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大思政格局下,“兩維三支撐全覆蓋”的互聯網應用模式成為推動紅色文化傳承與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首先,通過強調線上線下的融合,實現“云思政”,使紅色文化滲透學生心靈。其次,以“兩維”為基礎,通過線上線下的銜接,構建更廣泛的紅色文化教育網絡。在此背景下,通過“三支撐”機制,將校文化、地方文化和家庭文化有機融合,進一步夯實紅色文化育人的基礎。最終,實現“全覆蓋”,不僅涵蓋全員參與,也整合了政府、社會組織和家庭等多方力量。互聯網的應用進一步拓展了紅色文化傳承的邊界,使紅色精神在新時代持續傳承發展,為大學生創造積極健康的成長環境。
【關鍵詞】 大思政;紅色文化;互聯網;傳承
一、“兩維”:線上線下銜接,實現“云思政”滲透
(一)線上線下融合的必要性
線上線下融合的必要性在于現代學生普遍依賴和喜好互聯網,這已成為他們獲取信息、交流互動的主要途徑。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的特點變得愈發顯著,包括其跨時空性與便利性。在這一背景下,將線上與線下教育相融合,實現全面育人,變得尤為關鍵。
現代學生對互聯網的依賴和喜好已經成為常態。無論是尋找知識、溝通交流還是獲取娛樂,互聯網都為他們提供了高效的途徑。這種趨勢的背后,折射出了學生對于數字化生活方式的日益適應,以及對互聯網資源的依賴程度逐漸增加。因此,將教育與互聯網相融合,不僅符合學生的使用習慣,還能夠更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帶來的跨時空性和便利性無可忽視。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互聯網獲取所需的信息和學習資源。這種靈活性不僅有助于打破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學習機會。通過在線平臺,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進行,更好地適應自身特點,實現更高效的學習效果。
線上線下融合對于全面育人至關重要。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在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互聯網的優勢在于跨越這些限制,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學生可以在校園內外,隨時隨地接觸到紅色文化的內容,參與思政活動,實現知識的深入與實踐的廣泛。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還能夠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傳承紅色文化的價值,從而在未來的發展中成為有擔當、有情懷的社會棟梁。因此,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實現云思政的滲透,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必然選擇。
(二)“云思政”的優勢和挑戰
在線思政教育在“兩維”理念中具備顯著的優勢和挑戰,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云思政在大思政格局下的重要地位。
“云思政”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線上思政教育,打破了地域限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使得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其中。無論身處何地,學生都能夠獲取到優質的思政教育資源,從而實現大范圍的教育覆蓋。而且借助互聯網技術,思政教育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定制化。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使思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需求。相比課堂教學,在線平臺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區、在線互動課堂等方式與老師、同學交流,促進信息交流和共享,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思辨能力。而且和線下尋找和搜集資源相比,互聯網匯聚了更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為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案例。教育者可以利用這些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更生動地傳遞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觀。
當然,“云思政”在實施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挑戰。比如虛擬的在線平臺可能降低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結,因為面對屏幕時,學生可能難以感受到傳統教室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而且在線學習更加考驗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律性,缺乏正式課堂的督促和學習動力。學生需要更強的自律能力來保持學習的持續性和深入性。而且互聯網上的信息參差不齊,不一定都具備準確性和可信度。學生需要具備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以避免被虛假信息誤導。何況線上學習對設備、技術和網絡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學生的學習條件不一樣,一些學生可能因為技術門檻而無法充分參與到線上思政教育中,從而導致教育不公平等問題。
二、“三支撐”:融合校文化、地方文化、家文化
(一)紅色文化與校文化融合
在大思政格局下,將紅色文化與校文化融合,是構建強有力思政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一融合旨在通過多樣的方法和策略,將紅色文化的價值和精神有機地滲透到學校文化之中,從而深化學校的思政教育特色,塑造更有力量的育人環境。
首先,將紅色文化中所弘揚的愛國、奮斗、團結等核心價值觀與學校所倡導的價值觀進行契合。這種價值觀的融合可以通過將紅色精神融入校訓、校規等方面實現。例如,通過強調紅色歷史中的英雄事跡,將愛國主義情感融入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在學校舉辦的各類活動中融入紅色元素,如紅色主題講座、紅色文化展覽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接觸和了解紅色文化,增強對紅色歷史和精神的興趣。這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情感認同和文化自信。
最后,將紅色文化融入教材設計,用生動的案例和故事講述紅色歷史、英雄人物的事跡。通過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思政課堂可以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這種教材設計不僅有助于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紅色文化,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
(二)地方文化與紅色文化的關聯
歷史紐帶是地方文化與紅色文化相互關聯的重要途徑。很多地方與革命歷史有著緊密的聯系,例如紅色革命根據地等。通過挖掘這些歷史紐帶,可以將地方文化與紅色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學校可以通過舉辦紅色歷史展覽、講座等活動,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的紅色歷史,增強他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文化符號的融合也為地方文化與紅色文化的傳承提供了豐富的途徑。地方文化中的符號、習俗等元素可以與紅色文化相互融合,創造出獨特的文化體驗。例如在傳統的地方節日中融入紅色元素,如標志性的英雄人物形象等,有助于在民間傳承紅色文化,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濃厚興趣。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加離不開地方文化與紅色文化的實質性支持。許多地方保存著豐富的紅色歷史遺跡和文物,這些資源可以被整合到學校的紅色教育中。通過實地考察、參觀等方式,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背后故事,從而使紅色精神更加具體。
