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一、走近文本,角色體驗
教師在研讀文本時,要善于挖掘顯性的、隱性的教學資源,根據需要創設一個情境,學生代入角色,調動起內在學習動力。
(一)角色上線,形成期待
聽寫前,教師可以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小朋友們,萌萌兔的好朋友滴答鹿被困在了一座孤島上,萌萌兔想前去搭救,但必須闖過暴風雨、食人花、蟒蛇這三個難關,才能順利來到好朋友身邊,攜手并肩重新回到溫馨的家園,大家愿意送上能量,幫助他們戰勝困難嗎?”在學生的期待中,教師出示三關的任務:“今天聽寫20個詞語,分成三關,每一關的通關要求是寫對這一關相對應的詞語。第一關5個詞,老師一個一個地報。第二關6個詞,老師兩個為一組報。第三關9個詞,老師三個為一組報。小朋友們加油!”這樣具有挑戰性的情境,可極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二)有聲有色,角色展示
為了讓學生更有代入感,教師應努力營造與角色相對應的氛圍,白板投射出畫面,在音樂中發下裝飾有闖關圖案的聽寫紙,每闖完一關變換畫面和音響。學生在逐漸升級的聽寫中,一絲不茍,專注力高度集中,正確率大有提升。
這樣的角色體驗,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帶著情感與溫度的語言中帶動學生多感官參與,以飽滿的情緒主動高效地完成作業,培養語文能力。
二、走進生活,加強實踐
語文學習的天地是非常廣闊的,生活中處處皆有學問。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尋覓語文教學和生活的結合點。
(一)巧用資源,觀察體驗
我充分挖掘身邊的課程資源,使識字貼近學生生活。當學生學會了生字“花”,我帶著學生漫步校園,讀一讀掛著的標簽,學生們感嘆于花的迷人,也不時為看到自己認識的字而欣喜?;氐浇淌液?,我告訴學生世界上大概有上萬種花,周末讓學生跟著父母認識更多的花,下周再帶著圖片回校交流。
(二)溝通家長,調查實踐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要積極探究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可行途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學生學完課文后,我布置了“尋找父母的童年”。首先,引導學生明確采訪提綱,可以圍繞一個話題多角度的提問,也可發散性地提問。接著整理好采訪記錄,和同學交流信息和產生的感受。最后從訪談記錄中選擇一件最深刻的事寫作,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成為主動的閱讀者、探究者和有創意的表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