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中山市鄉村振興發展成效比較顯著,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山市要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5個重點任務,通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激發農民創造力、推動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和充分調動華僑華人積極性等路徑,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
關鍵詞:新時代;中山市;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推進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9-0159-04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not only a major strategy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Zhongshan Cit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it also faces som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Zhongshan City should focus on the five key tasks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 By adhering to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stimulating the creativity of farmers,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fully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overseas Chinese, we will speed up the pa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new era; Zhongshan C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tasks; promotion path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已然成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工作中的一個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1]”鄉村振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息息相關,必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上邁進,提高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與農民的生活水平,為共同富裕的實現而助力。
1 "中山市的鄉村發展現狀
中山市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并依據國家、省關于鄉村振興的規劃要求,制定了《中山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山市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中山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等政策文件,深入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1.1 "城鄉結構不明顯,實現鄉村振興指日可待
中山市的行政區域管理方式與一般地級市不同,是地級市直接管理鎮街,缺少區縣級行政架構,鎮街成為中山市產業發展的支柱,注重發展鎮區特色產業,形成了“專業鎮經濟”。行政區域的特點也是導致城鄉發展差異小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山市的城鄉發展的差異程度小于全國水平,以2021年為例,全國城鄉居民收入比2.5,廣東省2.46,而中山市則是1.44。中山市農村綜合改革取得重點突破,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能級顯著提高,制定了組團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了五大組團的空間結構,組團內各鎮區產業結構互補、空間布局融合、公共設施與服務平臺共建、生態環境同治,形成了以人為核心的城鄉共建共享的局面。中山市的城鄉結構不明顯,有利于打造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中山樣板,為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1.2 "農業產業現代化進程加快,但產業現代化問題依然突出
構建“一區一帶多節點”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格局是中山市推動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有力措施。“一區”是建設優質水產集聚區。中山市以西江沿線養殖帶為重點區域構建了10萬畝(1畝約等于667 m2)優質水產養殖區,創建了國家和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個以上。水產養殖品種不斷優化,涵蓋“四大家魚”、脆肉鯇、桂花魚等品種,并實施“種業興漁”戰略,選育推廣優質、高效、安全的水產養殖品種,提升水產養殖良種化水平。“一帶”是發展特色花木經濟帶。中山市以古神、沙古公路沿線地段為核心,發展食用花卉、綠化苗木等,形成集展覽、生產、交易、休閑旅游和科研于一體的百里花木長廊產業帶,建設特色花卉產業基地、花卉苗木品種展示基地,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覆蓋全市、聯通世界的花卉苗木交易平臺。“多節點”是打造多個特色農業發展節點。立足全市農業資源狀況,大力發展特色水稻、水果、蔬菜等農業。結合水稻生長習性發展觀光與創意農業,發展脆肉龍眼、神灣菠蘿等本地特有品種,并積極培育一批品牌蔬菜生產企業,建設蔬菜生產基地。但是現在中山市農業產業對標現代化目標還有不少差距,在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推廣等方面存在不少難題,農業數字化發展仍需加快,鄉村產業發展的用地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
1.3 "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但人才隊伍質量需要提升
中山市制定了相關政策與制度,積極組建由農民、大學生、專業技能人才及社會人才構成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具體而言,一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中山市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認定管理、生產經營、社會保障和退休養老“五位一體”的制度體系,構建市—鎮區—村三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進行精準化培訓。二是加強與高校合作,培養與引進大學生。中山市與高校合作開設關于服務鄉村振興的專業與課程,培養農業技能人才,并通過“香山人才計劃”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此外制定了對中山市戶籍大學生的“雛鷹歸巢”“返家鄉”政策,鼓勵大學生服務家鄉。三是培植鄉村技能人才。中山市設立“鄉村振興技能人才服務站”,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人才培訓,如南粵家政、粵菜師傅、黃圃臘味工藝人才等。四是鼓勵社會人才參與鄉村振興。中山市積極引導醫生、教師、農業科研人員和文藝工作者等服務鄉村建設,支持企業家在鄉村投資,并鼓勵退休黨員干部、工商界退休人士到鄉村發揮余熱。然而人才隊伍在質量方面,尤其是將技術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有待提升。
1.4 "農民生活水平持續穩步提升,但農村居住環境整治需持續鞏固
