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其創作源自于生產生活實踐。它以口語說唱敘事的方式,講述故事、形塑人物、反映生活,是勞動人民表達思想、釋放情緒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曲藝具有通俗性、大眾性、地域性、開放性的特征。①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人的物質需要得以滿足之后,精神世界的滿足便成了消費文化的重要轉向。技術的發展與文化的發展往往有著密切的聯系,短視頻的出現和流行打破了時空的壁壘,拓展了曲藝的傳播路徑,也使曲藝在內容、形式、審美、傳承等諸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背景下,曲藝在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的同時,也促使其不斷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尋求曲藝和短視頻融合發展的傳播形態,克服在傳播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在大眾文化領域彰顯其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樣式,實現曲藝當代價值的建構,推動曲藝短視頻的可持續發展,保護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曲藝短視頻并不僅僅是曲藝+短視頻,它不是藝術與技術的簡單相加,而是兩者融合基礎上的重構,是為了實現1+1>2。之所以兩者融合,在于各自的特點決定了彼此之間具備了融合的基點,使得曲藝短視頻的發展可期可盼。曲藝與短視頻的特點詳見下表:

(一)曲藝短視頻的傳播優勢
1.技術賦能藝術,創新曲藝生態
今天,數字化技術下的曲藝生態已悄然發生改變,形成了新的傳播形態。曲藝短視頻首先必須符合短視頻的主要特征——短。一是呈現時間短,長度一般在十幾秒鐘到幾分鐘的時間區度內。“豎屏+57 秒”,是短視頻的行業標準。②二是傳播內容短,短視頻內容非完整敘事,而是碎片化內容的呈現,以最精彩和最吸引人的內容敘事博取受眾的關注度。基于短視頻這一特征,曲藝短視頻在傳播過程中呈現出傳播主體多元化、曲藝元素拆分化、表現形式多樣化、呈現內容碎片化等多種形式。數字化技術助力下的曲藝生態,具備覆蓋面更廣、符號性更強、創新度更好等重要傳播特征,對曲藝的轉型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2.培養演員隊伍,喚起曲藝生機
一支可持續發展的曲藝演員隊伍,應該有合理的梯隊構成:有一定基數的曲藝愛好者和業余演員構成基礎層,有專業的曲藝演員和從業人員位于中間層,有較高藝術水準的曲藝名家和專家學者處于頂層。③作為基礎層的曲藝愛好者和業余演員,數量的穩定和藝術能力的提升很重要,這就需要有演出的機會,進行實踐的磨煉,短視頻平臺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曲藝愛好者和業余演員將自拍自演的短視頻上傳至平臺,得到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機會,甚至還可能在平臺上得到曲藝名家或專家學者的指導和建議。同時,他們還能通過曲藝短視頻節目,學習曲藝名家的表演,提升自身的藝術水平。此外,處于中間層和頂層的專業演員、曲藝名家和專家學者,通過短視頻宣傳曲藝,擴大影響面和認可度,從而成為曲藝領域中的優秀帶頭人。
3.培育觀眾群體,構建聯結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客觀而論,傳統曲藝的觀眾群體在逐漸流失,尤其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不足。而短視頻因時間短、內容集中、突破時空局限等優勢,使曲藝短視頻以更快的速度傳播,讓更多的受眾在碎片化的時間內接觸到不同曲藝的多元知識,感受不同的曲藝藝術。影像資料的留存,也便于日后的查找和回看。雖然曲藝短視頻平臺受眾不一定能學得很深刻,但拓寬了視野、豐富了藝術生活,也吸引更多的人群關注曲藝,引導他們實現從不了解曲藝,到開始關注曲藝,再到會欣賞曲藝的轉變,從而成為曲藝愛好者、曲藝熱心觀眾,壯大曲藝觀眾群體,尤其是年輕觀眾群體。與此同時,通過短視頻平臺保持曲藝、演員、觀眾之間的聯系和互動,無形中也提升了曲藝的話題熱度,建立類似于現實環境中的交往和情感聯結紐帶,形成圈層增強彼此之間的黏性,引導公眾對曲藝的進一步了解、關注和傳播,實現潛在觀眾群體的培育。
