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省涉農中職學生人數呈現不斷減少的趨勢,涉農職校建設發展遇到重大瓶頸。該文通過分析統計數據,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認為造成困境的原因主要有職普分流難以為繼、涉農職教吸引力下降、涉農職業教育污名化、基礎建設成本高、部分學校專業設置缺乏特色和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等。從重鑄專業自信、深化教育改革和拓寬招生通道3方面提出特色發展、加強宣傳、改變教育方式、調整教學內容等10條建議。意在促進涉農中職學校加強農技、農經、農機“三支隊伍”人才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推進山西省經濟社會全方位高質量發展上建立新功。
關鍵詞:涉農職教;山西;職普分流;教育改革;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719.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9-0151-04
Abstract: The number of agriculture-relat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Shanxi Province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schools has encountered major bottlenec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data and combined with one's own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main causes of the predicament are the difficulty of the divers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the decline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tigmatiza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 cos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ome schools lack characteristics, pertinence of curriculum, and so 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10 suggestions 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changing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adjusting teaching contents from three aspects: rebuilding professional self-confidence, deepening educational reform and widening enrollment channels. It is intended to promote agriculture-relat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strengthen the tal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tea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hel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stablish new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all-round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Shanxi Province.
Keywords: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Shanxi; divers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rural revitalization
山西作為全國農業大省,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然而,從近年的學生數量變化來看,涉農中等職業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根據山西省統計局數據,近年來全省農林牧漁類專業中職學生人數呈現不斷減少趨勢。2011至2020年,招生人數減少24%,從2011年的5 220人減少至2020年的3 959人;在校生人數減少87%,從2011年的9萬多人,減少為2020年的不足11 000人[1-2]。
涉農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三農發展還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都要求涉農職業教育適應并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培養出符合需要的現代農業人才,起到智力支撐的重要作用[3]。
1 "涉農專業面臨困境的原因分析
1.1 "職普分流難以為繼,涉農職教吸引力下降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是2個不同類別的教育,教育部要求職普教育基本保持1∶1[4],但近年來,山西省乃至全國普通高中都在不斷擴招,在生源人數一定的情況下,職普兩種教育的招生數量必然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涉農中等職業教育學歷層次低,在升學、就業等方面受歡迎程度低,學生及家長報考意愿不強。以往,涉農中職教育還有獎助學金多、免學費等優惠政策吸引學生,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這些政策也基本上失去其剛出臺時的吸引力。
1.2 "傳統思想根深蒂固,涉農職業教育污名化
當前大部分人對涉農專業認知不全面,不了解專業的學習內容、就業前景等,更不了解農業產業情況,受傳統社會觀念影響,鄉村學生渴望跳出農門,城市學生不了解真實情況,涉農專業社會評價低。且專業名稱和將來就業方向總讓人將專業與工作環境臟、薪資待遇差、生產生活苦等刻板印像相掛鉤,導致學生不想選,父母不想讓孩子選。有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的職業及就業觀念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上學和就業意愿[5]。
1.3 "基礎建設成本高,學校辦學非農化
涉農職教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需要實驗器材、實訓室等作為基礎教學設備,近年來山西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十分可觀,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和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持續增長,涉農職校實訓條件大為改善[6]。但部分學校存在建設缺乏規劃,實訓室建設重復,設備管理不完善,建成未投入使用等問題,導致資源未能充分利用。
涉農專業生源匱乏,導致部分學校教育教學設備無法投入使用,教師另作他用,專業被迫取消。學校只能針對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呈現出涉農職教“非農化”[7]。
1.4 "專業設置缺乏特色,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
人才培養目標指引著教學的方向,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成效。從山西多個涉農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簡章及人才培養方案可以看出,專業簡介完全抄襲教育部專業簡介,缺少學校自身特色介紹,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流于表面,培養目標過于寬泛,就業方向缺乏針對性。這些問題體現出學校未能深入開展校企、校地合作,教育教學工作難以與經濟發展深度結合,專業設置缺乏特色,辦學定位模糊,使得專業本身逐步空有其名。
