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為了提升管理效率和教學管理水平需要進行信息化管理建設。目前部分高校已經在教務管理、學籍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以及高校宣傳等領域應用了信息化技術。但目前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對信息化管理建設不夠重視、綜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統有待完善、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接受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等問題。
【關鍵詞】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信息化管理
對高校而言,進行管理信息化建設,開發符合高校管理的綜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大幅度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學籍管理、教學管理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加公開透明的高校管理服務和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為此我國部分高校引入了管理信息化系統,但是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限制了管理信息化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一、我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
(一)教務管理
高校利用信息化技術改進教務管理系統,實現了課程安排、教師評估、學生選課等教務工作的自動化。通過這些系統,學校可以輕松地制訂課程表、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時間和教學任務、高效地完成學生選課和排課工作。這不僅極大地減少了人工操作的時間和錯誤率,而且提高了教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學校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學資源的分配情況,合理安排師資力量,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質量。高校還引入了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靈活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課堂參與互動學習,或者自主選擇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時間安排靈活學習,提高了學習效果和學習動力。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精細化的指導和評估,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果。
(二)學生管理
學生檔案的電子化使學生信息能夠更加方便地存儲和管理。傳統的學生檔案存儲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紙質文件,并且容易造成檔案丟失或損壞,而通過學籍管理系統,學生的個人信息、家庭背景、教育經歷等各種檔案資料都能夠以電子形式進行存儲和查詢,不僅方便了檔案的管理,也節省了大量的物質和人力資源。成績管理的電子化提高了評估的準確性和效率,傳統的成績管理方式需要教師手寫成績,并且容易出現錯誤或遺漏。而通過學籍管理系統,教師可以直接在系統中錄入學生的考試成績,系統會自動計算和統計學生的績點和排名,這不僅減少了教師在成績管理上的工作量,也避免了人為因素對成績評估的影響。
(三)科研管理
高校科研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主要通過建立科研項目庫、電子化申報和審核流程等方式,實現對科研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包括科研項目的立項申報、項目經費的分配與監控、項目進展的跟蹤與評估等。通過信息化平臺,科研人員可以更便捷地申報項目,并通過系統的審核流程得到及時反饋,提高了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規范性。
(四)后勤管理
在食堂管理方面,通過引入信息化技術,高校可以實現食堂的智能化管理。比如,通過刷卡或掃碼支付方式,學生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支付,減少了人工操作的煩瑣,提高了服務效率。食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實時監控食品供應情況,及時進行補充,避免了食物短缺或浪費的情況。在住宿管理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提供在線選宿舍、申請退宿等服務,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直接進行選宿舍的操作,方便快捷。信息化系統還可以實現宿舍電費的在線繳納、宿舍門禁的自動控制等功能,提高了住宿管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二、我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領導層對信息化建設不夠重視
由于高校相關人員使用傳統方式能夠應對日常管理工作,且對信息化技術缺乏了解,導致領導層對信息化建設缺乏足夠的重視。然而在信息化建設中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物力和人力才能夠順利開展,而資金、人員投入通常需要經過領導層審批同意后才能夠進行。在信息化系統平臺建設完成投入高校日常使用后,也需要領導層帶頭使用相關信息化平臺進行高校日常管理,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導其他行政人員及教師使用信息化平臺。此外,對于信息化平臺參與高校日常管理需要制訂相關的流程和制度,這也需要在領導層推動下才能實現。
(二)綜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統有待完善
為提升工作效率與高校內部信息傳輸共享效率,部分高校已經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日常管理,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操作代替傳統的手工模式,使高校財務、人事、教務管理以及其他后勤管理等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在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過程中,由于部分高校缺乏長遠的規劃,各個管理模塊的信息系統相對獨立,相互并不兼容,這就導致高校中只有管理部門內部的信息可以流通,而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較為困難。部門與部門之間由于系統不兼容出現信息孤島,這使各個部門由于信息不通暢,在管理過程中關于同一內容制定不同政策的情況,各部門政策重合或者出現矛盾之處,不僅浪費了人力與物力,還可能造成管理混亂。
(三)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接受程度不高
在高校中,平時大量的管理工作需要相關管理人員來完成,因此管理人員對于信息化管理的接受程度以及對信息化平臺的應用掌握能力,直接影響到了信息化平臺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水平。但由于高校管理人員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的是傳統的面對面溝通管理的方式,面對面的溝通方式能夠即刻解決大部分問題,加之其對自身以前掌握的管理經驗比較自信,以及對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深度了解,未認識到應用信息化平臺系統進行高校管理的優勢,對信息化管理方式存在排斥心理。此外,對管理人員來說,信息化平臺系統是新興事物,應用信息化平臺參與高校管理工作需要他們重新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能,這對于管理人員而言,存在較大的挑戰。
(四)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有待完善
