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中央的數字鄉村戰略對于廣西實現鄉村地區完善鄉村功能,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廣西鄉村地區網絡覆蓋和通信工具擁有情況良好,為鄉村數字化生活和數字化生產提供了基本保障,將進一步擴大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空間,推動群眾收入水平提高。通過分析當前廣西數字鄉村和現代農業融合還具有的一些薄弱之處,提出數字鄉村與現代農業融合的五個途徑:以鄉村信息化、數字化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深入拓展傳統農業功能,激發鄉村數字化建設;以數字化為紐帶,連接數字鄉村建設與現代農業;強化結構洞競爭力,在融合中進一步提升;協調促進,在融合中兼顧農民增收與生態保護等,為廣西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數字鄉村;現代農業;融合;鴻溝
一、前言
數字鄉村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實現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村共同富裕的關鍵一招。當前廣西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生活質量取得了巨大成就,給群眾生活帶來便利,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需要,但是數字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還相對比較薄弱,數字鄉村建設還處于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廣西農村的數字化戰略在處理人的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管理、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處理好創新與應用的關系方面中還沒有形成相應的機制,信息鴻溝阻礙了數字鄉村戰略的實施,涉農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受到一定制約,數字鄉村公共服務還不夠完善?,F代農業在鄉村振興中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為群眾收入實質性提升探索了有益的經驗,但是在與數字鄉村建設的融合方面還比較薄弱,在促進數字鄉村建設方面還缺乏相應的支撐,因此有必要繼續探討數字鄉村與現代農業的融合問題。
二、廣西數字鄉村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一)廣西數字鄉村的發展現狀
在過去,信息鴻溝阻礙了數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隨著數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廣西農村數字化治理也在不斷深化,當前廣西通信設備在鄉村覆蓋情況良好,為人們生活的數字化和生產的數字化開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廣西鄉村沒有廣播或者寬帶信號覆蓋的村莊比例極少,還有一些村莊的網絡信號情況不夠好。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網站上大數據發展局的有關信息了解到,截至2023年6月,全區新建成5G基站超2萬座,累計建成5G基站超9萬座,5G用戶排名西部第二;建成4G基站超19萬座,廣西全部行政村已實現5G和千兆光纖網絡覆蓋。
廣西鄉村地區家庭成員通信工具擁有比率極高,除了部分家庭保留固定電話外,鄉村地區幾乎已經跳過了固定電話發展的階段,直接進入移動通信時代,移動電話的擁有率非常高。這為鄉村地區農民日常通信、及時了解外界信息和市場動態,以及開展數字化生產經營活動打下來較好的基礎。
(二)數字農業方面的發展現狀
在廣西,廣大農村數字技術已經和農村經營管理開始結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廣西很多農產品生產基地采用數字技術,實時監控農產品的生長,并根據需要進行及時安排除草、噴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甚至在農產品的供應鏈環節也實現了數字化。2017年,金福農場引進智慧農業云平臺,在火龍果基地采用華為FTTR解決方案,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全面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時代,廣西農民借助數字化思維進行市場決策;借助數字化技術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借助數字化工具提升農產品產業地位和競爭力。數字化技術的融入進一步擴大了農業的發展空間,為更好地實現農民財富增加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農民的生產和銷售方面當前已經取得可喜的成績。在生產方面,廣西不少果農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水果精準生產和日常管理,實時觀察水果的生長情況并進行施肥、澆水、除蟲等智能果園管理工作,使得水果生產更加智慧化。在銷售方面,以數字化為主要特征的電商進一步激發果農的管理決策能力,進一步拓展了水果銷售渠道和知名度,持續推動果農走向致富之路。
三、廣西數字鄉村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一)廣西鄉村群眾數字意識比較薄弱
當前廣西鄉村振興發展的基礎已經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雖然手機、電腦電視等數字化終端在村民中普及程度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并沒有從總體上改變村民數字意識薄弱的問題。一方面受制于教育水平,村民的數字知識水平極其有限,手機等終端工具日常只是作為交流工具和娛樂工具,難以和數字思維聯系起來。另一方面,群眾受傳統生活習慣影響比較大,由于農村電子商務并未普及,雖然電子支付手段已經比較普及,但在鄉村中,群眾數字化的生活場景接觸較少。
(二)廣西現代農業發展組織化程度較低
廣西現代農業發展有了較好的進展,在一些財經素養較好的鄉村振興人才的帶領下,農業發展的組織化水平有了良好的發展。通過“產業+農業”的方式,一些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實現了規?;c集約化的效果,為農戶增收提供了新的來源。但總體而言,廣西廣大鄉村生產經營依然以分散生產為主,農村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極低,農文旅貫通由于缺乏總體的系統設計,村民沒有組織化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旅游吸引物沒有對農產品銷售和現代農業發展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導致“農業+旅游”對農業發展的帶動有限,難以有效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三)廣西數字鄉村和現代農業建設人才缺乏
廣大鄉村干部作為村級組織運轉的負責人,通常具有較好的協調與溝通能力,具有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通常也是鄉村振興人才。由于當前村級干部學歷水平偏低,他們在帶動鄉村振興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受到了限制,數字治理的推動進展緩慢,而具有經營管理能力和眼光的專業“職業農民”極為缺乏,在城市化進程中鄉村年輕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市,進一步加劇了鄉村振興人才的短缺。
當前由于城鄉地區數字鴻溝的存在、較低的組織化水平和人才的缺乏,導致數字鄉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都面臨著較大的困境,難以形成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的效應,不利于農業產業的升級發展和產業鏈延伸,也不利于進一步促進農村的現代化治理水平。
