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工作是浙江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抓手,體現了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核心理念,彰顯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德清縣按照“統籌協調、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總體要求,推動城鄉風貌全域綜合整治,打造具有德清特色的城鄉風貌樣板區。德清縣打造城鄉風貌樣板區的實踐,對各地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深入推進城鄉融合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 城鄉融合;城鄉風貌;共同富裕;鄉村振興
當前,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破解城鄉發展困境,對于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近年來,針對美麗浙江建設仍存在的條塊分割、缺乏系統性等問題,浙江省委省政府以迭代升級、系統治理和整體提升為切入點,不斷補齊城鄉統籌建設各項短板,力圖從自然、文化和建筑三方面的整體提升,構建浙江城鄉風貌“新時代富春山居圖”。德清在以往戶籍制度、農村產權、多規合一、農地入市、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以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為契機,統籌推進美麗縣城、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率先實施“全域化”樣板創建行動。筆者擬通過對德清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實證研究,對其理念、路徑、成效等進行探析,為更多縣域開展城鄉風貌整治提升提供實踐借鑒,并為德清進一步發揮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聯動效應提出對策建議。
一、浙江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生成邏輯
城鄉風貌整治提升作為浙江“千萬工程”“小城鎮綜合整治”“美麗城鎮建設”之后的迭代升級工程,它的生成是浙江城鄉發展長期演進的成果。為全面理解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生成邏輯,需要把握其理論邏輯、價值邏輯和實踐邏輯三個維度。
(一)理論淵源:對城鄉融合發展重要論述的繼承發展
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是在已有相關理論經驗指導下與時俱進發展的產物。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以工業為主導、城鄉兼顧、協調發展的城鄉統籌發展理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對于城鄉統籌發展的理論探索更加深入,從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城鄉互動”理論,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城鄉協調”理論,再到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城鄉統籌發展”理論以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戰略思想,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理論在不斷契合時代發展需要中豐富發展。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是對黨的歷代領導集體關于城鄉發展理論的彰顯,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的具體實踐。
(二)價值意蘊: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積極回應
城鄉風貌整治提升是在浙江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過程中,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進行積極回應的產物。浙江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中致力于打造的新時代富春山居圖,是浙江城鄉融合發展邁入新征程的體現,更是對彌補當前城鄉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決心的彰顯。作為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在精神富裕上的一個重要切入口,城鄉風貌整治提升通過對原有“美麗工程”的集成推動和迭代升級,對城鄉居民物質生活需要以及精神生活需要進行雙重關照。
(三)現實基礎:對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工程的迭代升級
面對新型城鎮化的時代要求以及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浙江從完善生活、豐富文化、推動治理、提升產業等各方面出發不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在浙江的落實落深。具體而言,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中,浙江通過促進城鄉之間“地、人、錢”要素的有機協調、優化城鄉空間布局等推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提出,既是為了進一步深化延續城鄉面貌,也是為了通過自然、文化和建筑三方面的整治提升,形成更具融合性城鄉面貌,從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迭代升級,并使城鄉面貌成為浙江“重要窗口”的重要展示。
二、德清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探索實踐
自2021年浙江正式開啟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以來,德清牢牢把握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和未來社區、未來鄉村、美麗城鎮建設的契機,通過“整合生態空間、打破行政邊界、統籌設施供給、差異聯動發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德清特色的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縣域實踐路徑。
(一)加強環境整治,打造美麗大花園
近年來,德清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整體大美、浙江氣質”的全省城鄉風貌“新時代富春山居圖”的部署要求,持續推進“千萬工程”、美麗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在保護城鄉整體風貌格局的基礎上,為城鄉風貌建設擦亮全域美麗大花園的生態底色。
自開展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以來,德清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生態保護系統化、環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質化、城鄉區域一體化,深挖各區域在歷史人文、建筑風貌、自然空間、智慧未來、社會形態等方面的特點,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全面推進9個風貌區、6個未來社區、9個美麗城鎮的建設,致力于打造共同富裕的德清樣本,風貌提升的全省標桿,全域大美的“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二)堅持文化自信,增強風貌辨識度
在開展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實踐中,德清以“整體大美、浙江氣質”為風貌提升的主線,通過彰顯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文化底蘊,深入挖掘城鄉風貌的文化內涵,不斷傳承城鄉發展的文化基因,提升城鄉文化價值,切實提升風貌內涵。
