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代社會發展進程當中,手機作為通信的主要工具之一,能夠在很大的層面上為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生而言,過度依賴手機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其正常的生活與學習,對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文章從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危害、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大學生手機依賴的主要干預方法幾個角度,展開了更為細致的研究,以期促進我國大學生生活以及學習能力的全面且有效提升。
【關鍵詞】 大學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干預方法
一、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危害
(一)心理層面
手機使用方式的不斷升級與創新,在很大的層面上滿足了大學生多樣化的信息使用需求。也正是因為大學生活與以往的中學階段存在比較明顯區別,更加寬松的學習環境,會使得大學生在心理層面上出現比較明顯的誤區,這就會使得其在使用手機時有一種沖動的狀態,這對于其在之后專業知識內容的學習中,會帶來極大的阻礙與制約。使用手機,大學生能夠及時與家人、朋友等建立緊密的聯系,在相對完善的溝通與交流環境下,也能夠讓學生在面對一些問題時,可以及時地排解心中的情緒。現階段的手機中的各種游戲、小說、電視劇、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等導致大學生在心理層面上更加依賴手機,并逐漸成為一種習慣。
(二)生理層面
大學生對于手機的過分依賴,在很大的層面上也會對其自身的睡眠質量、專注力、免疫力等帶來更為直接的影響。根據相關數據分析,每天使用手機持續時間超過五小時的大學生,會呈現比較明顯的疲勞現象。長此以往,大學生的身體狀況也很難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未來的社會發展進程當中,高質量人才的專業素質能力也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與威脅。
(三)社會層面
在現階段,我國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局面。信息技術的及時獲取也已經逐漸成了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除此之外,對于手機的依賴也已經逐漸成了社會發展背景下比較常見的問題之一。無論是在公交、地鐵還是日常工作當中,低頭看手機逐漸成了社會發展的一種全新趨勢。這也使得家庭、學校、社會等對大學生手機依賴情況的忽視,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長久與穩定發展。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
(一)內在因素
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在很大層面上與其本身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在具體的內在影響因素當中,主要分為人格因素和自我認同因素兩種。
人格因素,主要體現在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這也就使得其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呈現出了比較明顯的差異性特點。對于性格比較外向的大學生而言,其運用手機與他人進行溝通相對較多,這也就為其對手機的依賴性提升帶來了更加直接的影響。對于一些在人際關系相對敏感的群體而言,經常會將自己困在手機構建的世界當中,以此來滿足對現實人際關系融入不恰當的需求。
自我認同的因素,如果大學生具有足夠的自信,對生活更是充滿熱愛,這也就在很大層面使得其不需要在手機構建的虛擬環境下生活,能夠在相對明確的目標引導下,真正意義上地擺脫對手機依賴。手機已經成了現階段大學生生活與學習中的必需品,在使用手機進行正常交流的過程中,若對自我認同程度不足,很有可能會使得大學生過度沉迷虛擬世界,不利于其自身專業素質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外在因素
大學生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在很大層面上與各種外界因素有關聯。尤其是手機作為智能化技術背景下一個全新的產物,其各項功能的運用效能都是比較強大的,可以滿足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多樣化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形成了相對跳躍的思維,這也就讓大學生會更加依賴手機。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良好的文化氛圍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對之后學習與生活的態度。只有在更加健康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環境下,才能真正意義上改善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現狀。
三、大學生手機依賴的主要干預方法
(一)社會干預
現階段手機市場品牌的多樣化,娛樂性能的豐富性,在很大層面上成了社交媒體的一種全新潮流,更是非常直接地影響到了新時代高等院校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網絡社交媒體環境的不斷發展,也從另一個層面上增加了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因此,為了能夠從更深層次的角度改善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現狀,應該從社會層面上加強對手機具體工作內容的干預。政府和網絡監管部門作為引導社會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主要引導者,也應該適當地增強對手機社交平臺的規范和監管,從源頭上抵制低俗、惡趣味貪睡的出現,這樣也就能夠對不良信息及時攔截。
因此,網絡監督與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實名制認證工作的落實,要求注冊用戶的手機號實名制,這樣也就能夠在發現一些不實信息內容時,及時尋找到具體的散播渠道與方式,進而從源頭上遏制。長此以往,這種相對完善的社會干預方式,也必然能夠降低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為更好地防止大學生對手機的過分依賴,相關國家機關也應該加強對立法工作的重視,對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及時汲取,盡量避免大學生受到網絡不良信息內容的影響。
(二)家庭干預
家庭內部的環境在很大層面上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生長,家長作為學生教育過程中的引導者,對于學生之后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為了能夠保證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正常開展,家長也應該營造出更加良好的家庭氛圍,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家長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合理性開展。通常情況下,現階段大多數家庭在對子女的教育過程中,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片面地認為進入大學之后就不需要再對子女進行約束,這不僅是家長對教育認知的誤區,更是對大學了解不全面的一種展現。大學作為學生的一個全新階段,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家長需要針對手機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減少對手機依賴的同時,不僅能夠減少大學生內心的焦慮以及孤獨情緒,更能夠增強大學生的幸福感。
