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偉鋒,男,漢族,1987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2010年7月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他曾任項目技術負責人、中國中鐵大橋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分公司副經理,先后負責桃花峪黃河大橋、重慶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漢十鐵路崔家營漢江特大橋、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等重點項目的設計與技術服務工作,現任一公司津濰高鐵濟南聯絡線JBTJ-2標總工程師。
牛偉鋒同志是黨員模范中技術攻堅的典型代表,傳承了紅色血脈與“大橋人”寶貴的工匠精神。技術書籍與標準規范是他大展身手的可靠法寶,辦公室內的行軍床鋪是他夙夜為公的標準配置。從桃花峪黃河大橋、銀川濱河黃河大橋,到重慶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再到如今的濟陽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他轉戰大江南北,潛心技術方案研究,在母親河畔打造了數十座橋梁豐碑。
他一直秉持“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推進項目快速施工”的工作理念,在多座大型工程中研究編制的技術方案,為項目快速施工、創效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在濟陽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帶領團隊僅用時56天就完成160根主墩樁基施工,在黃河之上創造了新的樁基施工速度。“百米”贏“百樁”的工作作風是他釋放團隊動能的高度凝練,也是他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的生動展現。
牛偉鋒同志先后帶領團隊獲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二等獎、河南省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參與的技術成果獲專利授權3項、省部級工法2項、中國鐵路總公司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中鐵大橋局科技進步獎7項。他個人獲得了鄭州市青年創新創業先進個人、青年五四獎章,中鐵大橋局優秀共產黨員、十佳青年科技人才等榮譽稱號。
勤學善思“強本領”
“勤學善思,有激情、在狀態、進步快,看著溫和,也有著‘牛’脾氣,身上有著使不完的勁……”這是牛偉峰身邊人對他的評價。

23歲,懷揣建橋夢想的他,來到大橋局。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建設是當時在建的世界跨度最大自錨式懸索橋——桃花峪黃河大橋。他把參建這座橋當作重大機遇。大量的技術挑戰激起了他昂揚的斗志,不懂就問,不會就鉆,一項一項地鉆研操作技術。他在完成現場施工任務后,擠時間、找空閑去加強學習,同時積極參與集團公司和公司組織的各類技術競賽活動,獲得了2011年度中鐵大橋局“青年員工橋梁知識競賽”第二名。在負責大橋的鋼梁拼裝平臺、提梁機拼裝以及主橋鋼箱梁的現場組拼制造期間,他和技術團隊的成員們一起,通過不斷刻苦鉆研,解決了黃河急流大沖刷條件下鋼管樁群樁插打精度低、頂推臨時結構高位拼裝施工難度高、管樁垂直度不易保證等技術難題。
2012年7月,表現優異的牛偉鋒被調到一公司結構設計事務所工作,先后參與重慶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和銀川濱河黃河大橋等項目的大臨方案研究設計、結構審核及其他技術服務工作。在此期間,他長期駐扎在現場工作,潛心學習研究,熟練掌握了支架、棧橋、掛籃、平臺、圍堰等大臨結構設計,以及門吊、架橋機等項目部常用特種設備的計算。幾年后,他成了“棧橋設計專業戶”,幾乎承攬了當時公司在建工程的所有棧橋設計任務。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見本領。
務實篤行“解難題”
2016年,業績優異的他成為一公司設計分公司最年輕的副經理,開始負責寧波三門灣大橋及接線工程、漢十鐵路崔家營漢江特大橋、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等重點項目的設計與技術服務工作。
三門灣大橋及接線工程的施工場地范圍內為大片的深厚海相沉積軟土,深達30m,上部結構設計為重型40m預制箱梁,對地基承載力要求高,給預制梁場場地選址及布局帶來了巨大困難。
他帶領團隊研究了國內外類似施工條件的重型預制梁場的施工方法,進行了多次深度比選,最終確定采用輪軌式設備、走道采用PHC樁+混凝土條基形式、制存梁臺座基礎分區域PHC樁加固等方案。該方案減小了軟基加固的范圍,通過PHC樁穿過深厚淤泥層解決了軟基沉降大的問題,和較常規的鉆孔樁基礎成本相比,降低了施工費用近2000萬元。

