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河北省衡水市創新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市縣同創”活動,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大力實施“法治政府建設提質增效行動”,不斷提升市域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新高地,衡水市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連續4 年全省第一,衡水市阜城縣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故城縣、景縣被命名為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底部基礎和前沿陣地,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石和關鍵環節。依法治縣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實踐,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衡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對照河北省促進依法治縣規范化建設28項措施認真梳理歸納,明確工作思路,狠抓縣域法治落實,夯實法治根基,提煉出“固本、強基、活血、通絡”8字總體思路和工作原則,打通法治建設“最后一公里”。
“固本”明確責任推進依法執政
“固本”,即抓好第一責任人履行法治建設職責,完善議事、決策各項機制,推進依法執政。近兩年來,衡水市委依法治市辦公室深入推進省委依法治省辦公室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動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意見》全面落實,要求縣級層面也要建立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并將這一內容作為領導干部述法的重要內容。
做好并抓好法治建設中的“關鍵少數”,成為衡水市黨政領導干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饒陽縣委書記、縣委依法治縣委員會主任張雙翼第一時間對省委依法治省辦《關于加強全面依法治縣規范化建設的若干措施(試行)》進行了批示。2023年1月,饒陽縣委常委會專題聽取2022年法治饒陽建設情況匯報,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3月,饒陽縣委常委會聽取了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縣人民法院和縣人民檢察院五部門2022年度法治建設情況匯報。
衡水市冀州區制定領導干部學法計劃,以“三級干部進黨校”為抓手,豐富“周三夜學、周末課堂、冀州發展大講堂”載體,進行系統培訓。今年以來,冀州區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開展5次集中學法,舉辦科級培訓班1期,培訓科級以上干部200余人次。同時,冀州區加強鄉鎮法治建設,出臺了《關于建立全面依法治區區委常委包聯鄉(鎮)制度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法治建設的意見》等,明確區委常委包聯鄉鎮法治建設6項任務,指導10個鄉鎮設立全面依法治鄉(鎮)委員會及其辦公室,382個村建立村黨支部書記法治建設職責清單。
棗強縣制定了《棗強縣2023年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要求承辦單認真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程序的同時,制定了《棗強縣司法局關于規范合法性審查流程工作的提示函》,以規范審核程序,明確審核職責,提高審查質量效率,要求行政機關作出重大行政決策前,應當進行合法性審查,同時要求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充分發揮在重大行政決策中的作用。
“強基”夯實依法治縣工作基石
“強基”,即注重抓好鄉、村兩級法治建設。鄉、村是依法治縣工作的基石。衡水市委依法治市辦公室圍繞基層普法、鄉鎮綜合執法、法治鄉村建設、發揮司法所作用以及做好人民調解等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
深州市持續深入開展全民普法活動,印發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每月一主題普法實施方案等文件,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人心,組織開展“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普法活動;創作《漫“話”民法典》《普法之花·深州綻放》等群眾性法治文化作品;完成全市1795名鄉村“法律明白人”遴選、培訓、考核、頒證、授徽等工作。
阜城縣著力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充分發揮西馬法治片區的示范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推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取得新成效,今年4月,全省普法依法治理暨示范創建現場推進工作會議在該縣召開。同時,阜城縣深入開展“楓橋式”司法所創建活動,選定古城、碼頭兩個司法所為創建單位,嚴格標準、細化任務、狠抓落實,扎實做好創建各項工作,目前已順利完成了省司法廳的核查。
冀州區出臺《關于加強法治督察工作的實施意見》,實現依法治區辦對各鄉鎮各部門法治建設督察有章可循。今年以來,冀州區成立6支督察小組,先后開展了5輪法治督察。督察范圍涵蓋道路交通、農業農村、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8個重點領域42個執法部門,完成查糾整改問題3類10項,切實提高了鄉鎮綜合執法水平。
“活血”激活法治隊伍整體活力
“活血”,即完善考核,調配力量,加強培訓,激活法治隊伍整體活力。加強隊伍建設、激發人員熱情和活力是開展任何工作的關鍵。衡水市委依法治市辦公室在指導、推進依法治縣工作時反復強調加強法治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各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采取了相應措施,在推進依法治縣深入開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能動性。
桃城區加強全面依法治區工作考核。在第五次區委依法治區委員全體會議上,審議通過了《衡水市桃城區全面依法治區工作考核方案》,經過認真組織實施,5個鄉鎮和25個區直單位獲得優秀等次,發揮了典型帶動作用。
深州市委依法治市辦公室于2022年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成立鄉鎮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建設,截至目前,全市17個鄉鎮均成立了全面依法治鄉(鎮)委員會及辦公室,市司法局下派7名公務人員,充實依法治鄉(鎮)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力量,為基層法治建設注入了強大活力。
深州市構建法治隊伍能力提升體系,聚集行政執法人員能力提升,開展全市行政執法人員專項清理工作,加強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全市行政執法人員培訓,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尤其注重在鄉鎮和市政府組成部門領導班子中配備具有法律專業背景或相關工作經歷的成員,截至目前,鄉鎮配備率達100%,政府組成部門配備率達92%。
景縣組織開展全縣模范調解員、模范調委會評選活動,在全縣范圍內評選出16名模范調解員、16個模范調委會、1名人民調解建設模范個人,發揮先進典型的模范引領作用,不斷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同時,景縣強化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召開全縣法律服務工作會議,進一步加強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監管工作,規范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行為,推動全縣法律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通絡”強化統籌協調打通壁壘
“通絡”,即打通法治建設工作中部門間“堵點”和“梗阻”,提高整體工作質效。
衡水市委依法治市辦公室加強統籌和協調各縣市區,打通縣、鄉、司法機關、執法部門之間“堵點”和“梗阻”,推進法治建設工作“1+1>2”的效果。
各依法治縣(市、區)辦積極落實,取得了較好效果。景縣打造“公證+檢察”工作新模式,在充分保障被害人、犯罪嫌疑人雙方訴訟權利的基礎上,在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下建立“公證+檢察”新模式,為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辦理賠償保障金提存公證,促進司法資源高效配置。
饒陽縣構建“124+”矛盾糾紛調解體系,即:成立“1個中心”——饒陽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組建“2支隊伍”——法律專家隊伍、心理專家隊伍;構建“4個對接”——公調對接、檢調對接、訴調對接、訪調對接;“+”即多維度工作延伸。通過建設這一體系,筑牢了糾紛排查化解基石,有力推進了法治饒陽、平安饒陽建設。
桃城區紀委與區司法局聯合對全區重要的行政執法單位進行督察,重點就“任性執法、暴力執法、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運動式執法、一刀切執法”進行了專項督察檢查,對“三項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這種督察、檢查模式增強了監督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