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學生的能力和性格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學時,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知識點會體現出不同的接受能力。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在能力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差異,幫助每位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節奏。數學是一門對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要求較強的學科,有的學生基礎牢固,思維能力強,在數學的學習中會感到比較輕松,而有的學生基礎薄弱,邏輯分析能力較弱,在學習中常常會感到吃力。因此,中職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途徑,引導學生合理把握學習節奏,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雙重提升,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 中職數學;分層教學;教學對策
數學是中職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由于每位學生在基礎能力、成長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在學習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中一刀切,忽視了部分學生基礎薄弱、能力不足的實際,便會容易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灰心,從而產生逃避、畏懼等負面情緒,在學習活動中更加被動、消極,導致他們既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也很難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微小進步。這樣的情況會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分層教學是一種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不同層次進行教學的方式,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的重點在于鞏固基礎,能夠將基本的概念運用到解題中;對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的重點在于拓展提升,不斷挖掘出他們的潛力,將知識融會貫通,構建系統化的數學知識體系。因此,中職數學教師可以加強對分層教學的研究與嘗試,通過因材施教的手段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跑道”,促進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發展的同時,也不斷推動數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進步。
一、中職數學展開分層教學的重要性
(一)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中職教育有別于一般教育,課程結構、專業設置都有別于一般學校,偏重專業知識、專業技術,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中職教育中采取更為專業化的教學方式,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中職院校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搖籃”,中職院校的教育與教學有著特殊的要求。此外,隨著教育的發展,首先,中職教育逐步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這勢必會造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有所降低,并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這些課程中,數學課程的問題尤為突出,學生們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學生無法與目前的教學內容相匹配,甚至有的學生對初中的數學知識完全無法掌握。另外,最近幾年,中職學校的職能越來越多元化,既有升學,也有就業,就業的學生只需掌握與其所學專業相關的基本數學知識就可以了,而升學的學生對數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必須針對中職的特征,實施分層次的教學,使中職的學生成為既能滿足不同需求,又能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最大發展的高質量人才,從而彰顯中職的特色。
(二)符合中職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
雖然隨著普通高中的擴招,中職招生的質量越來越低,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中職的學生就不如一般的高中,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怎么培養。中職和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分層次的教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在數學教學中采用這種分層教學,針對學生之間的能力進行輔導,可以達到提升中職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二、中職數學開展分層教學的探索原因
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下,中職學校的教法和學法都未能充分發揮出來,造成了學生在數學成績與能力上的差距。由于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身心都未得到充分發展,有些學生對學習喪失了自信,甚至出現了自暴自棄的傾向。這與當前國家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相悖,同時也給我們的中職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要堅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促進每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的同時,還要注重發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要針對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興趣愛好方面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這些不同,區別對待,因勢利導,努力改造學困生,使他們得到全面發展,這就是開展“數學分層次教學”討論和研究的原因。
“分層教學”是班級等級制度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此讓全體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的方法。在分層教學制度下,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為他們提供全新的學習機會,對他們進行指導,保證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有足夠的把握,讓很多人都能取得相應的學習成果。
數學是一門高度科學、系統化的學科,其固有的知識結構和嚴謹的系統性,決定了教學必須遵循“可被接受”這一基本原則。在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鏈中,前一個知識點不理解,后一個知識點是很難理解的。在中職教育階段,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差,所以實行分層教學,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為了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獲得相同的數學實踐機會來進行交流,教師應該為他們提供不同層次的交流內容,“分層次教學”是以素質教育的要求為基礎,以全體學生為學習的對象,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以此來培養多規格、多層次的人才。
三、中職數學分層教學的策略
(一)根據學生能力合理劃分層次