全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升農民精神面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是中山市促進農民富裕富足的有效途徑。中山市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等工程,支持農民在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中就業,并推進“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大園區、小農場”等新型產業經營模式。在農民精神面貌方面,中山市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學習教育和“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宣傳活動,以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鎮街(村)史館、家風家訓等文化場館,深入挖掘民間藝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具有嶺南特色的活態文化。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山市完善了鎮村之間的公路,實現村村之間通公路,加強了農村防災減災設施,在三角鎮、火炬開發區等地區建設和提升了防洪海堤。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方面,中山市改善了農村就醫環境硬件設施,加強了農村區域性的敬老院建設,完善了社會組織參與救助農村困難群眾等方面的機制與渠道。但中山市農村居住環境仍需持續地改善,農村生活污水、農村河道污染等問題仍然影響著農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中山市實施的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理體系、農村廁所革命等工程需要進一步推進。
1.5 "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完善,但服務水平仍需提高
鄉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鄉村的核心力量,是引領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中山市歷來重視鄉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近些年來黨組書記結構明顯優化,“兩委”班子成員的學歷得到提升,而且年齡也呈下降趨勢。中山市實行黨建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強化村級黨組織對于鄉村各項工作的領導與管理,構建了黨建促進鄉村振興的機制,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同時中山市常態化開展了黨組織排查整頓,以確保基層黨組織能高效地開展工作。為保障基層自治,中山市全面落實村民委員會和民主評議制度,在鄉村治理中采用清單制、積分制的方式鼓勵農民參與鄉村振興。中山市印發了《中山市村(居)民會議和村(居)民代表會議制度指引》,指導和規范基層黨組織開展鄉村治理。在一系列的措施實施下,中山市的全部鄉村達到了“民主法治村(社區)”的標準,鄉村治理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鄉村的黨組織書記的政治擔當與責任意識不足,工作能力較差,進而導致聯系服務群眾的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加強領導力。
2 "中山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
2.1 "多舉措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目標[2],其為鄉村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中山市需要制定多種舉措來促進產業振興,具體如科技賦能農業生產、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實施農業數字化等。首先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產量與農產品質量。中山市與高校、科研院所、科學技術公司等機構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搭建產學研平臺,圍繞中山市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等特有產品開展研發,培育優質的品種,把科技賦能到農產品之中,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是組建農業技術推廣團隊。農村的很多農民對農業專業知識比較缺乏,農業技術推廣勢在必行,中山市應選取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與具有豐富農業實踐經驗的農民組成農業技術推廣團隊,實施“農業技術下鄉行”活動,為農民送去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最后是推動農業數字化發展。農業數字化是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可以優化農業治理結構,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山市應加強農業數字化建設的進程,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充分激發農業的生產與銷售活力,提高農民數字化能力,使農業發展與時代潮流相符合。
2.2 "多渠道服務鄉村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需要各類人才的助力,而人才“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與關鍵”[3]。中山市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從多渠道提高其質量。首先,加強人才的專業培訓。中山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根據不同鎮區的產業類型,制定相應的培訓內容,如“脆肉鯇計劃”“黃圃臘腸行動”等等,邀請相關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農業高校的專家,為農民傳授專業的農業知識,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術能力。其次,積極與職業院校開展合作。職業院校重視技術的應用,中山市應加強與職業院校的交流與合作,聚焦鄉村人才的需求,采用訂單式的培養方式,讓鄉村人才在職業院校學習專業的鄉村治理與鄉村生產經營的知識,進而提高鄉村人才的質量。最后,構建鄉村人才交流平臺。中山市搭建區域性的鄉村人才交流平臺,讓鄉村人才能通過平臺與其他地區的鄉村人才組成合作共同體,不斷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
2.3 "多維度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是鄉村全面振興的精神支撐,是鄉村振興的“根”與“魂”。中山市鄉村文化振興應從國家層面、地區層面、鄉村層面3個維度開展。首先,在國家層面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山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之中,引導農民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針對性地提高農民的思想政治素養,同時也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用文化凝聚農民建設鄉村的精神力量。其次,在地區層面要繼承嶺南特色文化。中山市地處嶺南文化圈,鄉村文化建設必須融入嶺南文化,并以民俗活動、民間藝術、手工技藝等文化形態展現在鄉村之中。最后,鄉村層面要結合鎮區特點構建獨特的文化面貌。中山市根據鎮區特色產業、文物古跡,打造鄉村文化產業,如小欖菊花會、沙溪涼茶、崖口飄色和神灣菠蘿文化節等,以特色擴大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形成濃郁的文化氛圍。
2.4 "多方面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構成部分,推動鄉村生態振興順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4]。中山市鄉村生態振興應從污水與污染物處理、建筑改造、垃圾分類治理等方面開展。首先是加強農村污水與污染的處理。中山市應建立嚴格的污水處理監控制度,保證企業的污水處理達標,禁止污水流入農村,防止農村飲用水源受污染,同時也要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程,健全農村污水監管機制。其次是持續開展農村建筑改造工程。針對農村危舊房屋、亂建或違章建筑、露天廁所及廢棄牲畜欄等建筑進行拆除,規范農村房屋等建筑物的布局,整治房屋外立面,結合嶺南文化營造鄉村建筑特色風貌,讓鄉村的面貌“靚”起來。最后,對鄉村垃圾進行分類治理。根據鄉村現有垃圾的類型,中山市投放垃圾分類的垃圾箱,引導農民對生產與生活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并實行積分獎勵制度,對垃圾分類表現優秀的人員授予榮譽稱號,進而激勵更多的農民自覺地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
