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是2005年由喬·懷特執導的英美浪漫劇情片,根據簡·奧斯丁1813年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簡·奧斯丁是一位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這部小說的素材源自日常生活,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英國的鄉村生活。影片講述了一個英國地主家庭的五個姐妹處理婚姻、道德和誤解等問題的故事。影片中的人物對白生動反映了不同人群的會話特點和語言模式,了解和分析不同人群的語言熱點,對我們分析社會語言規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理論回顧
近年來,有關說話人性別差異所導致的語言差異研究已成為語言學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研究性別對語言行為的影響被證明可以為語言和社會關系的研究提供豐富借鑒。對這個研究問題的關注似乎可以追溯到至少兩千多年前,例如,在一些古希臘戲劇中,有很多寶貴的案例都反映了言語中的性別差異。但是,大部分學者認為,語言使用中的性別差異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Robin Lakoff對美國英語中性別差異的回顧性研究。受到這篇開創性文章的啟發,近些年來出現了很多論文支持或質疑Lakoff提出的關于美國社會中女性語言行為的假設。這些假設表明語言中存在女性專用的語體風格或者語域,具體來說,女性語體風格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女性使用更多“花哨”的顏色詞,如“粉紅”和“米色”;第二,女性使用較少的臟話;第三,女性使用更多強調詞,如“可怕”和“糟糕”;第四,女性使用更多的附加疑問句;第五,女性使用更多陳述疑問句,如“晚餐七點準備好”;第六,女性的語言行為更加間接,因此更加禮貌。
二、《傲慢與偏見》中語言使用的性別差異
在《傲慢與偏見》這部電影中,我們觀察到語言行為中存在性別差異。Lakoff提出的假設表明女性語體風格存在一些特征,以下將用電影中的臺詞作為案例來分析這些特征。
(一)女性使用更多陳述性疑問句(以升調結尾)
費茲·威廉上校:他最近才拯救了一個他的朋友。
伊麗莎白:發生了什么事?
費茲·威廉上校:他把他的朋友從一門魯莽的婚事中拯救出來。
伊麗莎白:那個人是誰?
費茲·威廉上校:他最親近的朋友,查爾斯·彬格萊。
伊麗莎白:達西先生有沒有說,他為什么要管人家閑事?
費茲·威廉上校:那位小姐有些條件不大夠格。
伊麗莎白:什么條件?不富裕?
費茲·威廉上校:我想她的家庭被認為是門不當戶不對的。
伊麗莎白:所以他就去拆散他們?
費茲·威廉上校:我想是的,我就知道這些。
在這個場景中,費茲·威廉上校不知道簡是伊麗莎白的姐姐,無意中向伊麗莎白透露了達西將彬格萊和簡分開的事實。從這些臺詞中,我們可以看到伊麗莎白使用了更多以升調結尾的陳述性疑問句。在話語中,使用陳述性疑問句可以鼓勵他人發言并尋求肯定的回答。
伊麗莎白:若說我是無禮的,那這就是我無禮的理由之一吧,但是我還有別的理由。
達西:什么理由?
伊麗莎白:一個毀了我最親愛的姐姐幸福的人,怎么會打動我的心去愛他呢?你能否認你拆散了一對相愛的戀人,讓你的朋友被大家指責為朝三暮四,讓我的姐姐被大家嘲笑為奢望空想,讓他們雙方都受盡了痛苦?
達西:我并不否認。
伊麗莎白:你怎么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達西:我認為你姐姐覺得他無關緊要。
伊麗莎白:無關緊要?
達西:我覺得他的愛要比她更多。
伊麗莎白:那是因為她害羞!
在這一場景中,達西正在向伊麗莎白求婚,但此時伊麗莎白剛得知分開簡和彬格萊的人是達西。達西說他深深地愛著伊麗莎白,盡管她的地位低微。伊麗莎白拒絕了達西,并提到了他對簡和彬格萊所做的事情,接連用許多問題來質問他。在這段對話中,伊麗莎白頻繁地使用升調模式的陳述性疑問句來表達驚訝和質疑,達西則傾向于使用降調模式的陳述句來回應事實。
(二)跨性別交際中的對話模式
柯林斯:對于財產的有限,沒有任何責備的意思,我們結婚以后,我決不會說一句小氣話。
伊麗莎白:你忘了我根本沒有回答你呢。
柯林斯:凱瑟琳夫人定會贊同這門婚事,只要我向她說說你的淑靜、節約以及其他種種可愛的優點。
伊麗莎白:先生,你的求婚使我感到榮幸,可惜我除了謝絕別無他法。
柯林斯:我知道,小姐們都會矜持推諉一下……
伊麗莎白:柯林斯先生!我的謝絕完全是認真的,你不能使我幸福,而且我也絕對不能使你幸福。
柯林斯:說句自不量力的話,你的拒絕不過是女人家微妙的天性。此外,盡管你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但恐怕也不會有別人會向你求婚了……
伊麗莎白:柯林斯先生……
柯林斯:我就不得不認為你這樣是欲擒故縱想要更加博得我的喜愛……伊麗莎白:先生……
柯林斯:……仿效一般高貴的女性的通例。
伊麗莎白:先生,我不是那種故意捉弄尊敬紳士的女性。請理解我,我不能接受你。
這是影片中有趣的情節之一,柯林斯表哥向伊麗莎白求婚,但遭到了拒絕。在柯林斯先生和伊麗莎白的沖突對話中,高潮部分是伊麗莎白的不服從。這一電影場景充分顯示了柯林斯先生的尷尬,二人的沖突以對峙的形式結束。
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時,直言不諱,盡管伊麗莎白內心強烈拒絕,但她一開始還是以委婉的形式拒絕,因為伊麗莎白不想讓這次談話變成一場沖突,直到她發現柯林斯無法領會到她拒絕的決心時,她才以打斷、對峙、沖突的方式明確拒絕柯林斯先生。由此看出,在會話中,男性會話者在交談中趨于使用競爭型會話模式,女性則趨于使用合作型的會話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女性發現合作型會話模式不能達到交流目的時,她們也會采用競爭型會話模式。
(三)女性使用更具表現力的形容詞
班內特太太:你的屋子多可愛啊,先生。(What an excellent room you have, sir.)
