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丹山九曲長,
云霧繚繞千翠崗。
輕燕銜泥牛角抵,
白鵝戲水炊煙香。
(表)傳言宋朝,有一個秀才進京趕考。一天他來到武夷山下,只見四處綠水奇崗,不免觀風賞景,吟詩作賦,忘記了一路的辛勞。忽然,他覺得腹痛難耐,肚如鼓脹。真是個—
“叫天天公不搭腔,
叫地地母愁斷腸。
若是他鄉丟了命,
十年寒窗付汪洋。”
····
忽聞清香沁胸腔,
四肢百骸好舒張 。
啟口徐徐飲甘露,
“難道,神仙救我在蒼茫?”
(表)朦朧中,眼前站著一個穿著袈裟的老和尚。秀才急忙伏地而拜:“謝老神仙施仙藥救我一命,晚生沒齒難忘!”
(白)“善哉,善哉!老衲乃天心寺方丈,所施非仙藥,實屬平常,實屬平常!”
(表)臨別之際,老方丈又贈秀才一包仙藥。千叮嚀萬囑咐,但凡再有不適,可嚼之亦可滾水泡湯。秀才千恩萬謝,收拾行囊別方丈,抖擻精神赴考場。
(表)匆匆數月如一晃。這一天,是開榜之日,這個秀才,更衣梳洗雞未鳴,心急如焚探皇榜—
“揉揉眼,頭伸長,
哎呀呀,我的娘,
小名排在第一行,
莫非夢里在天堂?
頭懸梁,錐刺股,
鑿壁借輝螢作光;
下書帷,擔束薪,
牛角掛書讀文章。
光宗耀祖考前三,
不枉十年苦寒窗。
他日進的金鑾殿,
皇上欽點狀元郎。”
(表)這個秀才正自高興得發癲,又聞清脆鑼聲響,邊上再貼榜一張。秀才細細看后,才曉得,皇后娘娘病在床,肚疼腹脹臉蠟黃,宮中御醫百副藥,均無良效心惶惶!今下旨,著民間尋神醫妙藥,手到病除有重賞。秀才暗自思忖—
“皇后娘娘身欠安,癥狀與我似相當。學子報國獻仙藥,為國解憂當自然。”
(表)秀才不及細想,上前揭了皇榜,隨值日官小小心心地進了皇宮,遠遠地倒頭便拜,不敢上看。秀才從懷中掏出那包仙藥,哆嗦著雙手高高奉上,嘴里只敢低聲重復;“可嚼之亦可滾水泡湯,可嚼之亦可滾水泡湯。”
(表)皇上老兒為了皇后娘娘的病愁眉不展,忽聽得有舉子獻藥,急切切移步下龍床。
····
(表)秀才跪在地下,雖聽得腳步聲響,卻絲毫不敢動彈,心里不免地胡思亂想起來—
“未細想,揭皇榜,
是福是禍欠思量。
是荒唐,非荒唐,非荒唐,
是榮是辱心發慌。
慌張張,心意亂,心意亂,
六神無主哆嗦嗦,
冷汗流,寸斷愁腸。”
(表)秀才正自心神不定,忽聽得耳邊一聲“皇上駕到!”又聽的頭頂上有人發問:“下面跪著的可是獻藥之人?”
(白)“是是,小民叩見皇上!”
(白)“聽說,你還是今科舉子?”
(白)“回皇上話,小民是今科舉子。”
(白)“考得如何呀?”
(白)“托皇上鴻福,不才中了前三。”
(白)“好!愛卿,你獻藥治好了皇后娘娘的病,今科狀元就是你啦!”
(表)秀才領了皇旨,帽插金花,身披紅袍,一抬大轎八人扛,衣錦榮耀回故鄉。
(表)這一天,狀元一行來到武夷山下天心寺,見了方丈,倒頭便拜。
(白)“狀元爺請起,狀元爺請起!救您的不是老衲!狀元爺,你看—”
(白)“每逢清明前后,茶樹發芽之時,采下茶葉,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恙。去年狀元爺犯鼓脹病,就是用它泡茶治好的。”
(白)“哎呀,救我一命的,原來是九龍窠上武夷仙茶!”
(表)狀元爬上山腰,將皇上賜的紅袍披在茶樹之上。
(表)你說怪也不怪?待掀開紅袍時,茶樹的芽葉放射出紅光萬丈。眾人無不嘖嘖稱奇,都講是紅袍染的。后來,人們就把這幾株茶樹叫做“大紅袍”。從此,武夷山大紅袍茶葉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這正是—
武夷紅袍醇味香,
毓秀鐘靈比瓊漿。
一啜紅芽春永在,
感恩報恩佳話傳。
點評:
南平南詞《大紅袍的傳說》有以下幾個優點,首先是題材抓得好。大紅袍是咱們中國的一種名茶,廣受大家的歡迎。但這種茶葉為什么有這樣一種名稱,它廣為人知的背后又有什么樣的傳說,這其實很值得我們曲藝工作者去探索、挖掘。這個作品就是抓住了這樣一個點,給大家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有力地發揮出了曲藝“講故事”的藝術特征。
其次有地方特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一方的藝術形式。曲藝藝術本身就是鄉土氣息濃厚的藝術形式,否則彈詞也不會有蘇州、揚州之分,鼓書也不會流變出那么多各具地方特色的形式。而用鄉音鄉韻唱鄉土鄉情,唱地方的特產,這本來就是不同曲種應該具備的功能。而用南平南詞講大紅袍的故事,自然而然,順理成章。
最后是作品的整體組織很好。一個好的曲藝作品要立在舞臺上,各種細節都必須要考慮到。這個作品從文本到唱腔設計,再到演員的舞臺表演,都非常到位。特別是演員的現場表演,聲音很美,很有朝氣,動作也很自然,把人物塑造得很好。
這個作品目前需要提升的地方在音樂上。作品既有現場的伴奏也有錄制的伴奏,而這支3人的樂隊里并沒有操持彈撥樂的老師,但伴奏中卻出現了彈撥樂的聲音。這個就有些違和。曲藝藝術是一種需要現場感的藝術,只有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感覺,一個作品才算成功。而這種伴奏上的違和感會有一種不協調,給營造環境帶來些不利的影響,希望在后續的打磨中,創演者可以對這一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點評人:中國曲協副主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曲協主席 梁玉嶸)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