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以來,監管部門連續三次表達對醫療反腐的行動和決心,我國醫藥反腐風暴再次升級。8月以來,每天都有醫療系統干部落馬的消息被通報。公開信息顯示,本輪醫藥反腐不僅要嚴查醫藥代表,醫院也開始查科室、查醫生。截至8月12日,今年全國至少已有176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近期,多名醫保領域的領導干部陸續落馬,全國醫藥領域反腐敗正快速向多個細分領域推進,駛入深水區。(紅星新聞)
醫藥反腐風暴雷霆行動,大快人心!據不完全統計,山東、天津、江蘇、新疆、江西等省份的藥監部門在近期召開了相關會議。至少有20個省份監管部門和紀委監委就反腐問題發聲,要求深入開展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醫藥腐敗觸目驚心!一場醫藥反腐風暴已席卷20省份,這是近年來最猛烈的一次大面積反腐。近日,隨著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視頻會議的召開,一場針對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反腐風暴正式拉開序幕。
醫藥領域腐敗問題觸目驚心,不反腐不得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170多名各級醫院院長、書記落馬,在反腐風暴下,不少藥商贊助的醫學會議被取消。中央紀委、監委網站曾曝光,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以3520萬元購入一臺醫療設備,院長楊文俊竟然吃掉高達1600萬元的回扣。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院長羅勇被查出收取設備代理商高額回扣,涉案金額近3000萬元。砍掉回扣款和虛增的藥物設備價格轉嫁后,這家醫院的人均就醫成本下降了1400多元。
開展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治理,既是為了揪出醫蠹,更著眼于凈化醫療生態,為整個系統正名。海南省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涉嫌違紀違法人員。貴州省紀委監委召開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對配合開展集中整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強化震懾糾治并舉,緊盯“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人員,深挖徹查權力尋租、利益輸送、以權謀私等違紀違法問題,集中力量查處一批典型案件,懲治一批腐敗分子,形成強大聲勢和震懾……
有人說,為什么醫藥分開了,實行政府采購了還有吃回扣的腐敗利益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博弈。這就是資本的逐利性告訴我們,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得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醫療設備、藥品、耗材采購當中有很大的利益博弈空間,管理上還有漏洞,所以就有了腐敗的利益交媾。有人說, 防止醫生吃回扣腐敗有兩個最好辦法:一是提高手術費,二是提高醫生收入。其實這也是異想天開。手術費再高,醫生工資再高,也有貪婪的時候。為什么醫生吃回扣屢禁不止,是因為難發現和處理難。醫生吃回扣,只能是違紀,構不成犯罪,我國刑法中沒有明確規定,并且普通醫生不屬于刑法意義上的“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因而不能夠成為受賄罪的主體。所以最多是違紀,發現了最多是個處分,退回回扣,沒有發現就大賺。如果把醫生吃回扣,納入受賄罪,那么違法成本提高了,醫生吃回扣的膽子就會小了。
為什么一些西方國家醫生不敢吃回扣?因為醫生格外珍惜自己的名譽。如果收受回扣,輕則被記入檔案,終身蒙羞;重則被終身吊銷執照,丟掉飯碗。在這樣的制度下,很少有醫生鋌而走險。所以杜絕醫生拿回扣,最好的辦法是依法治理,提高違法成本,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同時重在加強權力監督。18世紀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不斷健全長效機制,堅持常抓不懈,做到力度不減,才能用制度約束權力。反腐風暴是刮骨療毒,但要讓醫藥領域風清氣正,后續的改革措施還得跟進,以徹底鏟除腐敗土壤、去腐生肌,這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