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全局,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高度,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便是以“三農工作”為重心,提出“五大振興”的重點部署,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該文立足當前形勢,首先,從國家戰略高度對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意義進行深入分析;其次,提出對鄉村振興戰略方針政策正確把握的關鍵點;最后,提出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破解鄉村發展難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助力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實現。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強國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9-0181-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n the new era,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modern and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proposal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o focus on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ut forward the key arrangements of the \"five major aspects of revitalization\", vigorously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gricultural pow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trategy; second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to correctly grasp the strategic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o as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of rural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contribute to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modernization; agricultural power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根植于我國歷史發展的實際,針對目前農業農村發展的復雜情況,由于城鎮化的飛速發展導致優質資源的過度集中,而相對的鄉村各種資源的流失,使得農村發展遠遠落后于城鎮發展。2019年,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正是基于歷史的、現實的國情做出的重大戰略安排,而如何完整準確地貫徹執行這一偉大戰略,就需要我們從思想認識上提高站位,結合現實準確理解鄉村振興的各項政策舉措,以黨的指導思想為引領,致力于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
1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重大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以解決新時代“三農”問題為旨歸,黨的十九大報告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承繼了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三農”問題的優良傳統,并在新時代進行了創新發展,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新時代,面對國際形勢風云突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之大局,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實現人民安居樂業建設和美鄉村的角度,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民生活富裕,建設新時代和美鄉村,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的具體實現。鄉村振興之“五大振興”的戰略任務,是要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農村,這也是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農村的具體實踐。五大振興的戰略部署,二十字方針的具體落實,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鄉村振興戰略,是應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迫切之舉。進入新時代,國內外形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順應發展形勢,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亦發生根本性轉變,即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目前,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現象表現在諸多方面,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等,發展不平衡最根本的問題是廣大農業農村發展的不充分。“三農”問題凸顯,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直接顯現。解決了農業農村發展的不充分問題,就等于解決了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就等于解決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問題,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堅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融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鄉村振興戰略,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必然舉措。著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依然踏上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強國夢,基礎重點在農村,短板也在農村,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針對農業農村短板問題而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加大人財物投入,創新完善產業發展體制機制,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的短板問題,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生活更加富裕,城鄉差距顯著縮小。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必經之路。
2 "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方針政策
2.1 "創新完善農村體制機制改革