德清在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推進過程中,將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現代風貌的營造有機結合,不斷彰顯文化特色內涵“底蘊度”,增強德清城鄉風貌文化辨識度。如乾元鎮在城鄉風貌整治過程中,充分提煉傳統建筑、歷史街區的“書香”“里弄”等文化符號,通過高標準改造國學圖書館、非遺館、俞氏文化紀念館等9處文化場館,在構建城鄉風貌新畫卷的過程中,留住歷史記憶,增強文化自信。
(三)注重系統治理,發揮整治聯動效應
在推進“全域化”整治提升的基礎上,德清將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同未來社區、未來鄉村、美麗城鎮以及老舊小區改造等重點工作協同推進,持續加強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工作聯動和集成展示。
因地制宜推進城鎮、村莊“抱團發展”,促進資源互補、系統集成,確保“全域化”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持續升級。如雷甸鎮在打造城鄉風貌產業轉型活力精致樣板區的過程中,打通13個場所、12個村社、全鎮5套信息系統,為城鄉風貌整治提升構建了集成化基層治理新模式。
三、德清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現實困境
城鄉風貌整治提升是打造“整體大美、浙江氣質”和“城鄉融合、共富共美”格局的重要抓手,但是基于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尚處起步階段,因此在打造一批風貌特色化、服務現代化、手段數字化的城鄉風貌樣板區的實踐中面臨一定的困難和短板。
(一)多元共治困境:共同體意識有待培育完善
德清在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過程中,始終堅持統籌各部門資源要素,強化部門之間的聯動,確保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和未來社區建設等工作在各部門工作中得以體現和加強。但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深入推進不能僅僅依賴于政府單方面推動,形成多元主體聯動參與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工作是德清當前在城鄉風貌整治提升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城鄉居民在整治提升過程中的共同體意識培育為例,廣大城鄉居民作為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受益者,其對于參與城鄉風貌共建共享的意識并不清晰,其作為城鄉風貌整治提升過程中重要參與者的角色意識有待進一步培育提升。
(二)人才供給困境:人才隊伍實力亟需增強
德清全面提速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和未來社區、未來鄉村等建設行動的實踐,證明了專業型高素質人才同打造城鄉風貌整治提升效果有著高度的相關性。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城鄉風貌在提升過程中,人才供給與配置上尚未實現城鄉之間的均衡化。如在法律法規的制定以及文件政策的實施中,對提升城市風貌的人才的支持力度仍超過對鄉村相關人才的培養。仍有大量的鄉村在提升鄉村風貌的實踐中缺乏相關的人才保障,或者在政策與制度上雖然有著安排,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缺乏資金的保障而難以有效推進。
(三)融合層次困境:城鄉融合層次尚需延伸維度
從德清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實踐的整體來看,德清在整治提升過程中對城鄉融合程度的延伸仍面臨系列問題。從橫向角度分析,城鄉之間在功能、產業、治理等方面的融合仍需進一步提升,即使在德清西部民宿旅游業較發達的地區,農村各類要素與城區之間的聯接度仍需加強;從縱向角度分析,由于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在德清乃至全省開展時間較短、尚處起步階段,城鄉之間在風貌整治提升過程中短期探索實踐和長久有效機制之間的銜接和融合還不夠。
四、德清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實踐對其他縣域的啟示
德清聚焦“共同富裕”,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聯動未來社區、未來鄉村、美麗城鎮等重點工作,全面實施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全力以赴打造浙江“新時代富春山居圖樣板區”的實踐,為各地如何將城鄉風貌打造成為共同富裕的標志性成果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一)強化價值引領,提升城鄉風貌
多元主體參與是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的一大特點,在打造風貌樣板區的具體實踐中,必須強化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共同體意識。通過自上而下、由外而內的系統化、全方位、持久性的宣傳,對城鄉風貌整治提升以及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宣傳說明,使參與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各主體能夠在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提升對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價值認同感。通過“共建共享”理念的價值引領,激發廣大城鄉居民對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的認同感、參與感,使得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能夠形成內生動力。
(二)夯實隊伍基礎,加強人才保障
要打造一批典型意義大、示范引領性強、百姓認可度高的城鄉風貌整治提升項目,就必須培養造就一支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才隊伍。通過政府政策扶持、社會力量自發組織、城鄉居民積極參與等途徑,促使城鄉發展能夠有一支堅強的人才隊伍作為保障。
(三)推進城鄉融合,打通城鄉共榮
城鄉風貌整治提升過程中要實現城鄉之間的深度融合,就是要補齊城鄉之間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治理體系等方面的落差與斷檔,從而有效打破城鄉之間在發展過程中的壁壘。首先,通過加大鄉村科學技術的投入力度,培養造就一支具有專業技術支撐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鄉村與城區的融合提供新活力;其次,通過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合理有效地利用鄉村生態資源,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參與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后,因地制宜地推進城鎮、村莊“抱團發展”,促進城鄉資源集成互補,形成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有機生命體”,進而實現城鄉融合、共富共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2]袁家軍.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J].政策瞭望,2021(06):11-20.
[3]劉磊,王祖強.未來鄉村實驗區建設的對策建議[J].浙江經濟,2020(12):38-39.
[4]黃祖輝.未來鄉村與共同富裕[J].中國鄉村發現,2021(03):18-21.
[5]俞濱洋,曹傳新.新時期推進城鄉規劃改革創新的若干思考[J].城市,2016(04):9-14.
(作者單位:中共德清縣委黨校)
【責任編輯: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