除此之外,家庭還應該盡可能地加強對大學生理財教育工作的引導。根據對手機消費情況的調查與分析可以發現,高額的手機消費很容易對大學生的資金把控產生負面影響。家長只有對子女的經濟行為進行合理性監管與約束,才能夠從更深層次的角度降低大學生對手機的過度依賴行為。
(三)學校干預
學校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上采取更為專業的干預與管控方式,在很大的層面上也能夠改善現階段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現狀,提供更為完善的基礎引導與幫助。首先,學校應該加強對學風、校風等內容的重點建設。高等院校在長久的辦學過程當中,能夠逐步地積累更多的文化沉淀,這樣才能夠引導大學生朝著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下,大學生也就能夠自主地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在人際關系的建立、學習行為與能力培養等層面上也都將會得到根本的改善。
其次,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當中,適當地增加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在對手機進行規范性管理的前提條件下,我國高等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也將會得到根本的改善與提升。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高等院校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對于手機的使用情況仍然沒有比較明確的規定。在現階段的大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玩手機的主要有兩類群體,一類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成績較差,另一類是學習態度端正但是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這兩類群體對于手機的過分依賴,給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了極大負面影響。在這樣前提條件下,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制定更為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定期開展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教學工作,可以從更深層次的角度預防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
(四)教師干預
教師作為引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角色,應該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加強對手機依賴情況的管理與控制。加強對班規的制定,這樣也就能夠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引導大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與生活當中。通過強制的方式讓學生上交手機,并且定期開展手機利與弊的主題班會,這樣也就能夠讓大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到過分依賴手機的危害。輔導員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在與學生進行有效融入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對手機依賴問題進行自我控制。現如今的大多數大學生在上課時,會不自覺地使用手機,這不僅是因為教師教學形式與內容的單一,更是因為長期對手機的依賴,導致大學生的注意力難以得到有效集中。由此可見,教師也應該從不同的層面上加強對學生手機依賴程度的管控,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地為我國新時代高質量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加全面且有效的基礎支撐。
(五)自身干預
大學生在實際的學習與生活中,經常會因為對手機的過分依賴,而導致其自身的注意力難以得到有效集中。為了能夠從更深層次的角度減少其中不合理因素的出現,大學生加強自身干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學生自身干預手機依賴的方式有很多,每一種方式都能夠直接影響到大學生之后的學習與生活情況。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主動進行自我調節、對人生進行精準規劃兩個層面。大學生如果想要在大學階段拓展自身的人際關系、增強專業素質能力,就應該對手機進行合理的使用,避免因為過分依賴,影響到學習過程中各項基本實力的有效提升。在更為完善的自身干預與管控環境下,我國新時代高質量技術人才培養工作,也將朝著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與進步。
四、結論
綜上所述,現代化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的飛速發展與進步,在很大的層面上改善了人民群眾以往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高質量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在很大層面上需要高等院校加強對大學生的管理。盡可能地降低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是保證大學生學習更多專業知識的基礎條件。通過分析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現狀,本研究從社會干預、家庭干預、學校干預、教師干預、自身干預幾個角度,展開了更為深入地研究,以期能夠有效減少學生對手機的依賴,進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長久與穩定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紫瑤,魯巧,劉偉豪. 醫學生手機依賴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全科醫學,2023,21(07):1192-1196.
[2] 吳昕怡,陰山燕,唐玉婷. 大學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及干預的研究進展[J]. 職業與健康,2023,39(11):1571-1575.
[3] 劉娟. 高職學生手機依賴對學習倦怠的影響研究[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19):183-185+194.
[4] 左玉婷,盧珊. 手機依賴:概念、測量、形成機制、影響因素及危害[J].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1(04):69-75.
[5] 李嬌嬌,徐碧波,侯小花,等. 童年期創傷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影響:羞怯和錯失恐懼的鏈式中介效應[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22(04):367-372.
[6] 黃燕晴,吳俊林,邱君琳,等. 高中生手機成癮的研究進展[J]. 四川精神衛生,2023,36(03):277-282.
[7] 李月,郭琦,袁榕蔓.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手機使用及依賴現狀分析——以北京市某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為例[J]. 中華家教,2023(03):72-82.
[8] 唐嘉欣. 中老年群體手機媒體依賴研究[D]. 煙臺:煙臺大學,2023.
[9] 陳琴,許超,苗思露,等. 青少年家庭親密度與手機成癮的關系: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3,18(1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