生產要素與產權制度是農村各項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要搞清楚農村生產生活的主體是誰,主要生產要素是什么,特色產品是什么,面對的市場怎么樣。要掌握實際,理清關系,把握市場,強化系統觀念,增強農業農村改革的整體性與協同性。新時代農村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一是土地制度改革。農村土地集體所有,這是根本前提。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這是目前農村土地經營流轉的基本格局。這里的關鍵是放活經營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也就是在2027年結束后,再延長30年到2057年。這對于土地的原有承包者,還是土地的實際經營者,都是實際的利好。二是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土地產權所有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巨大優勢,要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經濟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最大限度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鄉村集體經濟收入,從而強化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2.2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要總結經驗,探索形成符合當地實際的現代農業生產、產業、經營體系,以市場需求為準,延長農業產業鏈,形成規模效益。同時,增強農業生產的科技化水平,加快形成以現代農機裝備和現代科學技術為主要手段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配套以現代化、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形成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體系,把握經濟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結構調整,實現更大范圍內的有效供給,同時增強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另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有力促進措施,結合實際,形成在同一農業經營主體下的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形成市場的相同和配套利益的聯結機制,實現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延長產業鏈,增加就業;融入供應鏈,活躍市場;提升價值鏈,促進農民增收。
2.3 "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加強完善監測幫扶機制,強化監測幫扶責任落實,鞏固脫貧成果,加強返貧監測,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以農村產業化發展,實現經濟收益,保證脫貧人員持續增收。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產業發展體系,以切切實實的發展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強化龍頭帶動作用,促進產業提檔升級。細化落實過渡期各項幫扶政策,重點在技術、設施、營銷等方面開展實質性舉措,加強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配套開展政策效果評估,建立長效機制。農產品銷售方面,結合地方實際,創建消費幫扶示范區,發揮示范區的引領帶動作用。
3 "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建議
“三農”問題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關注的發展領域,在新時代城鎮化發展突飛猛進的現實背景下,經濟結構發生深度調整的情況下,鄉村社會結構、經濟形態、環境等方面發生劇烈變化,各種問題矛盾突出顯現,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破解鄉村發展的諸多難題,已經是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之舉。
3.1 "產業支撐:壯大鄉村產業發展
1)產業面向市場,效益得到保證。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之“五大振興”之首位,體現其在農村發展中的關鍵性支撐作用。所謂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近年來城鎮化的發展,集聚了大量的人財物,致使農村發展得不到相應的政策支持,所以長久以來,農村在產業發展、農業經營管理等方面依然是傳統的經營發展模式,沒有跟上現代化發展步伐,也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實現規模化效益,產業鏈發展極不健全,農產品商品化不高,利益化不高,農民增收相當困難。所以,要實現產業經濟規模化的發展,一定是結合實際,結合市場需求,堅持現有資源優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讓現有資源實現經營規模化、利益最大化。一是需要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市場化需求的劣勢產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改變傳統的計劃經營,迎合市場需求,堅持“吃什么、種什么”,要“種得好”,還要“賣得出、賣得好”。二是加強農業產業的精準化管理,實現人盡其用。讓善于經營管理的人轉行產業化經營,擺脫土地的束縛,讓善于種地的人留下來,增強農業生產技能培訓,培育一批新時代的職業化農民。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的現代化。讓科技等現代化因素融入農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增加農業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辦公”的頻率,科學化生產,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強化品牌建設,推進產品變商品、商品變精品,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2)實現生產要素流通,資本得到增值。鄉村振興戰略下,雖然農業農村發展備受關注,但現實的情況依然是各項優勢資源源源不斷在城市集合,生產要素、生產主體,資源優勢大量地從農村流向城市,其結果就是農村土地大量荒蕪,鄉村的空心化。針對農村人口流失,土地閑置問題,要讓農民跳出農村的局限思維,投身社會化大市場,讓優質的農產品走進城市,以此吸引城市資本進農村投資。資本進入農村給農村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但同時,放開市場的同時要守住底線,堅持農村產業規劃的自主權,“資本下鄉”只是為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打通市場化發展脈絡,不能讓資本主導農村的產業化發展,通過資本、市民的進村投資,有效盤活農村閑置資源,促使產業形成規模化效益,實現農民增收,反過來又刺激消費,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
3.2 "人才關鍵:建設專業的鄉村振興隊伍
鄉村振興需要鄉村人才來實施,其素質的高低、能力的強弱、態度的積極與否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效果。
1)培育新時代的新型農民。農村建設的真正實踐者和受益者是農民,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并最終決定鄉村振興的成敗。因此必須大力培養有文化、有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科技文化水平和生產技能;同時,應通過多種手段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意識,調動他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在參與中培養農民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振興主體。
2)發揮鄉村本土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要調動農村經濟能人、大學生、退伍軍人等鄉村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鄉村人才,他們身上具有一般農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質和能力,這種品質和能力使他們有可能成為農村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甚至成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發揮他們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作用。
3)筑巢引鳳,吸引人才返鄉創業。近年來城市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有能力的知識青年,鄉土人才等流失,只留下老人小孩留守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導致大量土地荒蕪,農村發展問題嚴重。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有針對性的,國家加大對農村的重視,開始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力促進農村的發展,農村發展空間巨大,一定要抓住政策的福利,采取積極的引才措施,吸引有志青年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取得實效。
3.3 "文化底蘊: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1)完善鄉村文化基礎設施。文化因素體現一個村的精神風貌,是不可復制的發展因素。文化可以賦予發展持久的動力。要結合當地實際,科學化挖掘現有文化遺產資源,加大保護利用,提煉出文化內涵,與現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開發出相應文化產業,實現文化創收。同時,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村文化服務、農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和體育健身廣場等精神文化生活設施的建設,豐富村民精神生活,增強團結凝聚力。重大時間節點,積極組織開展農民書畫、攝影展、文藝匯演、體育賽事及鄉村地區節慶活動等,為農民群眾搭起展示自我、相互深入交流的平臺,增進彼此感情,和諧社會氛圍,推進和美鄉村建設。
