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大業在用人,事業興衰在干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國有企業干部是黨在經濟領域的執政骨干,是治國政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來源,肩負著經營管理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責任。在加快創建一流企業、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新局面的新征程上,必須識別選拔一批作風實、能力強、有開拓進取精神和堪當高質量發展重任的國有企業干部,在推動選人用人上做到“三個轉變”。
推動選拔標準轉變精準科學地任用和配備國企干部
干部選用必須堅持“德能勤績廉”的標準。優良的品德是領導干部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是時代發展對干部的迫切要求;勤政為民是成就事業的基本條件;工作業績是檢驗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的標準;廉潔從政是貫徹執政為民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要敢于擔當,做到“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是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在國有企業的具體化,是各級黨委選拔任用國企干部的根本標尺,是對“德能勤績廉”標準的繼承和發展。
要推動選拔標準向“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轉變,更加精準科學地任用和配備國企干部。
“對黨忠誠”是首要的政治原則。做深做實國企干部的政治素質考察,必須把講政治始終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政治關、廉潔關,確保選出來的干部政治上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上見行動、顯擔當。
“勇于創新”是國有企業發展的生命力。作為國有企業干部,必須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自信,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堅持用新發展理念推動企業向產業化、數字化、科技化、市場化轉型,為深入實施廣西工業強桂戰略和工業振興三年行動、扎實寫好自治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四篇文章”做出積極貢獻。
“治企有方”是國企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才能。要堅持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緊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切實把優秀干部用在事業發展的刀刃上。
“興企有為”是國企領導干部的追求。國企干部要勇攀高峰、追求卓越,關鍵看其干成了哪些事、干得怎么樣、管得好不好,看實實在在的業績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成效,看是否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有機統一。

“清正廉潔”是國企領導干部的底線。國企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利益觀,對權力心存敬畏,真正做到正確用權、規范用權、謹慎用權、廉潔用權,始終堅守“底線”、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要細化落實“凡提四必”等措施,對每名人選的干部檔案必審、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必核、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必聽、線索具體的信訪舉報必查,堅決防止“帶病提拔”。
推動選拔程序轉變全面立體地考察和識別國企干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要堅持在重大斗爭中磨礪,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勢嚴峻、情況復雜的時候,越能練膽魄、磨意志、長才干”,深刻揭示了新時代領導干部考察識別的客觀規律。要推動干部選拔程序從“立竿見影”向“久久為功”轉變,著重看國企干部的“一貫表現”,把國企干部落實上級決策如何、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如何、言談舉止在平時表現如何等等情況作為考察依據。
一是強化發現儲備,推動優秀干部不斷涌現。要從干部人才的規劃入手,圍繞自治區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發展的需求以及2023年自治區國有企業“四增一穩四提升”的主要預期目標,做好短、中、長期國企干部需求預測,列出緊缺人才目錄和清單,照單引才。要注重一盤棋統籌,堅持打開視野、放眼全局,主動出擊,注重從自治區內外、海內外引進高端經營管理人才。要加強對國企干部隊伍的分析調研,加強分析研判,建立動態監測和及時補充調整的機制,始終保持干部隊伍儲備的充盈。
二是強化跟蹤培養,促進優秀干部苦練本領。要不斷健全國企干部的培養機制,有條件地互派優秀干部到對方企業或選派至經濟發達地區培養歷練、交流任職,或到改革發展最前沿、生產經營第一線、重大工程重點項目主戰場一線掛職鍛煉,敢于挑最重的擔子、涉最深的險灘、接最燙的山芋,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要建立“實戰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與國內知名一流高校合作舉辦經營管理培訓班,不斷提升國企干部的專業化素質和綜合能力,主動引領和適應國企改革發展的需要。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推進國有企業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中層管理干部競爭上崗和不勝任退出機制,激發干事創業積極性。
三是強化管理服務,保障優秀干部健康成長。要進一步健全選拔國企干部的工作機制,大力提拔使用在工業發展、產業融合、深化改革、項目建設、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敢于擔當和實績突出的優秀國企干部,讓那些想干事、肯干事、 能干成事的國企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要持續加大關心關愛干部力度,用好正向激勵、容錯糾錯等機制,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對受到不實反映的干部,及時澄清正名,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著力消除妨礙干部擔當作為的各種因素,讓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要加強干部教育監督管理,堅持“嚴管干部就是最好的厚愛”,注重“八小時”之外,常態化開展談心談話,健全干部日常考核機制,拓寬干部監督渠道,突出抓早抓小、抓常抓長,及時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做到早提醒、早糾正,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
推動選拔渠道轉變廣泛多元地發掘和挑選國企干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就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把新時代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堅持五湖四海的原則,就是要求選人用人沖破各種陳舊落后事項觀念的束縛,打破地域、部門、行業、身份限制,唯賢是舉、選賢任能,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把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干部選拔出來,讓優秀的干部都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服務。要推動選拔渠道向“五湖四海”轉變,在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的基礎上,著眼于國有企業作為經濟組織的特點,更加突出市場化導向和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多元化國企干部人才的選拔任用途徑,探索與企業市場地位和業績貢獻相匹配、與考核結果緊密掛鉤、增量業績決定增量激勵的薪酬分配和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做到人崗相適、人事相宜,激活“一池春水”。
一是探索市場化選聘。要打破干部行政化任命方式,著力破解長期以來渠道單一、方式簡單的選人用人思路,構建科學有效、公開透明的人才引進機制。要敢于掛賢榜,勇于走出去,善于請進來,通過廣泛發布招聘信息、獵頭公司推薦等市場化途徑選聘企業領導人員。
二是健全契約化管理。要實現干部權責匹配相適應。通過明確國企干部的任職期限、崗位職責、權利義務、業績目標、薪酬待遇、退出規定、責任追究,以及考核內容及目標、考核方法及計分規則、考核實施與獎懲等方面的內容,進一步壓實干部謀經營、抓落實、強管控的重要作用。
三是堅持差異化分配。要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突出績效考核理念與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與個人獎懲、選拔使用、教育培養、監督管理進行掛鉤,徹底打破收入“大鍋飯”的現象,讓“能者多勞,勞者多薪”,形成良性循環的激勵機制。
(作者系廣西國宏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