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入,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構建高效的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出課程教學的價值。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非常關鍵的學科,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道德與法治教師就要打造高效化的課堂。文章就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高效課堂
引言
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道德與法治是踐行立德樹人的基礎課程,新時代初中學校要加強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初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念、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入科學的手段和策略構建高效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如果教師能夠設計精彩的課堂導入,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順理成章引出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課堂導入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設計有趣的導入環節,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設計精彩的導語,展示直觀的畫面,呈現和學生現實生活貼近的話題,引發學生的討論,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以精彩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1]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內容和學生的現實生活非常貼近,教師要立足學生的現實生活創設生活化情境,呈現生活化的場景,引出生活化的案例,在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現實生活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更加逼真的情境,呈現真實的畫面、場景和案例,以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獲得真切的體驗和感受,以此來幫助學生將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內化于心,深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
三、組織交流探究活動
新課標強調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科學組織交流探究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主動建構中,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活動,圍繞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目標設計學習任務,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交流探究,讓學生的交流討論代替以往的被動接受知識。
四、結語
道德與法治課程最終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設計精彩的課堂導入環節,創設生活化情境,并組織交流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昌玉.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路徑[J].名師在線,2022(1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