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一道教材的變式題,引導學生探究發現“萬變不離其宗”的本質,在知識、思維和方法上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旨在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反比例函數;變式題;思維品質;數學素養
反比例函數是一種重要的函數,是初中教學的重難點,也是中考的常考點,無論從知識、方法和技能,還是滲透的數學思想上來看,學好反比例函數都為進一步學好其它函數奠定了堅實基礎.一般來說可以用類比遷移、觀察實驗、數形結合等方法學習其它函數,但這類題目很多,如果不掌握其中“不變”的實質,那么難以跳出“題海”,所以變式教學在一定意義上是高效教學的重要舉措,現舉例說明.
1源題分析
1.1源題
題目: 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數,并且當x=2時,y=6.
(1) 寫出y關于x的函數解析式;
(2) 當x=4時,求y的值.
(詳見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數學》九年級下冊第3頁的例1).
分析:(1) 因為y是x的反比例函數,所以設y=kx.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以求出常數k的值.(2) 將x=4代入上述解析式即可.
解析:(1) y=12x;(2) y=3.(詳解過程,此處略)
評注:第(1)問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時,關鍵要知道圖象上的點;第(2)問給出自變量的值,求函數值,只需直接代入.
1.2源題教學目標
(1) 問題與情境:在學生已經了解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基礎上,探究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解析式和性質,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解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觀察圖象,從圖象特征牢固地掌握反比例函數的重要性質.
(2)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反比例函數的數學模型,掌握用待定系數法求解析式.通過變式題或中考題,加深對函數的認識, 引導學生理解“萬變不離其宗”的本質,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思維與表達:通過對變式試題的求解,引導學生進行類比、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等活動,能用數學思維清晰表達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并以此解決問題.
(4) 交流與反思:圍繞教學目標,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表達.
1.3知識關聯
此題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一次函數”的復習與認識,又為后續學習“二次函數”做鋪墊,這與高中階段學習雙曲線也是一脈相承的.
2變式題及點評
變式的起點在哪里?怎么變?變什么?以什么題材為載體?內在結構、邏輯關系如何?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教師需要思考的.
2.1用列表法來表示反比例函數
列表法是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之一,其優點是可以直觀看出與自變量的值相對應的函數值,并讓學生畫出函數的圖象(變式很簡單,此處略),直觀形象地表示自變量的變化和相應的函數值的變化趨勢,有利于通過圖象直觀的來研究函數的某些性質.“不變”的是描點、連線、作圖,根據函數圖象特征判斷此函數的性質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2設置問題新情境,求k的值
在源題基礎上,設置問題情境,以平面圖形為載體,通過該圖形幾何性質間接給出反比例函數圖象上的點C,考查學生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使用,有利于提升學生解題思維的靈活性.
變式1(2021甘肅省蘭州市中考數學第15題)如圖1,矩形ABCD的對角線BD經過坐標原點,矩形的邊分別平行于坐標軸,點C在反比例函數y=k2+2k+1x的圖象上.若點A的坐標為(-2,-2),則k的值為().
A. 1B. -3C. -4D. 1或-3.
分析:設C(x,y).根據矩形的性質,由點A(-2,-2)的坐標分別求出B(-2,y),D(x,-2).根據“矩形的對角線BD經過坐標原點”,可設直線BD的解析式為y=kx(k≠0),則將點B,D的坐標代入,消去k,得xy=4①.又點C在反比例函數y=k2+2k+1x的圖象上,故xy=k2+2k+1②.聯立①②,得k2+2k-3=0,解關于k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解析:k=-3或k=1.(過程略)
評注:函數與幾何圖形的結合.本題采用“設而不求”的方法,先求出滿足題目條件的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其圖象在第一象限的部分與已知的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重合的,所以整體消去“xy”得到關于k的方程,思維起點高,解決路徑迂回曲折.學生如若邏輯推理能力、數學運算能力不足,就不能順利解決此問題.
2.3設置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在掌握了反比例函數圖象及性質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教師可以選編一些實際應用問題,甚至是跨學科的實際問題,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以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強化實踐性要求.
變式2(2022年吉林省中考數學第20題)密閉容器內有一定質量的氣體,當容器的體積V(單位:m3)變化時,氣體的密度ρ(單位:kg/m3)隨之變化.已知密度ρ與體積V是反比例函數關系,它的圖象如圖2所示.
(1) 求密度ρ關于體積V的函數解析式;
(2) 當V=10 m3時,求該氣體的密度ρ.
分析:(1) 用待定系數法即可;(2) 把V=10代入(1)中所求得的解析式中,可得該氣體的密度.
解析:(1) 設密度ρ關于體積V的解析式ρ=kV(Vgt;0,k≠0),把點A(4,2.5)的坐標代入上式中,得k=2.5×4=10,所以ρ=10V(Vgt;0).
(2) 當V=10 m3時,ρ=1010=1(kg/m3),即此時該氣體的密度為1 kg/m3.
評注:本題是反比例函數的應用題,也就是將反比例函數的數量關系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去,考查學生會不會從圖象語言、文字語言雙重的喬裝打扮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的關系式.另外,物理學中還有許多反比例函數關系,如壓力F一定,P=FS;電壓U一定,R=UI;力F(N)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S(m)的關系等,都是跨學科綜合命題的極好的變式素材.
2.4變式為新定義問題
“新定義”問題以學生學過的知識為載體,通過類比、引申、拓展給出新的數學概念.以此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1(2022年甘肅蘭州市中考數學第25題)定義:假設雙曲線y=kx(kgt;0)與它其中一條對稱軸y=x相交于A,B兩點,那么線段AB的長度為雙曲線y=kx(kgt;0)的對徑.
(1) 求雙曲線y=1x的對徑;
(2) 假設雙曲線y=kx(kgt;0)的對徑是102,求k的值.
分析:(1) 欲求雙曲線的對徑,根據定義,需求它與一條對稱軸y=x的交點,再根據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即可求得對徑.(2) 過程同(1),得出用字母k表示的式子,再列關于k的方程求解即可.
解析:(1) 由y=1x,
y=x, 解得x1=1,
y1=1或x2=-1,
y2=-1,所以不妨令點A的坐標為(1,1),點B的坐標為(-1,-1),所以AB=(-1-1)2+(-1-1)2=22,即雙曲線y=1x的對徑為22.
(2) 解方程組y=kx,
y=x,得x1=k,
y1=k或x1=-k,
y1=-k,所以不妨令點A的坐標為(k,k),點B的坐標為(-k,-k),
所以AB=(-k-k)2+(-k-k)2=22k.
因為雙曲線y=kx(kgt;0)的對徑是102,即AB=102,所以22k=102,解得k=25.
評注:新定義的“對徑”是什么?就是雙曲線與其對稱軸交點之間的距離,此定義是解題的依據.理解其概念是策劃求解流程的關鍵,從“對徑”的特殊情形到一般,再逆向思考,列出方程,對學生的思維、邏輯推理能力都是很好的鍛煉.
3對變式教學的思考
選例不在多而在精,教師應為發揮例題的教學功能,做到以例帶類,以例啟思,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于相同的知識點,教師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會“萬變不離其宗”的數學魅力,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本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變式教學以“四基”“四能”為根本出發點來開展活動,目標在于以一當十,學會一點,解決一片,減輕教與學的負擔.
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靈魂和精髓.因此,變式教學不能僅僅盯著實質內容,還要注意貫穿于“問題解決”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本文中涉及的數形結合、函數與方程、轉化與化歸、特殊到一般等思想,以此發掘學生本身的內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