新建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為公鐵合建橋梁,主橋為下變高連續鋼桁梁橋,主墩基礎和上部鋼桁梁施工是項目的控制性節點。由于黃河的游蕩性和易沖刷特點,特別是小浪底調水調沙期間局部沖刷深度超過15m,主橋水中基礎施工極具挑戰性。他通過對最深的385#墩基礎施工方案進行反復研究,并結合機械設備和工期情況,選擇鎖口鋼管樁圍堰為水中墩施工支護結構,圓滿完成了鉆孔樁和承臺施工,并順利度過了2018年黃河調水調沙期。
立足崗位“建新功”
2022年,牛偉鋒參與津濰高鐵濟陽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項目前期籌備工作。作為項目總工程師,牛偉鋒深知技術先行的重要性。他帶領項目技術人員重點針對黃河主河槽復雜地質條件大直徑超深鉆孔樁施工技術、黃河主河槽深埋超大體積承臺施工技術、航空限高區不等高鋼塔群安裝技術、多主跨不對稱矮塔鋼桁梁斜拉橋對稱懸拼技術等深入研究。
2022年9月30日,一公司接到中標通知書,標志著大橋建設正式進入施工階段,可緊接著遭遇了1953年濟南有水文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大降雨,給現場前期施工勘探增加了阻力。
為快速向前推進現場施工工作,確保大橋首樁順利開鉆,牛偉鋒結合先行開工點共建段東引橋分離式承臺基礎特點和施工便道臨時用地未交付的實際情況,建議鉆孔樁施工作業面設在左幅基礎,紅線內右幅基礎用地采用宕渣、碎石換填后作為前期臨時便道,為首樁開鉆打下堅實基礎;待臨時用地正式移交后再將臨時便道轉移至紅線外,在保證工期的同時實現了左、右幅鉆孔樁施工互不干擾。中標后僅8天,大橋首根鉆孔灌注樁率先開鉆,拉開了全線6個標段開工建設的序幕。
2022年11月10日,項目部在全線率先完成第100根鉆孔樁,業主進行了通報表揚并進行獎勵。最終,項目團隊僅用時56天就完成大橋160根主墩樁基施工,在黃河之上創造了新的樁基施工速度!
言傳身教“聚人心”
牛偉鋒在對工作始終充滿激情的同時,非常注重對團隊年輕人的言傳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他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實際行動做好表率。
“他是個特別努力的人。在他身上,我能感受到他‘每天都是星期一’的奮斗激情。他為了當天的事情能夠當天處理完畢那種只爭朝夕、昂揚飽滿的精神狀態時常感染到我們。”項目部副總工程師李寧說。每天晚上12點多李寧離開辦公室的時候,都會發現牛偉鋒辦公室的燈光依然亮著。

“看到現場值班人員住宿和辦公在同一個集裝箱時候,他協調來另一個集裝箱,讓大家把辦公和睡覺的地方分開,為的是讓大家晚上能夠安心睡覺。他的關心讓我們感受到企業如家般溫暖。”項目部技術人員江宏激動地說。
牛偉鋒將滿腔熱忱獻給他的工作。春節的時候,妻子攜帶孩子來到工地探望他。他只擠出一天時間陪他們。牛偉鋒每天5點多鐘就會醒來,然后開始“盤算”一天的工作。正是他心中常有牽掛,所以才“時時放心不下”。他的工作方法、工作態度成為了團隊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團隊力量的關鍵紐帶。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牛偉鋒說:“一個人行不算行,團隊行才有戰斗力。我將依托濟濱黃河橋這個平臺,努力實現個人進步、團隊成長、公司發展的共同目標!”接下來,他和他的團隊將在這大河之畔,再跨天塹、再鑄豐碑!他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以優異成績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項目落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