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圖圖案簡潔有力,形象大氣,不僅是中式審美的體現,也蘊含了深刻的哲理,更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飾是文化的載體之一,文化是首飾的靈魂,探索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對于新時代傳承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非常有必要。目前關于太極圖在首飾設計中應用的研究較少或者比較淺顯。本文首先介紹太極圖的定義、來源和含義,然后根據資料,整理并列舉了太極圖在古代和現代裝飾方面的應用,總結其在珠寶首飾設計中應用的思路,最后通過親身實踐,深入探索傳統太極圖的精神內涵及其與現代首飾設計的有效結合。
一、太極圖的定義與來源
太極圖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圖式,是一種圖案化的宇宙世界觀,意為派生萬物的本源。太極圖是中國吉祥符號中很重要的一個基本圖形,由黑白兩個魚形組成。古人用這個圖式來表示事物相生相克、循環往復以及天地、日月、陰陽的構成和演變規律。
關于太極圖的起源有以下四種觀點:觀點一認為太極圖起源于遠古時代伏羲根據河圖和洛書圖研創的簡易圖,這種說法在古代典籍中有廣泛記載;觀點二認為太極圖的靈感源自于新石器時期陶器上常見的輪紋、旋渦紋和魚紋等紋飾;觀點三認為太極圖起源于東漢魏伯陽所作的《周易參同契》;觀點四認為太極圖為宋代前后的大師(如北宋周敦頤、五代宋初的陳摶、宋元之際的佛徒壽涯等人)所繪。個人比較贊同觀點二:人類據水而生,因水崇拜衍生出紋飾(輪紋、旋渦紋和魚紋),由具象到抽象變化,慢慢演化成太極圖的形象。
二、太極圖的陰陽觀
太極圖代表了事物的內部構成,以及在運動過程中陰陽力量的轉換和制約的關系。
太極圖中心為一條S形曲線,將整個太極圖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代表陰,一部分代表陽,這寓意著任何事物都是由陰陽兩部分構成的,兩個部分互相獨立又互相聯系,共同構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是平衡、穩定的,但是平衡和穩定的前提是內部結構有中性的力量來維持,這代表著陰和陽是互相生成的,既對立又統一,兩者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保持均衡。
太極圖的兩部分看起來就像兩條抽象的魚,一條是白魚、一條是黑魚,因此太極圖又叫“陰陽魚太極圖”。兩條魚的眼睛互為相對的顏色,陽魚中有陰魚眼,陰魚中有陽魚眼,這代表著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陰陽魚都是頭大尾小,大頭代表強勢,小頭代表弱勢,這寓意著內部強弱勢力的轉換和物極必反的特性。太極圖兩部分是頭大尾小,整體呈現旋轉狀,也寓意著任何事物都要經歷從生長到成熟,再到衰敗消亡的過程。
太極圖所展現的陰陽論代表了古人對宇宙的理解方式,反映了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和運動規律。事物在它的主宰下運動、變化、發展,以旋轉為形式,以“中氣以為和”的圓融為運動規律。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日月交替等皆可以用太極圖的陰陽變化來解釋。
綜上,太極圖的陰陽論主要表現為陰陽的三種關系:一是陰陽為一體,陰陽在一起,“中氣以為和”,共同組成一個圓;二是陰陽從弱到強,互相轉化,彼此獨立又彼此制約;三是陰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陰陽的轉換互為能量。太極圖的圖形可以為我們提供設計素材,而太極圖的含義可以為我們提供設計思路。
三、太極圖的審美內涵
(一)太極圖“圓”的審美內涵
太極圖整體是個圓形,而圓是中國傳統審美哲學的代表。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太陽是圓的、滿月是圓的,圓代表了圓滿,也代表古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圓由曲線構成,平緩和諧、沒有缺陷,給人一種圓滿自足的感覺。圓代表一種韻律流動的美感,擁有和諧委婉的氣質。圓是一個完美的符號,既實又虛,代表了無限的意境和想象。圓寓意圓滿、美滿、和諧、幸福等,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傾向、審美哲學,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
太極圖中的圓還具有另外一層含義,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道,意為無形無相的原始物質,隨著運動和變化,它由散而聚,由隱而顯,由無到有,生而為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二”寓意陰陽,陰為天,陽為地,黑白為兩儀;“三”寓意三才——天、地、人,陰陽交感為人,因此萬物都具“一”,萬物由陰陽而化生;“一”寓意著宇宙萬物的運動都是循著圓的規則去運行。道家思想認為,萬物都以旋轉為運動形式,并且具有順和逆兩個方向;萬物都由陰陽構成,陰陽互相制約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表現為事物發展的圓融,此乃萬事萬物生存及發展的法則。
太極圖的圓還代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仁義禮智四種品德,“德”居中心,平衡著四方、四季、四德。萬事萬物隨著太極圓有序平穩地旋轉。
(二)太極圖黑白兩色的審美內涵
