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出臺給當前的勞動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為了準確定位小學勞動教育的功能,學校結合當前勞動教育現狀,實施了“雙減”背景下小學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強化家校社協同下的勞動教育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意識,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實踐,將勞動教育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形成了一批鮮活的實踐成果。
【關鍵詞】 “雙減”;勞動教育;勞動實踐
一、背景
(一)勞動教育的時代背景
“雙減”背景下,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勞動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是素質教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下面簡稱《意見》),提出了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總體思路:強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結合,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勞動教育現狀的分析
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學生在家庭中備受關注,但是家長往往只注重學生學習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對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有所缺失。勞動能力差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一些小學生也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缺乏相應的勞動意識以及勞動技能,從而使勞動教育成為實際教育中的短板。
二、思考
學校面對當前勞動教育現狀,必須貫徹落實新時代黨對勞動教育的新要求,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強化勞動教育功能,培養學生良好勞動意識,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特別是“雙減”背景下,需根據《意見》深入思考,從思想認識、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入手,思考家校如何社攜手、規劃、開發勞動教育課程;家長怎樣利用課余時間,鼓勵學生開展切實可行的勞動實踐。以此幫助學生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策略
(一)開發勞動教育頂層設計
學校從勞動教育實施層面出發,要求德育骨干教師認真深入地學習有關教育指導的系列文件,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等為指導思想,設計頂層規劃,細化目標體系。學校還根據1~6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準確把握學生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勞動技能水平的培養要求,編制了《勞動教育指南》,從學校、家庭、社區三個維度,從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勞動品質三方面,有側重地關注學生基本生活能力的形成,并圍繞學生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實踐機會,梳理了各年段需要做到的“十件小事”,對學生要完成怎樣的家校社勞動提出建議。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勞動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德育目標體系的構建,進一步細化了研究任務,落實了“培育什么人”的研究方向。
(二)開發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開展家校社協同下“勞動最美”活動實踐。一是開展“我愛我家”家務勞動實踐,把勞動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學校編制勞動教育指南,把勞動教育向家庭滲透延伸,讓家長知道家務勞動是學生需要學習的生活技能,并把家長的評價加入學生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中。二是學校開發了“編制”“手工勞動”“廚藝”“茶藝”“陶藝”“糖關刀”等“快樂勞動”校本課程,將勞動教育和“非遺文化”“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學校在校內開辟了“小雛鳳種植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以花卉種植、養護、美化、收集制作、小課題研究性學習、自然筆記等項目化活動為載體,創新性地滲透特色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精神。三是鼓勵學生參加社區公益勞動課程體驗,培養小小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和責任意識。
四、實踐
(一)細化勞動教育頂層設計
學校根據1-6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編制了《勞動教育指南》,從學校、家庭、社區三個維度,有側重點地(家庭為主,學校、社區為輔)培養學生基本生活能力,圍繞學生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實踐機會,梳理了各年段需要做到的“十件小事”,對學生應該能完成怎樣的家校社勞動給出了建議。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勞動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
其中,小學階段低年級學生以自我服務為主,適當兼顧班務勞動。日常要會整理自己的穿著,如正確系紅領巾、系鞋帶,整理物品等。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從自我服務、班務勞動,延展到學校公益勞動。如根據要求完成班級內部勞動,同時積極參與校園勞動。
(二)開展家校社協同下的“勞動最美”活動實踐
1. 開展“我愛我家”家務勞動實踐
學校通過開展家務勞動短視頻大賽、勞動技能秀、廚藝大比拼、“今天我當家”“勞動小達人”等系列“微勞動”展評活動,引導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學會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栽花種草等日常家務勞動,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幫著做”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引導其在家務勞動中養成自立自強的品質。
