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肺癌患者實施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后的恢復情況及血流指標,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48例老年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探析組和參照組,各24例。探析組患者采取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參照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胸手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期相關指標、血流指標、血小板參數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探析組患者留置引流管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淋巴結清掃個數多于參照組,術后鎮痛藥物應用次數、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參照組(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血沉K值、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水平低于治療前,且探析組低于參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水平低于治療前,血小板平均體積(MPV)水平高于治療前,且探析組PLT、PDW及PCT水平低于參照組,MPV水平高于參照組(Plt;0.05);探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lt;0.05)。結論 老年肺癌患者實施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可以提高淋巴結清掃個數,縮短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恢復,改善血流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老年肺癌;術后恢復;血流指標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1.0041.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1.014
肺癌為對人類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的惡性腫瘤,目前其發病原因未完全明確,但與患者大量吸煙具有一定聯系,手術為肺癌有效的治療方法[1]。胸腔鏡技術創傷較小,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較快,能夠獲得臨床認可。肺癌根治術為首選應用方法,但外科手術具備較大的創傷性,術后患者容易產生各類并發癥,對其預后產造成影響[2]。肺癌臨床發病率及死亡率相對較高,如何確?;颊呤中g治療效果的基礎上減少手術創傷,使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降低為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3]。肺癌的臨床治療一般利用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及常規開胸手術,基礎的開胸肺癌切除手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術后心肺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為通過胸腔鏡有效獲取清晰視野,手術流程較為簡單,安全性較高。因此本研究對老年肺癌患者的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48例老年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探析組,各24例。參照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齡69~88歲,平均年齡(72.92±1.25)歲;體質量65~87 kg,平均體質量(74.52±0.33)kg;病程6個月~24個月,平均病程(11.33±0.45)個月;TNM分期[4]:Ⅰ期11例、Ⅱ期13例。探析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齡68~87歲,平均年齡(72.88±1.37)歲;體質量65~86 kg,平均體質量(74.64±0.32)kg;病程6個月~24個月,平均病程(11.25±0.33)個月;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1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肺癌的診斷標準[4],并經臨床確診;②TNM分期為Ⅰ~Ⅱ期。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器官障礙者;②出現淋巴結轉移者。
1.2 手術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開胸肺癌根治術:常規消毒、鋪巾、麻醉,于第5~6肋間作一25 cm切口,切除肺葉病灶,待其淋巴結完成清掃后,應用生理鹽水進行胸腔沖洗,完成止血后,實施胸腔閉式引流,并進行切口縫合。探析組患者給予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采取雙腔氣管插管,實施全身麻醉,手術過程中患者應保持健側臥位,并在其患側腋中線的第6~8肋間作1.5 cm的切口,隨后應進行套管針放置,沿30°方向將胸腔鏡(STORZ,型號:Image IHD)放置在患側腋前線第3~4肋間,并作一個4 cm的切口,將其作為操作孔,隨后沿前鋸肌纖維方向對其實施鈍性分離,并根據胸腔鏡指引下,依據操作孔根除肺葉病灶并進行淋巴結清掃,其中淋巴結清掃后可應用生理鹽水進行胸腔沖洗,完成止血后,實施胸腔閉式引流,并進行切口縫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期相關指標。手術期相關指標包括留置引流管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淋巴結清掃個數、術后鎮痛藥物應用次數及術中出血量。②比較兩組患者血流變指標。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實施肝素抗凝,應用全自動血液黏度動態分析儀[重慶南方數控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渝食藥監械(準)字2013第2400088號,型號:South990]測定高切全血黏度、紅細胞沉降率K值、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③比較兩組患者血小板參數。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清晨肘靜脈血5 mL,用枸櫞酸鈉抗凝劑(四川南格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913,規格:180 mL∶7.2 g)0.2 mL進行抗凝,充分混勻后用高速臺式冷凍離心機(Thermo scientific,型號:ST plus serise)離心(3 000 r/min,離心半徑10 cm)10 min;取血漿,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管內抗凝。采用血小板功能分析儀(北京泰利康信科技有限公司,京械注準20142400005,型號:LBY-NJ4A)測定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及血小板平均體積(MPV)。④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胸膜瘺、皮下氣腫、肺漏氣及肺不張。