四、廣西數字鄉村與現代農業的融合途徑
當前數字鄉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的瓶頸還需要打破,兩者的融合還需要不斷推進,具體而言,數字鄉村和現代農業的融合可以通過如下途徑進行:
(一)以鄉村的信息化、數字化推動農業的現代化
這種途徑通過鄉村的信息化和數字化,不斷提升群眾的數字化意識和市場意識,進而促進群眾從農業生產經營中挖掘財經福祉增加的動力,推動農業的現代化。
數字鄉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僅僅是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當前廣西各行政村網絡的接入完成,為數字鄉村奠定了基礎。隨著年輕一代互聯網知識的普及,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已經在廣西鄉村萌芽和發展。在數字技術的運用中,公共服務平臺使得村民日常生活便利程度增加,QQ群、微信群廣泛應用村級組織的日常事務管理,群眾的信息化意識不斷提升,對數字經濟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數字鄉村發展有了良好的基礎。數字化促進群眾思考和決策的合理化與科學化,同樣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更多的科技手段運用到生產經營中,更多的價值從傳統農業中挖掘出來,農業生產更加智慧化,農業的價值鏈進一步延伸,為群眾增收帶來更多的機會。
(二)深入拓展傳統農業功能,激發鄉村數字化建設
為了激發鄉村數字化建設,政府要加大推動涉農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力度,通過農業的數字化生產方式改造和農文旅貫通,通過云技術和智慧管理工作使農業工作變得更加輕松和有技術含量,使農業的綜合價值得以實現。
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解放了群眾的思想,進而產生了對數字產品更多的需求,從而“數字下鄉”自然而然成為現實,數字鄉村的規劃和建設也有了發展的動力和現實需要。在現代農業功能的延伸中,鄉村的“數字化”范圍不斷擴大,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數字治理更加有效,數字平臺鏈接群眾生活日益深入,“一鍵完成”成為鄉村群眾數字化生活的標配。通過傳統農業功能擴展,不斷吸引消費能力強的城市群體滿足自身對鄉村生活向往和實現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生活品質的需求,從而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并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智慧化、數字化、價值多元化,進而改變鄉村群眾的數字化意識和水平,為推動數字鄉村的落實增添了動力。
(三)以數字化為紐帶,連接數字鄉村建設與現代農業
數字經濟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形態,今后要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從城市擴展到鄉村,逐漸改變鄉村經濟的發展模式,縮小城鄉經濟發展的鴻溝。一方面,數字經濟改變著鄉村群眾日常的生活方式,實現了數字生活方式的轉變,融入數字生活的時代;另一方面,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對整個社會新產業產生和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促進無數新的職業產生,新的運營模式涌現。“互聯網+”已經成為抓住時代風口,推動社會創新進步的重要思維方式,長期被人們低估的農業在數字化時代有了新的價值和發展模式。無論是數字鄉村建設還是現代農業的發展,皆是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產物,它們以數字為紐帶,一端連接村民生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一端連接生產,促進了人們生產方式的改變。因此,數字鄉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應通過數字化連接,互相融合和促進。
(四)強化結構洞競爭力,在融合中進一步提升
廣西數字鄉村建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數字鄉村建設推動了農村生活的數字化和生產方式的數字化,服務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近年來,廣西農業數字化發展水平取得了位居全國第五的成績,進一步提升了廣西鄉村現代化水平。
當前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數字鄉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要在融合中進一步提升,強化結構競爭力。一方面,廣西面臨著沿山靠海的優越條件,以及RECP、一帶一路和跨境電商綜試區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廣西作為中國通往東盟的便捷通道,具有其他省份難以比擬的各種優勢。從結構洞視角上,廣西要充分利用結構洞優勢,要在數字鄉村和現代農業的融合中展現出新的作為,繼續彌補現代農業發展的短板,繼續為培養數字化人才和鄉村振興人才提供機遇,從而在鄉村振興的過程形成新的經驗和能力。
(五)協調促進,在融合中兼顧農民增收與生態保護
數字鄉村建設是為了黨中央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將數字作為生產力促進鄉村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而現代農業必將進一步增強人們的市場觀念,開辟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然而市場的逐利性使得數字作為生產要素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數字化提高了生產要素的效率,使人們能夠以集約的方式,以科學的決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另一方面,人們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方式和經營行為時常出現,破壞了誠信的社會氛圍。因此,要在兩者的融合中不斷增進群眾的收入水平,并維護好廣西的綠水青山環境,使得數字的正面作用得到更加有效地發揮。
五、結論
數字鄉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的融合在未來的新征程中將繼續深度調整,為廣西廣大鄉村振興發展激發活力,一方面為鄉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化和公平參與鄉村治理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在“智慧化”的環境中,傳統農業煥發了新的生機,為滿足群眾增收和豐富都市群體日常生活增添了新的路徑。今后還要注意數字鄉村與現代農業融合過程中的數字素養短板、數字治理能力短板、鄉村組織化短板和人才短板的問題,無論是以什么途徑促進兩者的融合,都要考慮到兩者之間的促進作用、在融合中強化結構洞優勢、在融合中協調農民增收與環境保護問題,積極發揮“數字”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為推動鄉村振興以實現共同富裕增添新的動能。
參考文獻:
[1] 彭超. 數字鄉村戰略推進的邏輯[J]. 人民論壇,2019(33):72-73.
[3] 陳潭,王鵬. 信息鴻溝與數字鄉村建設的實踐癥候[J]. 電子政務,2020(12):2-12.
[3] 齊文浩,李明杰,李景波. 數字鄉村賦能與農民收入增長:作用機理與實證檢驗——基于農民創業活躍度的調節效應研究[J].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3(02):116-125+148.
[4] 呂普生. 數字鄉村與信息賦能[J].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02):69-7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