2.5 "多方式加強鄉村組織振興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必須抓住組織振興這一“牛鼻子”,切實保障和引領好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5]。中山市組織振興要從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法治與農民自治相結合、塑造“頭雁”3個方面著手。首先,優化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山市堅持“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加強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以黨建工作為中心帶動鄉村建設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并不斷提高鄉村基層黨建工作的質量。其次,形成鄉村法治與農民自治的機制。中山市在鄉村開展法律宣講活動,提高農民法治思維,建立村民民主管理的制度,實行村務公開措施,讓每個農民都可以參與鄉村治理事務,形成法治與自治相融合的機制。最后,塑造鄉村“頭雁”。農村黨組織書記是鄉村的“領頭雁”,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中山市要持續提高農村黨組織書記的政治素養、履職能力,監督黨組織書記做到服務為民,制定詳細的考核制度,使黨組織書記成為具有真心為民、真才實學的人。
3 "中山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3.1 "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
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是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內在規定和重要保障[6]。中山市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堅持貫徹和落實黨對鄉村振興的政策文件精神,各級黨組織要把鄉村振興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落實各級黨組織的任務分工及監督機制,使各級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能凝心聚力,引導各種社會力量為鄉村振興助力。特別是要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對于鄉村振興的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處于鄉村振興的一線陣地,與鄉村、農民聯系緊密,能及時把握鄉村發展的新動態,了解農民對于鄉村振興的需求,服務于鄉村振興的最前沿,因而農村基層黨組織對于鄉村振興而言尤為重要,要提高其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樹立較強的責任心,及時處理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
3.2 "激發農民對鄉村振興的創造力
農民是鄉村振興中的主角,其主體能動性的發揮直接影響鄉村人才振興的推進及效果[7]。中山市應重視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種措施激發農民的創造力。首先,政府為農民增權賦能。中山市建立民主協商平臺,引導農民表達自身對鄉村建設的意見,通過民族協商的形式制定鄉村振興的規劃,讓農民意識到鄉村振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其次,以相關利益激發農民參與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成果應惠及到每一位農民,以成果權益聚集農民,激發農民投身于鄉村振興的事業中,為鄉村振興發光發熱。最后,增強農民公共責任意識。鄉村是大家的鄉村,每一位農民都是鄉村中的一份子,農民在考慮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維護鄉村的公共利益,鼓勵農民從鄉村建設的整體角度追求鄉村公共利益最大化,從而使鄉村發展得越來越美好。
3.3 "推動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和重要保障[8]。中山市應推動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合理有效地治理好鄉村。首先,提升鄉村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能力。基層黨組織、村委會、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要明晰自身的責任,發揮好自身的優勢,協同合作治理鄉村,不斷地提升協同治理的能力,使鄉村建設在多元主體共同作用下進行,確保鄉村振興適合鄉村發展的實際需求。其次,使用現代化的治理方式。目前的社會處于數字化時代,鄉村振興的發展要緊跟時代潮流,運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治理鄉村,以更好地服務鄉村建設。最后,完善鄉村治理的法律法規。中山市制定符合地區鄉村振興發展的法律法規,規范鄉村建設中的各種事項,引導農民自覺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推動鄉村治理法治化發展。
3.4 "充分調動華僑華人建設家鄉的積極性
華僑華人助力鄉村振興,除因為他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責任意識外,相關部門的動員引導和政策激勵,以及華僑華人自身需求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9]。而中山市是著名的僑鄉,應利用華僑華人這一資源優勢,采取相應的策略調動華僑華人建設家鄉的積極性。首先,制定完善的政策。中山市根據本市華僑華人的地域、年齡分布等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優惠政策,為華僑華人建設家鄉提供政策支持。其次,搭建華僑華人交流平臺。中山市通過設立華僑華人交流日、華僑華人社會團體等形式,把華僑華人匯集到一起,鼓勵他們以團體的形式助力鄉村振興。最后,厚植華僑華人的鄉土情懷。人們都有思鄉情結,中山市應實施厚植華僑華人鄉土情懷的措施,促進華僑華人以家鄉之情帶動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論“三農”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2.
[2] 楊忍,張昕,林元城.農業型專業村地域類型分化特征及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啟示——以廣東省為例[J].經濟地理,2021,41(8):34-44.
[3] 黃敦平,周迅.鄉村人才振興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6(2):34-38.
[4] 王聞萱,王丹.新時代扎實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的三維論析[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23,46(2):52-58.
[5] 李然.試論組織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科技,2022(7):35-37.
[6] 劉儒,劉江,王舒弘.鄉村振興戰略:歷史脈絡、理論邏輯、推進路徑[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2):1-9.
[7] 劉鎮,周柏春.新發展階段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意義、挑戰與路徑[J].百色學院學報,2022,35(6):115-121.
[8] 李佳琦.鄉村振興戰略下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J].農村實用技術,2023(1):69-71.
[9] 張賽群.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助力鄉村振興——以閩浙重點僑鄉為研究中心[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6):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