2. 開展“我愛學校”成長勞動實踐
制定班級校園勞動實踐周計劃,設置校園值日崗,組織學生參與學校文明禮儀監督、秩序引導、紀律維護等勞動事務,引導學生在參與校園自治、服務集體中增強責任感和歸屬感。
加強勞動與環保、勞動與美育的有機結合,組織開展“變廢為寶”“泥塑”“手工制作”版畫、剪紙、糖關刀等非遺傳承手工勞動實踐以及參與航模、機器人、3D模型設計等智能化高科技創新勞動嘗試,提升學生勞動技能,強化學生勞動意識。
3. 開展“我愛公益”志愿勞動實踐
結合“紅巖小義工”未成年人志愿服務活動,學校和社區加強校地聯盟工作,組織學生利用暑假參加社區義賣、敬老院福利院義演、社區文明勸導等公益性志愿勞動,引導學生在參與社區治理、社會公益勞動中樹立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
(三)特殊期間的勞動——疫情下家校合作,助推勞動教育譜新篇
1. 實施過程
(1)發布勞動任務
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勞動能力,分學段設計了“勞動改變‘疫’生活”勞動任務,以微信公眾號推文的形式及時發送到各年級班級群,給學生明確應當完成的家庭勞動任務。
(2)發起勞動倡議
班主任召開“云班會”,向學生發起“爭做家務勞動小能手”的倡議,鼓勵學生節假日學習期間,開展“我是家務小能手,爭做家庭小主人”活動,得到全體家長與學生的積極響應。
(3)設計七彩課程
根據假日學習時期的特點,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理念,學校設計抗疫篇、學習篇、家務篇、美食篇、種植篇、制作篇、感恩篇七彩課程。
先后開展“我是抗疫小先鋒”“我是學習小主人”“我是家庭小幫手”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樹立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的傳統美德,助力學生養成自理自立的生活習慣。
2. 活動風采
學樣開展“我是抗疫小先鋒”“勤洗手,戴口罩,講衛生”防疫知識競賽、個人衛生勞動實踐的微視頻征集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展示出品德美、健康美;開展“我是學習小主人”——“知識在手,世界我有”學習勞動,綻放知識美,智慧美;開展“我是家庭小幫手”親子勞動體驗,在勞動中強健體魄,樹立勞動家風,綻放勞動的力量美與家庭的和諧美;在開展“我是美食小達人”勞動體驗,在家長的協助下,學生動手嘗試廚藝,體會美食制作中的樂趣;開展“我是辛勤的小園丁”活動,給花草澆水、施肥、捉蟲、修枝、剪葉,見證“自然美、芬芳美”。
五、案例分析
(一)融洽了親子關系
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熱情高漲,他們拿起掃帚,將家里的地板打掃得干干凈凈;走進廚房把碗筷擺放得整整齊齊;跟爸爸媽媽學做菜、包水餃……在家務勞動中,學生不僅鍛煉了勞動能力,激發了愛勞動的意識,同時也懂得了感恩,收獲了成長。學生表示:只有真正去做家務,才能體驗到干家務的勞累,體會到了爸媽的辛苦,以后要繼續堅持,做個愛勞動的好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參與勞動后學會了珍惜大人的勞動成果、不再挑食,這個活動讓學生長大了許多。
(二)融合學科育人
勞動實踐與科學、傳統文化、語文等學科自然融合,開辟一條勞動育人的有效路徑,為培養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新時期好少年奠定了基礎。
一是與語文學科融合。每次主題活動結束后,語文教師及時指導學生記錄勞動感受,開展《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市區級征文參評活動,有8名同學獲得區級一二三等獎,2名同學獲得市級三等獎。因為有真實體驗,學生有素材可寫,于是寫作文變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位五年級的學生在征文中寫道:以前都是爸爸媽媽為自己做好飯菜、洗好衣服,因此自己覺得這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還經常嫌棄媽媽做的飯不好吃,現在自己參加勞動,發現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真不簡單。自己以后會好好珍惜爸爸媽媽的勞動成果,改掉挑食的壞習慣。
二是與科學學科的融合。在給植物澆水時觀察植物的向光性生長習性,培養了學生認真、細致、科學的觀察習慣。
三是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通過開展學包水餃、制作花式面點的活動,一方面幫助學生學習勞動技能,提高審美能力,感受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源泉;另一方面探尋水餃等面點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九童圓夢春節行動”除歲、祝福等寒假家庭勞動實踐激勵學生探尋祖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樹立學生身為華夏子孫的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促進學生快樂成長
新時代呼喚新樣態的勞動教育,學校在勞動教育上與時俱進,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多形式的勞動教育更好地助力“雙減”工作落地,有趣、多元的勞動課程在學生的心田播種熱愛勞動的種子,促進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感受美好生活需要勞動創造。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初步掌握基本的勞動生活技能,深刻體會勞動創造的價值所在,進而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和敢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六、案例啟發
小學時期是勞動教育的關鍵時期,教師要立足實際,通過有效的措施,開展勞動教育,并形成特色化的教育模式,以促使勞動教育具備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并以勞樹德、以勞創新、以勞增智,以勞創美,促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實現全面發展,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最終使學生成為具備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穎潔. 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實施途徑探究[J]. 智力,2022(25):21-24.
[2] 葉璐. 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實施途徑[J]. 教書育人,2022(08):10-11.
[3] 孫熒熒. 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實施途徑探究[J]. 教育觀察,2020,9(07):88-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