電子控制、編程等多個領域,因此教學目標應明確學生掌握機器人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相應的編程和控制技能。通過教學活動,學生應能夠理解機器人的組成部分和功能,熟悉機器人編程語言和控制系統,能夠進行基本的機器人編程和操作。
(2)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目標
在實際的工業機器人操作和項目應用中,學生可能會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因此教學目標應包括培養學生的問題識別與解決能力。學生應具備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評估結果的能力,并能夠與團隊成員合作,共同完成機器人項目或任務。
(3)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
工業機器人領域存在著不斷變化和創新的需求,因此教學目標應包括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通過教學活動,學生應能夠提出新的機器人應用方案、改進機器人操作流程,甚至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機器人原型。
2. 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要設計和組織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需要仔細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以確保學生能夠全面學習和應用相關知識和技能。
(1)內容合適性原則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例如,可以以機器人控制技術、編程語言和機械設計等為主要內容,同時結合一些實際案例和應用場景,讓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教學內容科學安排原則
教師應該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的順序和進度,可以采用漸進式的教學方法,從基礎知識和技能開始,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更復雜的任務和項目。例如,可以先從機器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開始講解,然后引導學生學習機器人的編程和控制方法,最后進行一些類似于實際工作中的項目,如機器人的裝配和程序調試等。
(3)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原則
學生可以以小組形式合作完成一些項目和任務,通過互相合作和協作來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例如,通過組隊設計和制作一個機器人的控制和操作系統,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3. 教學策略的運用
在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中,教學策略的運用至關重要,它們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產生重要影響。
(1)合作學習策略
教師通過將學生組成小組,在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中進行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能夠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可以設計一個機器人編程的項目,要求學生根據團隊分工,共同完成一個任務或項目。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探究式學習策略
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和應用相關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引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實踐操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例如,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機器人的功能和程序,通過實踐操作不斷改進和優化。通過探究式學習,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3)情境教學策略
在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中,通過創造具有真實場景和情境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進行學習和應用。例如,可以設置一個模擬的工業生產線場景,讓學生在其中運用機器人進行自動化操作和控制。這樣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技能。
(三)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的實施與評價
1. 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
在融合“五育”的STEM教育活動中,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的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非常關鍵。一個良好的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參與度,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在教學開始前,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即希望學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達到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目標。針對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可以包括學生熟悉機器人控制和編程技術,掌握機器人操作和維護的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可以指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中,可以將教學內容根據難易程度和邏輯順序進行合理地劃分。首先,可以先進行機器人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術的講解和訓練,讓學生熟悉機器人的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其次,逐步引入機器人編程的知識,讓學生了解編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過實際操作進行編程練習。最后,可以設計一些綜合性的實踐項目,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術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通過合理設置課程,可以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條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質量。
2. 促進學生參與和合作
在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如何促進學生的參與和合作則是一個關鍵問題。
為了促進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例如,引入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任務分工和互相合作。同時,教師可以設立一些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任務,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思路,從而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此外,教師可以提供具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任務,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通過設定一些復雜的問題和情境,讓學生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資源和指導,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索,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可以設置一些團隊活動和競賽,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專業人士或企業的專家來評審和指導,讓學生在合作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成長。
3. 教學效果的評估與反思
在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中,評估教學效果是確保活動能夠有效實施并取得良好結果的重要環節。通過評估教學效果,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評估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并及時進行反思和調整。
教師可以設計一定難度的知識測試或者機器人編程任務來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作業、小組項目報告等形式來考查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些評估方法可以反映學生對工業機器人技術和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評估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參與程度、注意力集中情況、動手能力等方面的表現,可以觀察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角色分工和協調能力,以及對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的態度和興趣。這些觀察和評估可以幫助了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并從中獲取對教學效果的直觀感受。
除了直接的評估方法,反思也是評估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一次集體反思討論,探討他們在活動中的收獲和體驗,以及對教學過程和方法的評價和建議。此外,教師還可以自主反思,回顧自己在教學中的表現和指導策略,分析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之處,改進和完善教學設計。通過反思,可以深入理解學生的需求和學習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調整和改進措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作為融合“五育”的STEM教育的一種示范,對中職學生的意義不可忽視。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工業技術和裝備,提高他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因此,中職學生在參與工業機器人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參與,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毓嘉. 面向STEM教育的機器人教學活動案例研究——以iCPSL活動設計為例[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36(12):19-24+34.
[2] 沈長青,祁玉梅,王前,等. STEM理念下機器人競賽教育理論與實踐——以蘇州大學文正學院開拓創新實驗室為例[J]. 教育現代化,2019,6(23):185-186.
[3] 曾繁均. 基于STEM教育的中學機器人活動模式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