在這句臺詞中,班內特太太用形容詞“excellent”來表達她對彬格萊在尼日斐花園的住所的喜愛和贊美。電影中出現“excellent”的次數并不多,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女性所說。女性傾向于使用更具表現力的形容詞來表達她們的情感和觀點,這為她們的語言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細微差別。這一點在整部電影中都可以看到,女性角色經常使用描述性和感性的語言來表達她們的想法與感受。
(四)女性傾向于使用更禮貌的語言
在整部電影中,與男性角色相比,女性的言論大部分是禮貌、優雅、端莊、莊嚴的。雖然這可能受到社會規范對女性氣質期望的影響,但這也反映了女性更傾向于選擇更禮貌和更優雅的語言。這種性別在語言選擇上的差異突顯了《傲慢與偏見》中人物的整體特征和形象。
伊麗莎白:請原諒我的冒昧,你和達西先生很熟嗎?(Forgive me,but are you acquainted with him,with Mr Darcy?)
在這一句臺詞中,伊麗莎白詢問韋翰是否和達西先生相熟,她用了“Forgive me”這樣的禮貌用語。電影中的女性角色通常使用更禮貌的語言,諸如“Do forgive me”“Pardon me”或“May I”之類的短語,這反映了社會對女性說話禮貌、體貼的期望。
(五)女性使用更多強調詞
夏綠蒂·盧卡斯:彬格萊非常喜歡她。(Bingley likes her enormously.)
在這一句中,夏綠蒂·盧卡斯使用了強調詞“enormously”來強調彬格萊對簡的喜愛非常之深。女性經常在語言中使用更多強調詞來表達情感或強調某一事實,這為她們的話語增加了強度和感情。
三、《傲慢與偏見》中語言使用的性別差異研究
電影《傲慢與偏見》中男女之間的語言差異突出了圍繞性別角色的社會規范和期望。女性語言的特點是間接、禮貌、富有表現力,注重建立關系。這些語言特征有助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及她們在電影中與其他角色互動。
通過對電影中一部分臺詞和對白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英國,男性在會話中更注重信息交換和傳達的效率,女性則更加注意通過語言來保持與會話人的良好社交關系,這一發現印證了美國社會語言學家Tannen的研究。Tannen認為因為男性和女性從孩提時始便分別生長于不同的亞文化群體中(subcultural group),因此,男女之間的對話也存在“跨文化交流”因素,即兩性之間存在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這些差異是由于兩性處于不同的社群文化之中,不同的社群文化塑造了不同的“性別方言”。新西蘭著名社會語言學家Holmes通過研究和考察,發現男女在會話中各自遵循不同的會話模式,男性會話者在交談中趨于使用競爭型會話模式,女性則趨于合作型的會話模式。
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英國,男性在社會群體中占有優勢,所以他們在會話中更敢于去打斷、挑戰、爭論和質疑,但這并不代表男性在話語模式中是傲慢且不禮貌的。另外,雖然女性會采用更禮貌的會話模式,更加注重禮貌原則的使用,但這并不代表女性的會話模式一直是謙卑有禮、親切和善的。男女之間不同的會話模式不僅受社會因素的影響,特定語境因素也會影響男女之間會話模式的選擇。深入了解男女會話模式的差異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和誤解。
四、結語
在電影《傲慢與偏見》中,語言使用中的性別差異幾乎是無可爭議且客觀存在的。電影中的男性角色在交談中趨于使用競爭型會話模式,女性角色則趨于合作型的會話模式;女性角色則傾向于在社交、書籍、飲食、生活煩惱、生活方式等會話話題方面占主導地位;男人角色的話語更直率,更切中要害,更注重信息傳遞效率,而女性角色更加注重在語言使用中建立合作關系。
男女會話模式的差異可能是不同的社會和文化適應模式的結果。一般情況下,男人和女人在社會中往往扮演不同的角色,男性和女性分別生長于不同的亞文化群體中,成長方式和培育方式各有側重。本文通過對電影臺詞的分析,揭示了語言使用中的性別差異,為電影的欣賞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也為語言使用中的性別差異研究提供了新的見解。但是也還存在不足之處,文章只選取了幾個例子來討論這個話題,研究廣度和深度不夠,在接下來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將會對《傲慢與偏見》中的語言使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將以更詳細和具體的方式進行論述與論證。(鄭州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