4.形成情感歸屬,加強文化認同
曲藝有著強烈的地域感,各曲種扎根于當地,出現在民俗、婚喪、節慶等日常活動中,與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聯系。隨著鄉土社會的瓦解,傳統曲藝逐漸邊緣化,群體文化身份也日漸消弭。而曲藝短視頻喚起了那些具有類似生活經驗、擁有相同話語體系的群體,激發了他們共同的情感歸屬,引發了他們共同的文化鄉愁,維護著他們共同的生命情境,從而形成了超越原生地域的文化凝聚力和感召力,為受眾提供了文化認同的集體記憶。在此基礎上,通過話題引導等方式,形成社群擴展,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構成多向度的互動交流。
(二)曲藝短視頻的不足分析
1.內容推送:數量質量供給仍不足
曲藝短視頻在平臺上數量和質量的供給,關系到曲藝在短視頻平臺的受眾面、用戶群體的穩定程度以及用戶的參與度和關注度。④沒有一定數量的曲藝短視頻的輸出,就難以維持用戶黏性,觀眾群體的流失會直接影響曲藝短視頻創作的熱情。同樣,若曲藝短視頻的質量不高,則就無法激發觀眾的轉發興趣,進而無法發揮圈子傳播的作用。就現實情況而言,曲藝短視頻推送的數量仍顯不夠,受視頻發布時限要求的限制,曲藝短視頻的時間長度比較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節目內容自身的完整性,又因短視頻發布主體多元,平臺“把關人”缺失,內容參差不齊,且同質化傾向明顯。一些曲藝短視頻作品制作者,為增加流量和粉絲數,使作品內容走向低俗、惡搞,甚至違規侵權,偏離了正確價值導向,因此也失去了曲藝本體的文化品格。
2.傳播效果:趨于淺層且行動不足
短視頻平臺上的曲藝內容傳播更新速度快,熱點話題始終在持續變化中,人們對曲藝的理解往往比較淺顯,甚至伴隨著對曲藝本體的無意識忽略。從目前認知、態度和行動3個層次的傳播效果來看,僅停留于認知層次—對傳統曲藝的認知和了解,以及態度層次——喚醒公眾對傳統曲藝的喜愛,堅定對傳統文化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還難以抵達行動層次—全社會關注傳統曲藝發展的良好氛圍,自覺參與傳統曲藝的保護、傳承與傳播。
3.聯動宣傳:線上線下結合度不足
短視頻因其自身所具備的特色,在短時間內能深入受眾,收集反饋信息,可以說是一種效率高、成本低的市場調查方式。目前,無論是演出團隊還是個人,能充分利用短視頻這一特色,在平臺上做到線上線下有效結合,聯動宣傳的還在少數。類似利用短視頻發布演出的節目名稱、演員信息,附上劇場的具體位置,實時查看演出信息并鏈接訂票地址,曲藝話題與商業推廣、宣傳的關聯等做法仍比較少。
曲藝與短視頻的融合發展是一種創新的跨越,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如何充分利用短視頻的優勢,彌補或規避其不足實現曲藝的價值,是曲藝短視頻可持續發展的關注重點。
(一)理念維度:與時代發展和人民需求同行
曲藝是一種民間藝術,植根于群眾的日常,是與時俱進的藝術形態。它產生于民間,來源于群眾,最終也需回歸人民。“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因此,曲藝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一種,它的發展離不開這個時代的發展,也離不開人民的需求。曲藝在短視頻平臺上的傳播,同樣是對時代命題和人民生活的回應和思考。近年來,針對抗擊新冠疫情、扶貧攻堅等時代主題,曲藝短視頻的創作者創作了不少優秀的曲藝作品,他們用人民的語言話人民的感受,說人民的喜樂,述人民的憂愁,批人民痛恨的丑惡,褒人民崇尚的善良,始終保持與時代同向、與人民同在。
當然,必須強調的是,與時代發展和人民需求同行,并不意味著拋棄傳統而一味迎合當代人民的需求,這既不尊重歷史,也不尊重曲藝本身。守正才能創新,曲藝要消除與當代生活的隔閡,首要任務不是拋棄傳統,而是繼承傳統。在此基礎上,通過曲藝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實現曲藝的當代價值,曲藝才能煥發生命力。