太極圖由黑白兩色構成,黑白代表了最經典的兩種色彩。黑色在古代為玄色,被奉為神色,為天地混沌初開之色;白色為盤古開天辟地的初始之色。玄黑素白代表著混沌初開時生命的最初色彩。
黑白也蘊含道家的哲學之思,代表了無限的包容性。黑白是兩種對立的顏色,體現了太極陰陽對立的思想,黑白的對比具有無限悠遠的審美意象。黑白是太極圖文化內涵和審美的一部分,用于設計中可以體現對比的審美效果。
(三)太極圖S形的審美內涵
S形具有曲線的流動美,在太極圖中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將圓劃分為兩部分,使整個圖形具有流動性和韻律感,陰陽得以互相轉換,有了運動的特性。
同時,太極圖中的魚眼和S形代表了點和線的關系,太極圖整體代表了面,點、線、面實現了互相交融。點讓畫面更加生動,線讓畫面充滿動感,面讓畫面更加飽滿,圖案整體上充滿美感,表達了太極圖陰陽轉換的特性。
四、太極圖在裝飾中的應用
(一)太極圖在傳統裝飾中的應用
太極圖在傳統裝飾應用廣泛,五千年前的屈家嶺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上,太極圖已初具雛形,主要表現為旋渦紋,充滿了動感。在彝族的文獻中,還有兩個蛇形頭尾互纏的圖案。西周的青銅器上,有兩個螭龍紋的紋樣首尾順時針旋轉。漢代漆畫、唐代唐三彩、明清瓷器及服飾中也有太極紋樣,基本同現在的構圖比例接近。另外,書畫、織物、剪紙、木雕等器物,也運用太極圖的構圖模式,例如設計喜相逢的圖案,來隱喻愛情和婚姻,采用成對的蝴蝶、龍鳳、小孩、鴛鴦、喜鵲等圖案來表達對美好愛情和生活的追求、對圓滿的期盼。另外太極圖還被用在年畫、小孩的肚兜上,有驅邪保平安之意。太極圖自古就具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二)太極圖在現代裝飾藝術中的應用
太極圖在現代裝飾藝術中應用廣泛,與它相關的美學觀念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太極圖的圖案在家居、辦公環境中應用較多,主要是直接應用其圖案,或者改變其比例、色彩,以及根據實用功能增加裝飾或者結構:在太極圖圖案基礎上稍加裝飾,透露出濃濃的文化底蘊和氣息;調整黑白比例和S形形狀,形成具有現代感又獨具裝飾性的圖案;在太極圖兩部分的基礎上進行結構重組,整體風格活潑又充滿藝術氣息。此外,一些吊燈、書架、沙發設計中都有太極圖的影子。太極圖在餐飲行業也有應用,主要是以直接應用為主,比如用太極圖擺盤、餐具的花紋結構等。
太極圖也被運用在一些圖案標志中,例如百事可樂曾經長期使用的標志,其上下部分之間的白色分界線呈明顯的S形;中國香港鳳凰衛視的標志是一對鳳凰,以喜相逢的造型呈現出旋轉的動感。
五、太極圖在珠寶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通過對以上資料的分析歸納,可以得出太極圖在珠寶首飾設計中的應用思路,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太極圖等比例應用
太極圖具有獨特的審美形態和哲學內涵,直接應用太極圖圖案,可以原汁原味地展現其美學形式和文化內涵。第一,對太極圖的兩部分進行材質置換,采用同構異質法,更換珠寶首飾金屬和寶(玉)石材料,完成首飾設計(見圖1);也可增加立體化設計,運用不同材質,結合金屬工藝,將S形曲線分隔的兩部分設計為兩層,增強作品的層次感。第二,陰陽兩部分可以使用同一材質,采用不同工藝,例如左邊做出刻畫的痕跡,右邊噴砂。第三,可以關注整個太極圖圓的造型和“中氣以為和”的含義進行整體設計,結合鑲嵌、琺瑯等金屬工藝進行表現,或者將圓的造型融入其他圖案,作為其部分出現。第四,可以進行具象化設計,采用喜相逢的圖案,比如用龍鳳、鴛鴦、雙魚等造型,體現太極圖的特點。第五,可以將太極圖設計拆分,運用局部線條進行設計,體現太極圖對立又統一的文化內涵。
(二)太極圖非等比例應用
太極圖非等比例應用,能更好地體現S形曲線的美感,增加設計的優雅氣息,同時體現事物運動過程中陰陽未達到平衡之前的狀態。通過在設計中增加不對稱感,改變圓的造型,將其變成其他形狀,甚至解構后重新組合,可以讓所設計的作品充滿趣味性和現代感。在設計中,太極圖陰陽兩部分的工藝可以不完全相同,采用現代鑲嵌、金屬等工藝顯得活潑又時尚,這個思路目前應用較少,今后可以多依據此思路進行研發。
(三)設計作品案例
“動之衡”系列三件套(見圖2)的設計靈感來自太極圖動態平衡、陰陽轉化的精神內涵,在設計中,將太極圖與生活中常見的蹺蹺板造型結合起來,紅色的蹺蹺板一起一伏,但運動幅度卻始終一致,這與太極圖傳遞出相同的哲思——無為而無不為,只有正確看待人生的動,最終才能到達寧靜和諧的境界。
六、結語
太極圖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一部分,既有審美價值也有文化價值,太極圖在裝飾藝術中應用廣泛,但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并不廣泛。太極圖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種思路:一是太極圖等比例應用,體現陰陽平衡的狀態;二是太極圖非等比例運用,體現陰陽互相轉換時暫未平衡的狀態。太極圖的哲學內涵和首飾設計中材質、工藝、結構等多種表現技法的結合思路和方法還有很多。太極圖在珠寶首飾設計中的應用還有很多形式和內容需要設計師進一步探究和實踐,這就要求深刻挖掘其文化內涵,設計出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意境,能夠表現民族觀念又具有現代性的首飾。
[作者簡介]邢雅麗,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中國地質大學碩士研究生,珠寶首飾設計師,研究方向為珠寶首飾設計與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