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知識的學習積累和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古詩詞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積淀,其中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古詩詞教學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背誦和理解字句,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喚醒自身的人文精神,觸發情感的共鳴,切身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進而提高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因而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古詩詞著手,引導學生深切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創設情境,多元激發
以往的高中古詩詞課堂教學,教師只是指導學生朗讀、記憶古詩詞的內容,學生也只是機械記憶死記硬背,學習興趣并不高。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手段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多元激發,讓學生在課堂中受到人文熏陶。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音樂、配樂誦讀、模擬情境、情景劇等方式多元激發,學生會隨著音樂的旋律、經典的朗讀、情境的熏染等來感受詩詞中所蘊含感情的變化,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還能夠豐富學生對古詩詞的情感體驗,從而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和精神。
二、加強吟誦,提升人文精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詞作為一種較為簡短、精悍的文本,音節押韻,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加吟誦,既有利于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又有助于創設詩意的課堂。同時結合詩歌創作背景和人物生平的誦讀,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詩人身上的各種人文情懷,并與之產生思想的碰撞與共鳴,進而不斷優化自身的人文精神。例如,柳永《雨霖鈴》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與“留”同音,在古詩詞中折柳往往表示的是想要讓對方留下的含義。通過結合背景文化的吟誦,學生不僅熟記了詩歌,更是對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有了深刻的認識,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精神。
總而言之,古詩詞詩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創設情境,多元激發和加強吟誦,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剖析詩詞的深層內涵,更好地把握詩人的內心世界及詩詞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懷,從而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水平,讓詩詞文化、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深入學生的內心,讓古詩詞洗滌心靈,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深植愛國情懷,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潛移默化在每一節課中,在每一個青年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