當前高校信息化人才隊伍有待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缺乏專業的高校信息化平臺建設人才。在高校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過程中,由于信息化平臺建設者對高校管理體系和需求缺乏了解,在與高校溝通設計相關信息系統時存在細節溝通不足等問題。另一方面,缺乏信息化管理平臺后期維護人員。在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完成后,需要后期維護人員對平臺進行定期的維護更新,確保信息平臺能夠穩定高效工作。例如,選課期間平臺系統訪問量較大,需要維護人員對平臺進行維護,以減少短期高頻次訪問量導致高校信息化平臺癱瘓。
三、我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優化措施
(一)提升高校領導層對信息化管理建設的重視
在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只有領導層意識到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作用,才能夠使其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通過資金、人力、物力的投入盡快建設高校綜合性信息管理平臺并將其應用到高校工作中。在高校綜合性信息管理平臺投入使用后,也需要領導層帶頭學習和使用信息管理平臺,其他管理人員和教師才能夠在其示范和引導下重視信息化管理平臺。此外,對管理人員進行信息化系統應用培訓,提升管理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系統的應用能力等工作,都需要在高校領導層的同意后才能夠得到落實。基于此,提升高校領導層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十分重要。為提升高校領導層對信息化管理平臺的了解,使其認識到信息化平臺對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相關部門需要組織領導層參與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學習,加深其對信息化平臺功能及作用的了解,為使領導層切實感受到信息化平臺的作用。還可組織其參觀信息化管理建設和應用較好的高校,從實踐中增加高校領導層對應用信息化系統的認同,從而加大對自身高校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投入力度。
(二)建設并完善綜合性信息管理系統
在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之外,高校需要對各部門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統籌規劃與設計,使各部門信息化系統處于同一個大的信息系統架構內,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流通與共享。這一舉措能夠實現對高校內部信息進行深度共享與挖掘,對高校管理進行整體的統籌規劃,提升高校整體的運行效率。此外,在建設各部門的信息化管理子系統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部門現在的工作流程,對于流程中存在重復操作的部分,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信息共享與流通的優勢加以簡化。例如,在教務系統內部信息共享后,全校內部學生課表信息與教師課表信息的共享,使在排課的過程中,一旦出現重復排課情況,教務系統則能夠進行自動提醒,不僅提升了排課效率,還省去了傳統方式排課下需要核對排課信息有無重復的步驟。信息系統能對關鍵性的工作流程進行重點規劃和設計,確保相關管理工作順利開展。以教務管理系統為例,在教務系統的管理中,信息錄入環節十分重要,這是后續教務管理的基礎,為此,在經過掃描錄入或者人工錄入相關信息后,還需要增設兩次到三次的審核環節,確保錄入系統中的所有信息都準確無誤。
(三)加強管理人員信息化管理培訓
對信息化管理系統知之甚少,不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功能與作用,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統具體應該如何操作和使用等情況使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方式存在排斥心理。為打消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的疑慮,強化管理人員應用信息化管理的技能,需要加強管理人員信息化管理培訓。在信息化管理培訓的過程中,前期培訓階段,需要更多地增加對信息管理系統功能方面的介紹,以及這些功能應用于高校管理后能夠起到怎么樣的作用,結合其他高校應用信息化管理案例及其取得的成功,使管理人員在增加對信息化管理了解的基礎上對應用信息化管理產生認同感,這對管理人員參與信息化管理后續操作培訓具有重要幫助。在進行操作性培訓的過程中,除了幫助管理人員掌握相關平臺系統的操作流程,并對管理人員使用信息化操作進行考核評價,提升其信息化管理學習效率之外,還需要注重引導其在應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過程中,將信息化管理與過去的管理經驗相結合,使其認識到信息化管理與過去的管理經驗之間并不是矛盾的,反而通過兩者的結合還能夠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方式存在的偏見,使管理人員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應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培養
為加強高校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在高校招聘的過程中,需要提升招聘門檻。由于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需要相關人員具備較高的實干能力,因此在招聘的過程中,需要格外重視信息化人才過往的項目經驗以及信息化編程能力。對于信息化建設實干能力較強的人員或是曾經參加過高校信息化系統建設的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人才招聘結束進入高校工作后,由于高校管理與其他企業管理具有一定的差異,為使相關人才能夠更加了解高校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各個部門的工作內容及對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需要信息化人才與其他各部門人員進行充分溝通與交流后,對信息化管理系統加以設計和優化,使信息化系統更加符合高校管理工作的要求。由于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成本較高,培養難度較大,因此留住信息化建設人才也是強化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的關鍵。對此,高校除了需要提升信息化建設人才的福利待遇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充分尊重信息化建設人才,對其遇到的困難提供適當幫助,以此提升人才對高校的歸屬感。
總而言之,信息化管理對于高校而言能夠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因此在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提升高校領導層對信息化管理建設的重視、建設并完善綜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強管理人員信息化培訓、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式提升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使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成柯樺.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與發展趨勢[J]. 學周刊,2023(10):6-8.
[2] 劉明,楊劍.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設路徑探析[J].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學報,2022,32(01):79-82.
[3] 曹巖. 高校信息化建設與精細化管理的研究[J]. 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2(0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