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災過后,我把兩棟賓館都騰出來讓大家隨便住,特別是黨委、政府派來救災的,是來救咱們的,我們理應全力搞好服務。”90后的徐子健,是縣政協委員,他在今年的抗洪救災中一馬當先。
自7月29日至8月1日,淶水縣降下了總時長超過了80個小時的特大暴雨,野三坡景區最大雨強82.2毫米/小時,滑坡、泥石流險情大量發生,隨之暴發了1963年以來最大洪水。7月31日山洪暴發,拒馬河像是脫韁野馬奔騰、嘶吼、咆哮,河水突破河岸、沖上三坡大街,一時間野三坡交通癱瘓,電力、通信、供水全部中斷,甚至房倒屋塌,野三坡景區全境受損嚴重。身為淶水凱盛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子健也同樣遭受了嚴重損失:剛剛興辦的淶水縣清泉山景區被洪水吞沒,水上竹筏、快艇、七彩吊橋、漫水橋等游樂設施設備全部被洪水洗劫一空;公司的車輛和部分設備也被洪水沖走,莊子大街上的清泉山酒店大廳、餐廳,辦公室等全部淹沒,屋內設施沖走或損毀,直接經濟損失7900多萬元。企業才剛起步,就遭受重大損失、面臨艱難和壓力,他卻把心中的天平偏重向了受災群眾,做到舍小家為大家。
把百姓生命放在第一位。回顧這場暴雨和洪災,徐子健說得最動情的話是“事發前想的是要先保住人,事后最慶幸的是人沒事。”根據雨情,他30日上午把住在清泉山賓館的200余游客全部勸返,31日上午8點又帶著酒店工作人員到景區巡查是否有滯留的,在山洪來之前救人搶險;31日下午把景區工作人員、酒店服務員30多人轉移到鐵路旁,并引導附近群眾50多人從賓館后院撤到高處。正是他第一時間組織人撤離,度過了最危險的7月31日、8月1日,避免了人員傷亡。
把群眾急需率先解決好。災后,徐子健顧不上清點自己的房屋、財產損失,首先想到的是眾多受災群眾最需要援助,最需要解決用電用水、吃水吃飯生活問題。8月4日,他拿著12萬元連夜趕到50多公里外的淶水縣城采購發電機,籌集純凈水、面包、方便面、牛奶、柴油、84消毒液等各種物資,冒著隨時會有公路垮塌和山體滑坡的危險,租車把急需物資運抵三坡鎮,發電機先給鎮政府和尚能通路的5個村,其他物品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受災群眾手中。縣鎮領導和群眾對他的善舉一致稱贊。徐子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說:“我愛這里,愿意為救災盡了一份力。大家都不容易,堅持堅持就過去了。”
把重建問題提上日程來。災后的野三坡雖然滿目瘡痍,令人心痛,但在淶水縣委政府堅強領導下正在積極自救、重建恢復。8月5日,徐子健得知需要修復臨時路,他第一時間協調工程車開展作業;莊子大街淤泥半米厚,連續一周時間參與清淤搶險。8月14日,徐子健向淶水洪澇災后重建指揮部捐款100萬元。他表示,洪水退去,一方面投入到公司的災后重建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會盡最大努力,投入到淶水縣野三坡救災搶險和災后重建的工作當中去。他說,“我是政協委員,就要發揮好帶頭作用。”“我也會撲下身子去調研,給縣委、縣政府更好地推進景區重建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
“有縣委、縣政府有力領導,有社會各界鼎力支持,我對重建家園有信心,也會和其他商戶一起為再創更美好的愿景而努力。”這就是徐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