不同職業、專業對于課程的要求是不同的,課程設置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未來的職業發展,能否根據學生的年齡、專業特點、職業面向和興趣愛好等合理且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當前山西多數中職涉農專業在通識課程設置上深度與廣度不夠,專業技能課程設置上缺乏與農村電商、鄉村振興等現實情況的貼合。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特色不明顯,與現實需求脫節,使得畢業生也在人才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導致就業變難。
2 "對山西涉農中職的建議
2.1 "貼合時代發展需求,重鑄專業自信
2.1.1 "以特色專業凸顯職教優勢
當下涉農職業教育發展首先要明確定位。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涉農職業教育承擔著為三農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重任。涉農專業要辦好,需要圍繞當地的特色產業設置專業,表現出較強的地域特征,明確辦學方向與培養目標,依托人才市場需求打造特色,適當拓寬加深通識教育,合理開設專業課程,有利于吸引學生就讀,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才能實現教育與生產實踐的轉化,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以山西省某涉農中職學校為例,2012年開設寵物養護專業,第一屆學生只有5人,經過近10年發展,現已成為學校的主要發展專業之一,年招生超過100人。2019年,學校開設生態環境保護專業,2021年開設無人機操控與維護專業,全校招生量由2012年的不足300人發展到現在每年超過500人,發展逐年向好。
2.1.2 "以宣傳加強專業自信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各級政府部門都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在各種渠道積極開展宣傳,但山西省內多數涉農中職學校沒有開展此項工作。長久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公辦學校有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在宣傳方面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工作不夠全面和系統,導致群眾對涉農專業不了解,全社會對涉農專業有誤解。
涉農中職學校應該全面加強宣傳工作,鑄牢專業自信。加強宣傳機制建設,現在多數中職學校不設專門宣傳部門,沒有完善的宣傳制度,學校應堅持黨管宣傳工作原則,設立宣傳工作部門或確定專門的宣傳工作人員,在校黨委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作,完善宣傳制度,確定宣傳經費,確保宣傳工作落到實處。制作優秀的宣傳資料,學??梢匀婵偨Y發展成就,尤其是新時代十年來的發展成就,以宣傳冊、視頻等形式,制作包含辦學成果、產業發展、典型案例等內容的宣傳資料,在各類平臺全面展示專業自信的成果和優勢。政府應加強對學校宣傳工作的指導和幫助,學校應積極與專業宣傳機構合作,培育宣傳人才,定期評估宣傳效果,扭轉人們對涉農專業的誤解,全面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切實鑄牢專業自信。
2.2 "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
2.2.1 "轉變教學方式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當年,一些地區職業院校開始安排部署“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8]。提高涉農專業畢業證及職業技能證書的含金量,對增加涉農專業吸引力及擴大學生就業面具有重要意義。
當代中等教育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的黃金期,充滿青春朝氣與活力,舊有的教學模式并不適合現代情況。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授課方式由講授轉換到講練結合,將場地由教室轉為教室+實驗室、實訓場、實踐基地、工廠和農田等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優勢,深入與政府、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和各層次學校等開展合作,根據生產工作實際變化情況、就業市場需求等調整課程設置。聘請農業科技人員、一線技術工人、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等擔任專業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考核,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2.2 "調整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專業人才在校時技能養成與之后職業發展[9]。目前大多數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強調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1∶1,在校期間設置半年崗位實習。中職生因基礎差,在理論的學習與理解方面存在困難,部分學校將理論知識大量簡化,導致技術理論教學內容缺乏深度,不利于學生之后縱向貫通發展。中職大部分學生年齡小,崗位實習時多在17~19歲,一些學生難以適應在企業的崗位實習,極個別情況下,甚至存在童工情況。2014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對個別院校把未成年人學生送到低端企業崗位實習、實訓現象給予嚴厲的批評。這樣的情況是不利于學生技能養成的。當下應適當調整課程內容,在理論課程教學上拓展深度和廣度,強化德育教育與通識教育,為中職學生之后升學打基礎;在技能課程教育上強調基礎技能,拓寬技能訓練適用范圍,為學生之后多樣化選擇提供可能性。
2.2.3 "建立選課機制
專業選修課更能貼合學生的需求和學習興趣,可由學校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教師結合自身專長,依托學校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專業選修制度能使更多的學生拓展專業知識內容,豐富知識積累,還能促進學校不斷更新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加快教育改革和創新,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學校需要在完善選修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課程設置、強化教學環節和建立反饋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進,提高選修課程的質量和效果。
2.2.4 "鼓勵創新創業
創新創業不僅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途徑,更是發揮自我價值的必要方式。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既有利于拓寬學生就業道路,更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近年來各地舉辦各式各樣的創新創業比賽,不少學校響應“以賽促技”號召,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目前中職學生存在一些就業機會,創業對于他們而言難度過大,主要存在經驗不足、市場認知不足、風險承受能力有限等問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幫助他們了解就業市場的需求和趨勢,提高他們的求職技巧和職業規劃能力。以創新創業比賽培養學生意識,讓他們積累一定的經驗和技能,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
2.3 "拓寬招生通道,構建大職業教育模式
2.3.1 "擴大招生范圍,廣收社會愛農人士
目前中職教育主要面向初中畢業生,學歷教育年齡限制在36周歲以下,但社會上還存在一些有涉農職業教育與培訓需求的人群,主要包括農民、退役軍人、農村干部等。可以嘗試一定程度上放開學歷教育年齡限制,面向全社會愛農人群招生,更好地以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更充分合理地利用這些重要的人事力量。涉農中職學校應加強涉農職業技能培訓,創新授課方式,擴充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率與建設意義。
2.3.2 "增進不同層次教育融通,探索大綜合教育模式