(二)文化維度:提升曲藝短視頻的價值承載
曲藝短視頻是文化和技術的融合,但無論技術如何革新、傳播形態如何變化、發生場域如何變遷,曲藝文化內涵的價值承載力是不變的核心。曲藝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和審美價值等通過短視頻傳播,使人們不斷感受因共同記憶所帶來的歸屬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文化的認同、自信與自覺。可以說文化是一種“隱形”的力量,曲藝文化也不例外。短視頻的流行使人們從中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短視頻內容基調的正能量會起到輿論糾偏、引領思想的重要作用。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曲藝短視頻的傳播主體(曲藝表演者、曲藝傳播者、曲藝模仿者、官方傳媒力量等)有責任在短視頻平臺制作、傳播正能量的曲藝節目,用心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拍攝好每一個作品,保證曲藝短視頻的發布數量,提升曲藝短視頻的內容質量和文化價值,在傳承傳統曲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堅定文化認同、自信自覺的基礎上加強宣傳科普,從而提升受眾的曲藝欣賞水平,反過來再促進曲藝演員的創作和表演水準,從而形成螺旋上升的正向激勵效應。此外,短視頻平臺也應出臺相關政策予以引導,實現價值歸正,從而減少低俗“流量產品”的平臺占有率。
(三)發展維度:形成線上線下完整傳播鏈條
曲藝短視頻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曲藝的藝術生態,也改變了曲藝作品的創作與傳承傳播。然而,曲藝短視頻并非曲藝的全部,還有傳統媒體、線下曲藝表演場所等最直接、最本真體驗曲藝藝術的觀賞空間。線下的曲藝表演場所能夠完整欣賞曲藝節目的全貌,更能系統深入地了解曲藝文化、獲取曲藝知識,演員與觀眾、觀眾與觀眾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具溫度,而這些都是曲藝短視頻無法實現的。為此,只有曲藝短視頻和線下曲藝表演場所并行發展,才能激發曲藝的長久活力。
官方曲藝宣傳機構要重視曲藝的線上推廣,從頂層設計上進行合理規劃與協調,對受眾群體的需求有準確地認知,利用不同的傳播策略應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實現個性化、差異化以及精準性傳播。曲藝短視頻傳播主體應有一個共識:在短視頻平臺傳播推廣曲藝的最終落腳點是引導大眾回歸線下曲藝表演場所。為此,曲藝短視頻除了呈現曲藝內容外,還應兼顧曲藝相關信息的發布,如曲藝演出信息、票務信息、曲藝新聞報道、曲藝相關商業活動等資訊,逐步形成線上線下完整的曲藝傳播鏈條。
如前所述,短視頻平臺已經成為傳承傳播曲藝,培育更多的曲藝觀眾,滿足人民群眾對新時代曲藝需求的重要場域。曲藝短視頻要充分運用其傳播優勢,正視所存在的不足,從理念、文化和發展三個維度實現價值建構,促進曲藝短視頻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曲藝事業的繁榮發展。
注釋:
①范和豐:《新時代背景下振興曲藝的再思考》,《四川戲劇》,2021年,第90—92頁。
②彭蘭:《網絡傳播概論(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第192頁。
③張斌:《芻議當前推動曲藝節目與短視頻平臺融合發展的現實意義》,《曲藝》,2021年第12期,第17—20頁。
④冉紅艷:《民間曲藝短視頻直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探析》,出版廣角,2021年第20期,第90—92頁。
(作者:沈姿穎,寧波市文化館表演藝術中心副主任;孫鑒,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研室主任)
(責任編輯/邵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