(三)家庭在紅色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紅色文化傳承中具有關鍵作用。家長可以通過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向學生傳遞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通過講述紅色歷史故事、英雄人物的事跡,家長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國家觀,培養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使紅色文化的精神在家庭中生根發芽。家校互動也是一種強化紅色文化傳承的有效方式。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家庭參與的紅色文化活動,如紅色主題家庭日、紀念活動等。這些活動可以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一同體驗紅色文化,增強對紅色歷史和精神的認知。這種親身體驗不僅能夠豐富孩子的知識,更能夠在情感上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情感共鳴。而家庭與學校合作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資源共享。學校可以為家長提供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如紅色文化類的書籍等,并指導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與學生一起傳承紅色文化,引導他們在家庭中創造紅色文化的學習環境。這樣的資源共享有助于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范圍,形成家庭共育的良好氛圍。
三、“全覆蓋”:構建紅色文化育人機制
(一)教育人員自身紅色文化修養的重要性
在紅色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教育人員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紅色情感和價值觀的引領者。因此,教育人員自身的紅色文化修養顯得尤為關鍵。只有教育人員深入理解和體悟紅色文化的核心精神,才能夠以身作則,將紅色情感和價值觀融入教育實踐中,影響學生在情感和信仰上的塑造。
教育人員更應該主動深入學習紅色歷史、紅色經典,不斷豐富自己的紅色文化知識儲備,牢固紅色文化修養的基礎。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參加培訓和深入研究,教育人員能夠更全面地了解紅色文化的淵源和精髓,為將其傳遞給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而且要傳遞好紅色文化,情感投入很關鍵。通過情感的共鳴和投入,教育人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紅色文化的情感內涵。這種情感的體驗可以讓他們更有力地引導學生感受紅色情感,培養學生對紅色歷史和精神的認同感。并且,教育人員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教育人員一定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展示出對紅色文化的尊重和熱愛。可以通過紅色主題的講座、活動等方式,向學生展示紅色精神的力量,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校內外多方參與協同育人
在構建紅色文化育人機制的過程中,校內外多方參與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政府、社會組織和民間團體等不同主體的協同合作,能夠為紅色文化的傳承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和更豐富的資源,從而實現全面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政府的支持是構建紅色文化育人機制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明確紅色文化育人的指導原則和目標。此外,政府還可以提供經費支持,投入資金用于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紅色遺址保護等方面,創造有利于紅色文化傳承的良好環境。
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能夠豐富紅色文化育人的內容和形式。社會組織可以通過舉辦紅色文化培訓、研討會等活動,提供專業性的培訓和資源,從而提升教育人員的紅色文化素養。社會組織還可以組織紅色文化主題的座談、展覽等,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
民間團體的共建共享有助于擴大紅色文化傳承的影響范圍。與民間團體合作可以在社區層面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吸引更多居民參與。這種合作模式可以舉辦紅色文化講座、紀念活動等,將紅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使更多人能夠感受到紅色精神的魅力。
四、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大思政”的未來展望
可以預見,未來的紅色文化在線資源會更加豐富。可以建立涵蓋紅色歷史、英雄事跡、經典著作等內容的在線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資料。這些資料可以通過文字、視頻、音頻等形式呈現,使學生更加生動地感受紅色文化的內涵,從而更深入地認識和傳承。而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和興趣,就要好好利用互動性教學工具。開發在線問答、討論專區等功能,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關于紅色文化的話題中。通過互動,學生不僅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還能從同學的觀點中獲得新的認知,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同時,在線紅色文化活動的組織也是豐富學生體驗的有效方式。通過互聯網平臺舉辦紅色文化知識競賽、主題講座、云端紀念活動等,學生不僅能在線參與,還能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增強對紅色精神的認同感。
五、結束語
在大思政格局下,“兩維三支撐全覆蓋”的互聯網應用模式呈現出豐富的前景。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能夠讓“云思政”真正滲透學生心靈,將紅色文化的精髓傳遞給每一個學子。同時,“兩維”的銜接為紅色文化的傳承構筑了更為立體的框架,讓紅色文化的價值在校園和社會間得以繼續傳承。此外,通過“三支撐”機制,在融合校文化、地方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同時,也讓紅色文化在多個層面得以深入生根。“全覆蓋”的理念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成了紅色文化傳承的推動者,也讓各方資源共同促進了紅色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黃星. 大思政格局下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研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09):38-40.
[2] 齊雨菡,張天嬌,于欣琳.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團“微思政”工作模式探究[J]. 開封大學學報,2021,35(02):31-37.
[3] 布敏. “大思政”格局下如何提升高校共青團的網絡思想引領作用[J]. 才智,2019(11):94.
[4] 王偉. 發揮互聯網平臺作用,構建思政工作新格局[J]. 電子樂園,2019(13):118.
[5] 潘冬喜,寧存岱,孔繁鎳. “大思政”格局下高職院校開展“互聯網+課程思政”的實踐研究[J]. 廣西教育,2022(12):20-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