多層次教育多方式融通是當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主要有以“三二分段”為代表的縱向貫通和以“普職融通”為代表的橫向貫通。
近年來,用人單位對新員工要求變高,中職畢業生就業形勢大不如前。多數中職學校在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下,開始重視升學,但山西省內涉農高職教育資源較少,目前只有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一所。2019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聯合下發的《關于做好高職擴招培養高素質農民有關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19〕24號)明確“支持地方建設一批高水平的農業類高職院校和涉農高職專業[10]”。山西省可以支持一些有條件的優質中職辦成高職,兼顧中職教育、高職教育、技術推廣和技能培訓等職能,滿足學生的學歷教育需求和全社會的繼續教育需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普職融通[11]”。職業教育改革的任務之一就是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共同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12]。普職融通強調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合作,目前多表現為“學籍互認”和“學分互換”為形式。普通高中增加少量職業認知內容,職業學校加強文化基礎課教學,通過考試等程序促成普通高中學生和職校學生之間身份轉換。涉農中職學校可以向學生宣傳涉農職業教育的優勢與發展前景,使學生全面認識涉農專業,正確看待發展前景,促進學生多樣化的專業選擇。
在聯合開展勞動教育方面,涉農職業教育學??捎懈笞鳛?,和各級各類中小學合作開展勞動教育,充分利用實訓場地等教育資源,開展將勞動知識與農業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讓中小學生掌握一些勞動技能和農業知識,了解農業歷史和發展,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擴大學校影響力,推動學校的特色發展。
許多職業學校在大綜合教育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實踐,上海市徐匯區業余大學探索建立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特殊教育、職業培訓、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區域學習型社會建設等多教融通、多元開放的工作格局[13]。充分詮釋學校在教育領域的職責履行和社會責任擔當,為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做出特有的專業貢獻。
2.3.3 "加強校企合作,利用校內外實訓資源
對于涉農職業教育,校企雙方雙向發力,打造“校+企+農”教育模式,產學融更有利于滿足學生就業需求,促進企業發展,實現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方面能實現企業和學?;ハ嗾腺Y源,企業可以將一些生產用地、車間設置為學校的試驗田、實訓基地,豐富學校教學資源,學校可以為企業訂單培養員工,加快推廣教學成果深入生產一線,雙方在共建共享中實現雙贏。另一方面,校企以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共同構建課程體系、共同開發教材、共同設計實施教學和共同進行考核評價等方式共同推進人才培養工作,在育人協同中,學校育人質量提升,企業優化員工質量,引進先進技術,打造發展共同體,共同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
2.3.4 "創新開展招生宣傳
一是充實宣傳內容,針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對涉農專業不了解情況,深入解讀招生政策、優惠政策、教育教學情況和創業就業前景等,讓廣大考生和家長能充分了解涉農專業,改變學生、家長及全社會對涉農專業的錯誤認識,從根本上改善生源困境。二是創新宣傳方式,多數學校在報紙、學校網站、教育部門網站和招生考試網站等渠道開展宣傳,當下,學校更應該積極利用各類新媒體、自媒體等渠道進行宣傳。2018年福建省高職院校招生形勢嚴峻,招生壓力大,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綜合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招生宣傳,當年共錄取3 678人,是學院辦學以來最大招生錄取規模,學院還首次招收10名泰國留學生,在福建省內高職院校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14]。
3 "結束語
農村是廣闊的土地,現代農村農業大有可為[15]?!叭r”是國家民生的基礎,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涉農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新型農業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任,對于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涉農職教要發展,必然要依托學校所在地的產業,根據產業特點和市場需求,培養有潛力的農業人才,將傳統的人力資源轉化為現代的農業人才,他們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現代化。時下,中國的農村建設需要“青年力量”“科技能量”“社會熱量”,涉農職教應該自我加壓,擔負起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 盧建明.山西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2] 山西統計年鑒202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3] 王玉香.論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J].決策探索(下),2021(5):80-81.
[4] 蒙玲.廣西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建設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5] 費喜敏,王成軍.涉農專業大學生農村基層就業意愿調查[J].調研世界,2013(12):36-40.
[6] 山西投入12億元實施中職教育免費全覆蓋工程[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1(8):14.
[7] 馮克,李浩.職業教育的“鄉村焦慮”該如何撫平?[N].農民日報.2022-08-16(00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社.中國國情讀本(2020版)[M].北京:新華出版社,2020.
[9] 徐國慶.職業知識的工作邏輯與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組織[J].職業技術教育,2003,24(16):37-40.
[10]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高職擴招培養高素質農民有關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19〕24號)[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 9_zt19/zhengce/201909/t20190906_397977.html.
[11] 沈有祿.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天時、地利、人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112-113.
[12] 顧明遠.學習和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1-6.
[13] 上海市徐匯區業余大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6(5):1.
[14] 吳文龍.基于新媒體平臺的招生宣傳模式實踐探索——以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6):87-88.
[15] 肖勝男.我國近代農業農村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J].新絲路:中旬,2019(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