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進展如何,對“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指標按時而高質量完成,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
實踐證明,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是可圈可點的。比如發展速度,同比增長5.5%,明顯高于去年全年3%的增速,也高于以往三年年均4.5%的增速。比如發展質量,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提速,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了12.9%。比如創新亮點,世界經濟論壇宣布,“燈塔工廠”目前全球共132家,中國有50家。這些“代表著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工業4.0技術應用最佳實踐工廠”(別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指路明燈),中國占比高達37.8%,并持續排名全球第一。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順利出塢,由靜態建造轉為動態調試,距交付市場、投入運營更近一步。國產大飛機C919商業航班首飛圓滿完成,已獲全球32家客戶1035架訂單,標志著全球民航大型客機的生產制造“三分天下中國占其一”的格局正在形成。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突破2000萬輛,已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發展新階段。比如市場規模,全國個體工商戶新增1136.5萬戶,國內旅游總人次同比增長6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7588億元……這一切,再次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小池塘,不會被狂風驟雨所掀翻的正確判斷;充分彰顯了我國經濟具有巨大韌性,蓬勃活力、無比潛力和強勁的創新沖擊力。
當然,我們也面臨一些困難,如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結構性問題、周期性矛盾的交織疊加,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尚未完全消除,一些企業經營困難較大等。但困難什么時候沒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上所說的:“什么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信心者,即飽滿的精氣神,足夠的底氣、志氣和勇氣。70年前,我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當時毛主席做過一個富有詩意的形象比喻: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現在,我們的“鋼”不知比那時增加了多少個數量級,“氣”就要更多、更強、更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之所以總能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最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未來征程上,只要我們緊緊團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以時時放心不下、刻刻初心不忘的精神狀態和責任擔當抓好干好各項工作,中國經濟就永遠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小池塘。這就是我們學而促干信心之所托、最大底氣之所在。
學而鑄魂,貴在實干。一切的一切,最后必須體現在實干上、落實在行動上。只有實干實干再實干,行動行動再行動,抓緊抓緊再抓緊,周詳的計劃才可能化作豐碩的成果,豐滿的理想才可能變為美好的現實。不當光說不練的假把式,不做只秀嘴不動手的口頭“改革”派,而是學而鑄魂、學而增智、學而正風、學而促干,撲下身子為人民辦實事,擼起袖子替群眾真干活,才是每個共產黨員、黨員干部的基本形象;始終念念不忘人民至上,真正把廣大群眾急難愁盼的每件事情作為我們工作的對象、行動的目標,鍥而不舍、堅持到底,我國經濟就會永遠是一片廣納百川、波瀾壯闊、風光旖旎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