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根據新課標實際需求,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生放于核心位置,提升教學水平,進一步幫助學生消化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幫助學生快速解決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以幾何教學為例,提出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習慣的策略,從而滿足教學改革的實際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反思;學習習慣
反思性學習習慣是數學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素,要求學生自我監控數學思維活動,深入感受教師的思維過程,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達到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學生養成反思性學習習慣,有利于領會數學知識的本質,形成高效學習能力,快速抓住重點和難點知識,積極思考學習問題,逐步突破教學難點,進而形成高效教學模式.
1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數學學習屬于一個不斷總結、不斷成長的過程.教師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習慣,構建層次化的數學學習模型,能提升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促進學生深入分析問題的本質,從而實現深度學習.教師重視學生的反思性學習習慣,能幫助學生增強邏輯思維能力、理順探究過程、了解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本質聯系.從多個角度分析、處理問題,有利于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穩定發展.教師幫助學生培養反思學習習慣,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有利于推動數學教育發展,將教學改革落到實處,從而優化教學發展歷程,滿足人才培養等實際要求,發揮教育的重要作用.
2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習慣的策略——以幾何教學為例
2.1基于例題,引導反思方向
教師利用例題為學生指引反思方向,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學習知識,并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提高問題實效性.教師應正視學生的核心位置,使學生深入探索學習過程,提升學生綜合解題能力.教師應明確“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習慣”的教學目標,借助設問方法,明確反思方向,規劃解題方向,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講解“直線、射線、線段”內容時,教師要明確知識點,為學生提供典型例題,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例題.教師以“如圖1,已知AD=5cm,B是AC的中點,CD=23AC,求AB、BC、CD的長”為例,組織學生完善思維過程.
教師為學生提出引導性問題:“此題目涉及哪些知識點?題干體現了什么關鍵信息?此題目蘊含了什么數學思想?”學生根據從淺入深的原則,不斷深入題目核心知識,反思題目信息.學生根據對“線段”的認識,結合數形結合思想,以“CD=23AC”的條件為核心,串聯起不同線段之間的關系,規劃解題方向,假設AC=xcm,得到CD=23xcm、AB=BC=12xcm.通過教師的引導性問題,學生掌握了解題方向和核心,通暢反思性學習過程,
提升了反思能力.為鞏固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繼續列舉類似題目“如圖2,D是AB中點,E是BC中點,BE=15AC=2,求線段DE的長度”.
學生結合例題1的解題思路,可確定“BE=15AC=2”為核心,順利解答題目.學生根據多個例題,反思求解過程,總結解題套路,主動分析題目,形成學習反饋,有利于培養反思性學習習慣[1].教師應多借助例題幫助學生掌握多樣化數學題目,形成正向解題思維,滿足反思性教學需求.
2.2立足課堂,形成反思習慣
教師要完善課堂教學活動,綜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深入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形成互動交流的關系,幫助學生形成反思習慣.教師要立足課堂,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創造互動交流氛圍,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基礎,逐步導出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案,形成教學機制,為學生搭建高效的學習平臺,鼓勵學生不斷總結解題經驗,增強舉一反三的解題能力,理清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水平.例如,在講解“相交線與平行線”內容時,教師要明確知識要點:
“平行線判定方法、平行線性質”,堅持由淺入深原則,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樂趣.教師可提供簡單例題,要求學生看圖填空:“如圖3,已知∠A+∠D=180°,
解:∵∠A+∠B=180°,∴()∥(),∴∠1=().
∵∠1=65°,∴∠C=65°”.
學生分析題目,根據“∠A+∠D=180°”的核心條件,找到問題解決思路.教師繼續列舉題目:“如圖4,已知∠ADC=∠ABC,BE、DF分別平分∠ABC、∠ADC,且∠1=∠2,求證∠A=∠C”.
學生反思例題3,判斷此例題的研究突破點為“DF∥BE”.學生利用∠1=∠2的條件可得到DF∥BE,所以∠3=∠4,進而得到結論.立足于數學教學課堂,學生一邊完成解答例題,一邊反思求解過程,形成案例解題方式和理念,以此增強總結能力.教師明確教學方案,將多個類似的題目融合,得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形成案例教學模式,滿足數學教學的實際需求.學生反思相似題目的解答過程,總結解題方案,體現了體系化學習模式,將案例教學形式落實到實處,形成初中數學教學體系.[2]
2.3創設情境,展示主體地位
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展示學生的主體位置,指引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增強知識應用實效性.[3]學生參與反思性實踐活動,自主探究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導作用,提升整體學習質量,符合教學發展實際需求.教師要帶領學生發現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于實際生活反思學習過程和解題方法,增強教學實踐性,形成正向教學模式,滿足“理論+實踐”混合式教學需求.[4]例如,在講解“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內容時,教師要融入生活化教學情境,將直線比喻為地平線,將圓比喻為太陽,太陽剛上升的時候,與地平線擁有一個交點,兩者處于相切關系,太陽逐漸上升,與地平面擁有兩個交點,兩者處于相交關系,太陽再上升,與地平線沒有交點,兩者處于相離關系.將生活化情境帶入教學內容,方便學生深入理解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總結教學知識,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教師要創造生活化情境題目,鼓勵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圖5,直線l1、l2、l3表示互相交叉的公路,若需要建一個貨物中轉站,要求它到三條公路的距離相等,確定其可以選擇的位置”.
