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由此可見思維品質在學生發展英語課程核心素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英語學習是綜合性活動,其課堂教學涉及到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但從側重點來看主要可以分為聽說課型和讀寫課型。然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認為思維品質的發展主要依靠讀寫課,大部分聽說課堂活動都被局限在識記、理解和運用等低階學習階段,導致學生被動機械學習,缺乏創造性。教學中開放性問題之間互不關聯,缺乏一定的層次和深度,課堂上雖然熱鬧但是無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實際上,聽說課對于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創設聽說情境,轉化信息,凸顯思維
創設真實自然的聽說情境有助于激活學生相關主題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新知的輸入、內化、輸出搭建平臺。教師在設置情境的基礎上,根據文本設計一些相關聯的問題,幫助學生把聽力材料轉換成簡筆畫、思維導圖、表格、時間軸等形象生動的視覺表象形式。
二、分析人物語言,巧設問題鏈,聚焦思維
對話語言不僅包含基本的交際信息,也傳遞了人物的情感、態度、文化和價值取向。通過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更加注重社會情境性,使交際語言更加得體。之后,教師在聚焦整節課的核心主線基礎上進行提問,既關注知識的層面,又關注思維的層面,問題之間相互關聯,由易到難,由表及里,層層遞進。
三、實踐運用,遷移創新,活化思維
聽后對話練習中,引導學生基于所形成的結構化知識開展描述、闡釋、分析、應用等多種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內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加深對文化意涵的理解,鞏固結構化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鼓勵學生在新的情境中運用已學知識再次進行加工、重組和創造,在分析概括、整合推斷、批判評價中提出新的觀點和解決問題。
四、批判綜合,多維評價,提升思維
通過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采用多元化評價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并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意識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的基礎之上,學生從低階思維走向高階思維,從文本情境、模擬情境遷移到真實社會情境,從學習理解能力、應用實踐能力發展到遷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