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對學生進行分層,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劃分合理的層次,才能為分層教學做好準備。首先,教師需要對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全面、準確的了解,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觀察每位學生的表現,從而對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水平做出初步地判斷,將學生的層次進行大概劃分。然后,教師可以通過測驗的方式進一步考查學生的能力,將測驗的成績和平時的情況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例如,有的學生在測驗中的得分點大多都分布在基礎類型題上,而在考查思維能力、拓展能力的題目上很少得分,由此可見這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和啟發,實現對他們拓展能力的挖掘。最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即能力較強的、能力一般的以及學困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例如,在學習“集合”的相關內容時,可以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提問,對于學困生,可以提問“所有很大的實數”,能確定一個集合嗎?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提問“1、2、2、5、6”這組對象是一個集合嗎?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學完本節課之后,讓其嘗試解答課后的練習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層次劃分也應當是不斷變化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段的表現,對學生所處的層次進行調整,一方面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劃分
教學分層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可以引導學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理解知識,保證學習的效果。首先,教師需要保證備課環節的科學合理,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研究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方面的需求,制訂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其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知識的講解劃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基礎知識點的講解,這些內容非常基礎,全班的學生都需要做到牢固地掌握。其次是基礎知識點的應用,對于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是關鍵。最后是本節課中知識與思維的拓展應用,例如,這一類思維方式還可以應用到哪些問題中,需要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學習和消化。例如,在教學“平面”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來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針對能力較弱的同學,可以提問學生“如何在平面幾何中畫直線”,然后由學生來增加一條直線作為繪制圖形的輔助,針對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水平、豎直的兩個平面交叉在一起的圖案,并把中間的虛線畫出來,讓學生更好地建立空間幾何感。“平面的特征和表示”是所有學生都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點,那么教師可以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著重講解,而平面的特征和表示在生活中的應用,或者與其他立體幾何知識相結合的問題,則需要能力較強的學生來繼續學習,這樣就能夠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有針對性地教學。
(三)對課堂練習合理劃分難度
數學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和邏輯思考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地灌輸知識,忽略了對學生數學技巧的訓練,這將會極大地影響到授課質量。此外,中職班的同學相對來說,注意力也更不容易集中。如果沒有進行過大量的教學練習,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出現偏差。而課堂技能訓練正是使學生對數學技能有較深的認識,并能較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數學技能。因此,在設計中職的數學課堂習題時,教師應采取分級、分階段的方式,將習題與教材的講解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習題中加深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每個人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樣,所以,在進行習題練習時,必須針對每個人的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課堂練習題。例如,在“任意角的正弦函數、余弦函數和正切函數”的課堂練習中,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以研究任意角一角函數的定義與定義域為重點的練習。另外,在設置課堂習題時,要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入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有能力和自信去解答問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考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四)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中合理分層
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在中職數學的分層教學中,教師需要對作業進行分層,讓學生多練習難易適中的習題,而不是一味地做自己已經掌握的題目或是一味地追求高難度的題目。例如,在教學“向量的線性運算”這一課的內容后,可以在課后作業中進行合理的分層:對學困生來說,教師可以為他們布置基礎性較強的題目,并適當增加作業量,讓學生在反復地練習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以向量的加法、減法、數乘運算的練習題為主;對學習能力處于中游水平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考查思維能力的題目,比如,將向量的線性運算與應用題結合起來;對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不做基礎題,設計一些能力拓展類的習題,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在數學思維上的拓展能力。這樣一來,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進行學習與練習,既不會給他們造成過大的壓力,也可以實現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提升。
(五)在教學評價的設計中合理分層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法時,不能簡單地以“分數”為標準,而要采取多種形式,多層次的評價方式。因此,在中職的數學評價教學中,要善于構建一套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考核制度,采用多元化、開放性的考核方式,全面認識并發掘學生特有的潛力和問題,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自身的評價進行匯總,并做好記錄,讓師生互相評鑒,使師生一起成長,一起進步。分層考核,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體現了學校“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教育原則,使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加密切。要適應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分層教學,就需要考試的內容要全面、具體,要有一定的廣度、難度與深度,試題的設計要符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考察的同時,也要發掘他們的學習潛力,要重視對他們的創造力和自主性的培養,讓他們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四、結語
分層教學是當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一種有效教學途徑,中職數學教師需要充分理解分層的內涵和意義,重視教學手段的創新,將因材施教的優勢充分利用到數學教學工作中,真正發揮素質教育的內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中職學生更好地面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清晶. 分層教學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1(44):118-119.
[2] 李玉婷. 活用分層教學,提高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 現代職業教育,2021(25):112-113.
[3] 唐石涌. 關于中職數學分層教學的幾點思考[J]. 現代職業教育,2021(34):78-79.
[4] 李濤. 分層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初探與嘗試[J]. 南北橋,2021(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