學生根據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在三條公路形成的三角形內部做內切圓,由于圓心到三條公路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屬于相等關系,從而確定圓心位置為貨物中轉站位置.學生反思該題目的解題過程,主要涉及“圓的半徑相等”知識,發現城市建設工作與此內容存在直接關系[5].教師繼續列舉生活化場景的題目:“有三邊長分別為0.4cm、0.5cm、0.6cm的三角形形狀的鋁皮,怎樣可以剪出面積最大的圓形鋁皮?”學生反思例題5的解題思想,作出三角形的內切圓,確定此圓為面積最大的圓形鋁皮.學生不斷反思解題過程,將生活化案例轉化為數學知識,研究其蘊含的數學知識點,從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反思性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做出正確反饋,引領學生分析現實生活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升級數學教學活動的價值[6].
2.4檢測作業,創造反思機會
作業是數學課堂的延伸部分,教師需要重視作業檢測環節,一方面,根據作業成績,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果,明確下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復盤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習慣.[7]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距,確定層次化作業體系,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反思學習內容,并增強反思性學習能力,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8].例如,教師發放作業題目:“如圖6,∠D=∠E=90°,△ABC是等邊三角形,且點C在DE上,若AD=7,BE=11,求△ABC的面積.”
學生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題,設CD=x,CE=y,由于△ABC是等邊三角形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組:72+x2=112+y2,
72+x2=42+(x+y)2,求解△ABC的面積等于313.教師根據學生的正確答案,引導其反思“等邊三角形三線合一、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識點,要求學生結合三角形特點,提出其他解題方式,學生發現可以從其他角度求解△ABC的面積.第一種方法基于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過點A做垂直于BE的垂線交BE于點F,設CD=x,CE=y,并根據“AF=CD+CE”的算式求解△ABC的面積.第二種方法基于等邊三角形三線合一,做∠ACB的角平分線(中線、垂直線),得到兩個全等三角形,結合“直角三角形中30°所對直角邊長度等于斜邊長度一半”的關系式,求解△ABC的面積.學生從多個層次解答題目,自行判斷學習情況,有利于提升作業質量,也真正充實反思環節.
2.5深入復習,提升反思能力
教師要融合單元整合思想,深化復習階段,帶領學生從多個方面復習教學知識,并反思解題方法和突破位置.教師要借助單元學習輔助作用,增強知識整合能力,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教學內容,進一步提升復習探究效率[9].復習環節屬于關鍵性反思過程,學生可借助復習方法實現反思,形成高效學習效果.例如,復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知識時,教師提供題目:“如圖7,正方形ABCD,AC為對角線,E為AB上一點,過點E做EF∥AD,與AC、CD交于點G、F,H為CG的中點,連接DE、EH、DH、FH,判斷‘EG=DF、∠AEH+∠ADH=180°、△EHF≌△DHC’中正確結論的個數”.
學生反思正方形的性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等幾何內容,列出邊、角之間的關系,判斷三個結論是否正確,如判斷“EG=DF”結論時,學生借助正方形的性質,判斷EF∥AD,結合“EF=AD=CD、∠ACD=45°、∠GFC=90°、△C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GF=FC”正確結論,并基于“EG=EF-GF、DF=CD-CF”內容,證明“EG=DF”結論正確.學生復盤教學內容,應用多種解題方法,綜合各個方面的知識,將探究內容融會貫通,體現單元復習特點,形成反思探究模式,有利于提升單元教學質量,從而滿足反思教學實際需求.教師要利用復習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整合教學內容,致力于增強反思學習能力[10].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反思性學習習慣屬于學生必備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應用多種教學理念和方法,逐步完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樹立正向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提升反思性學習能力,學生要經常復盤教學活動,重視反思過程,總結解題方式,找到最優解題方案,檢驗學習結果是否正確,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參考文獻:
[1] 趙紅旭.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2(14):95-98.
[2] 徐柏.初中數學反思性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5):37-38.
[3] 張曦.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J].中學數學,2021(2):52-53.
[4] 董煒煒.探討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9):16-17.
[5] 陳秀英.淺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意識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8):106.
[6] 王荷梅.例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反思能力[J].當代家庭教育,2020(15):110.
[7] 楊文星.基于素質教育初中學生數學反思能力培養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9):56.
[8] 陸櫻花.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徑[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2):89-90.
[9] 孫香花.在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下),2019(36):189.
[10] 顏素霞.如何在數學復習中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習慣[J].新課程(中學版),2016(3):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