2)重視鄉村社會規范。倫理道德、村規民約是鄉村治理當中不可或缺的治理手段,也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當下市場化的充分發展,物質化利益的過分追求,導致道德禮儀已成為生活的邊緣因素,農村不可避免地遭遇市場化沖擊,鄉村文化缺場、鄉風民俗衰落都是鄉村文化建設短板的重要體現,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普遍存在忽視文化道德建設的問題。為此,要強化鄉村社會規范,即加強德治的教化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作用下,人總是建立在“二人”關系中來評判自身的價值及作用,所以“人情”“面子”,關注他人對自我的評價已是一種為人處世規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加強德治優良傳統,是德治的重要功能,可使村民的道德文化水平得到提升,農村治理水平得到提高,從而實現農村“善治”。
3.4 "綠色宜居: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近些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迅猛,鄉村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環境治理上得到了極大改善,但對照生態宜居的要求,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1)發展綠色農業和綠色養殖。通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來改變鄉村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以現代化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實現增收的同時保證綠色發展。發展庭院經濟,農村院落對于發展庭院經濟有諸多優勢,一是可以自給自足,降低生活成本;二是可以實現生活污水的循環利用,降低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投入;三是可以提高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水平。
2)呵護鄉村環境。鄉村的自然風光是城市再怎么綠化也實現不了的,所以,要保護好鄉村的生態環境,一草一木,有意識地避免資本對農村的過分介入,導致農村的城市化,農村不像農村,城市不像城市。現代化的新農村建設,一定是立足鄉村本土特色的,在不改變鄉村現有自然風光的前提下,突出鄉土特色,突出農民主體,實現村民生活的現代化。另外,要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改善村容村貌,從房前屋后、院內院外到田間地頭,無死角開展衛生整治工作。實施道路農田綠化工程,保護好維護好現有田園風光。此外,要加大環保宣傳力度,不斷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同時還要建立一個鄉村環境保護的長效管理機制,使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一個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3.5 "組織保障:完善鄉村組織建設
1)借助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政策契機,完善村級黨組織建設。健全組織體系架構,強化陣地建設,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先鋒引領,以黨的基層組織為引領,保證發展沿著正確的方向,幫助村級產業發展找到思路,農產品找到市場,人民群眾得到實際利益。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成立村民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確保在農村產業發展中遇到困難能第一時間找到組織,解決實際問題,實現集體有收入、群眾有效益、組織有保障。發揮“能人治村”模式,讓有資財、有能力、有情懷、有威望的人在產業發展上大展身手。通過建立“1+3”的基層組織體系,確保集體有產業,農民有收益,健全長效機制,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群眾更有依靠。
2)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人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鄉村干部雖是最基層干部,職位不高,但是在整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確是關鍵中的關鍵。鄉村干部在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中的責任重大。一是要培養農業經營生產人才。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振興前提,鄉村產業的發展需要有懂農村、懂經營的人才,深入開展村級產業企業改革。二是要培養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引進培育創新人才,開展新業態研發,拓展增收渠道。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育,鄉村工匠培育,結合實際發展特色農產品推銷,傳統工藝手藝傳承。三是培育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包括鄉村教師、鄉村健康衛生專業人才、鄉村文化體育旅游人才和鄉村規劃建設人才等的培育,提升鄉村生活整體品質,吸引更多人投身鄉村振興建設。四是培育鄉村治理人才。加強鄉鎮黨政人才綜合素質提升,進而推動村級黨組織帶頭人、村級黨組織隊伍整體治理水平提升。要強化村級干部隊伍建設,加強現有干部的培養選拔,完善體制機制,致力于培養后備干部。發揮駐村干部的專業優勢,教育引導村派大學生投身鄉村發展,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和特長。五是培育農村科技人員。新農村建設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農業農村工作已不是傳統的農耕方式,要實現農業生產的提質增效,必須有專業的技術人才,從生產經營到加工成品再到市場銷售,建立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最后,發揮各類社會主體在培育鄉村振興人才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高校、職業教育、黨校(行政學院)、企業等獨有優勢,培育新時代鄉村建設人才,致力于新時代鄉村建設有序穩步推進。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是推進農業強國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重點在農業農村,必須有足夠的思想認識,從頂層設計上加以統籌謀劃,科學化政策制定,高效化政策執行,嚴厲打擊防范在鄉村振興工作領域內的形式主義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貪腐行為,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強化對政策法規的教育培訓,從鄉村振興“五大振興”領域有序科學開展,以產業振興為條件,壯大村集體經濟,使農民有切實的經濟收益;人才振興是關鍵,所有的工作都是以人的發展為最終指向的,必須發揮好現有人才作用,鼓勵引進大學生及鄉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文化振興是精神支撐,經濟基礎確保發展的動力,文化則確保發展的延續性和正統性;生態振興是對美好生活環境的追求體現;組織振興是保障,鄉村發展缺不了強有力的組織陣地,發揮黨組織堅強引領,確保鄉村振興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行。新時代新征程,需要我們戮力同心,以黨的方針政策為指引,共同推進農業強國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
參考文獻:
[1] 袁金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著力點[N].學習時報,2017-11-06.
[2] 郭翔宇.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和戰略部署[N].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2018-01-01.
[3] 習近平.全面決勝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458.
[4] 2019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報告[R].2019.
[5] 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會議報告[R].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