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探析組患者留置引流管時間、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淋巴結清掃個數多于參照組,術后鎮痛藥物應用次數、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流變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紅細胞沉降率K值、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紅細胞沉降率K值、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水平低于治療前,且探析組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小板參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小板參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LT、PDW、PCT及MPV水平低于治療前,MPV水平高于治療前,且探析組PLT、PDW及PCT水平低于參照組,MPV水平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探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肺癌患者常見表現為咳嗽、咳嗽、呼吸困難、體質量減輕及食欲減退,對其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會造成較大威脅?;颊呓邮苁中g治療的基本原則為將其腫瘤組織完全切除,使患者疼痛感降低,并盡可能保留肺組織。開胸手術屬于傳統治療的有效術式能夠有效切除淋巴組織,但會造成患者機體出現嚴重損傷,因此,臨床應用受限[5]。近幾年,伴隨胸腔鏡逐步開展,胸腔鏡輔助下小切口肺癌根治術由于具備良好的手術效果及邊界性,受到臨床廣泛關注,其具備較高的安全性,逐步在國內受到認可。此種術式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使肺葉切除安全性提高。傳統開胸手術需要將患者的前鋸肌、背闊肌切斷,創傷性較大,術后患者胸壁疼痛、麻木發生率相對較高,會對患者的術后恢復造成一定影響,損害患者的肺功能[6]。胸腔鏡具備良好的光源特點,圖像經放大后其清晰可見,視覺角度更為舒適,對Ⅰ~Ⅱ期未廣泛胸膜粘連及肺部發育完好的患者手術效果理想,經驗豐富的醫師可為患者實施標準根治手術,進行袖狀切除效果較為確切。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癌根治術通常選擇4肋切口作為主操作口,針對背闊肌的前緣向前長度為4~8 cm,會對于肋間及產生損害,對其應用開胸器逐步進行胸腔撐開,能夠避免椎旁神經及骨折受到壓迫,使其術后胸壁疼痛、麻木發生率降低,針對輔助呼吸機的損傷能積極有效地實現肺功能保護[7]。
肺癌屬于呼吸系統相對常見的腫瘤疾病,非小細胞肺癌屬于肺癌的一種類型,一般采用手術處理,手術治療對腫瘤侵害的周圍器官及局部病灶無淋巴結轉移的情況較為適用。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手術方式一般應用胸腔鏡下微創及開胸手術。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具備一定微創性特征,不僅需要手術醫生具備豐富的心胸外科理念,并且考驗醫生的操作能力及實踐經驗。胸腔鏡手術應用過程中可縮短患者的手術用時,使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出血量降低,針對于身體狀態較差的老年患者更有利于其盡快康復,且胸腔鏡的手術視野清晰,能夠詳細觀察患者胸腔內情況,有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其整體創傷性較小,老年患者具備較高的耐受性,胸腔鏡與傳統開胸肺癌根治術相比,其整體的出血量較少,能夠縮短患者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因此,本研究中探析組患者留置引流管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淋巴結清掃個數多于參照組,術后鎮痛藥物應用次數、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參照組。胸腔鏡手術具備輸液清晰的特點,該術為患者進行淋巴結清掃,能夠減少因術野不佳引發的器械損傷,使患者整體炎癥反應減輕[8]。治療后,兩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紅細胞沉降率K值、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水平低于治療前,且探析組患者低于參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PLT、PDW、PCT水平低于治療前,MPV水平高于治療前,且探析組患者PLT、PDW及PCT水平低于參照組,MPV水平高于參照組。手術創傷對于機體免疫系統的影響一般是出現機體炎癥反應,在全身炎癥反應當中,其相關指標明顯升高,與疾病自身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機體中存在較多的神經纖維,一般在血管周圍分布,能夠使平滑肌收縮,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會引發其心肌供血不足。而胸腔鏡手術一般需要在患者機體上作2~3個小切口,能夠減少手術創傷,降低機體的應激反應,較傳統開胸手術的大切口操作對患者產生的創傷更小,減少術中出血量,促進患者術后愈合。本研究中探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參照組,原因在于傳統開胸手術過程中長時間麻醉狀態為其進行單肺通氣,身體機能表現出抵抗狀態,其手術創傷性較大,會使其術中失血量提高,使其恢復過程延長,并增加患者的感染風險,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而與傳統開胸根治術相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會使患者的體表創口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及炎癥反應更少,減少并發癥發生[9]。
綜上所述,老年肺癌患者實施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可以提高淋巴結清掃個數,縮短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恢復,優化血流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魏鴻,劉光喜,張傳峰,等.右美托咪定復合羥考酮在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自控靜脈鎮痛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 2019, 59(35): 75-78.
祁占花,張建業,范衛玲.超聲引導下兩點胸椎旁神經阻滯在老年肺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綜述, 2021, 27(8): 1641-1645.
夏曉露,肖玉玲,邱培,等.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對老年肺癌患者血小板參數及血流變指標的影響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 2020, 35(9): 1550-1553.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中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敏感性突變和間變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治療指南(2015版)[J].中華腫瘤雜志, 2015, 37(10): 796-799.
錢小衛,游繼軍.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術后生存分析[J].當代醫學, 2020, 26(26): 163-164.
王凱斌,王志斌,賀伯偉,等.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對老年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0, 17(12): 1705-1707, 1711.
吳乾富,李軍華,張志東,等.老年患者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中轉開胸手術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0, 40(12): 2536-2539.
盛健,戴希勇,劉小玉,等.老年肺癌合并肺結核患者胸腔鏡肺癌根治術中三維重建技術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 2021, 37(8): 1046-1050.
彭要要,劉守知,張建國.胸椎旁神經阻滯復合全身麻醉聯合靜脈自控鎮痛對老年肺癌根治術患者血流動力學、氧化應激及細胞因子的影響[J].癌癥進展, 2021, 19(20): 2109-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