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全新視角和新的分類標準,對吉林省重要歷史居住建筑進行考察和價值闡釋,重新審視其保護和利用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地方政府文物保護和文旅融合提供參考。
關鍵詞:吉林省;清至民國;重要居住建筑;綜述;思考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8.031
距今100萬年前郭王府屯遺址的發現延伸了歷史軸線,將吉林省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到舊石器時代早中期,從舊石器時代早中期開始人類由洞穴居住,到新石器半地穴居住,到歷史時期的地面建筑,以及適應東北寒冷氣候火炕的出現,人類的居住條件在不斷改善。本文重點介紹清至民國時期的重要居住建筑,根據居住者的身份和建筑功能,將這個時期重要居住建筑分為偽滿洲國皇宮、官邸、顯邸和民居建筑,其中偽滿洲國皇宮是不同于其他居住建筑的特殊存在,將其歸到官邸居住建筑中。主要分布于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和延邊州,建筑形式各具特色,充分融合了漢族、滿族、蒙古族和朝鮮族建筑風格及國外建筑精華,體現了文化交流和互動,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見證。
1 居住建筑概況
第一部分:官邸。本文中的官邸主要指具備一定社會地位、擔任相應職務的高級官員住宅,同時也承擔一定的辦公職能的處所。
①偽滿洲國皇宮舊址位于長春市寬城區,1932年到1945年先后將始建于1909年的吉黑榷運局擴建為溥儀的偽滿執政府和偽滿皇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偽滿洲國皇宮是清代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扶植下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的宮廷,占地面積13.7萬平方米,其中宮廷主體部分為4.6萬平方米,其余為附屬部分。主要建筑既有哥特式建筑風格,又體現“中日合璧”傳統連廊殿堂式樣。由一組中國古典式、歐式、日式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組合而成,具有典型的殖民特色,是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國東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重要罪證,是偽滿洲國傀儡機構的政治中心。
②烏拉街滿族官邸。烏拉街官邸以烏拉街“三府”為代表,烏拉街“三府”位于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始建于清代,由薩府、后府、魁府組成。薩府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1),是第十三任正四品打牲烏拉總管索柱的官邸。后府始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是第三十一任打牲烏拉地方總管三品翼領趙云生的官邸。魁府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是察哈爾副都統王魁福的官邸。目前,烏拉街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烏拉街清代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烏拉街薩府、后府、魁府皆為坐北朝南,中軸對稱,青磚小瓦、硬山、臺梁式、斗拱木架結構,前出廊檐、古樸典雅,具有典型的清代滿族二進四合院特征。烏拉街“三府”為典型的清代滿族官邸建筑,在中國傳統建筑工藝基礎上,融入滿族特色,建筑風格和裝飾獨具一格,同時也體現了封建社會等級制度,建筑結構和建筑造型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藝術造詣,是吉林市乃至吉林省清代滿族官邸建筑杰出代表。
③吳大帥府位于雙遼市,始建于1921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大帥府為仿清民宅建筑,復式四合院,有房舍140余間,占地3800多平方米。前有轅門,東西廂房另帶跨院,四周建有圍墻,四角設有炮樓。斗拱飛檐,曲徑回廊,雕梁畫棟,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吳大帥府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把兄弟,奉軍第二號人物吳俊升的官邸。吳大帥府雖然是吳俊升利用權勢,橫征暴斂而建,但這些遺留下的建筑,代表了舊時代的風貌,是軍閥爭雄的歷史見證。
④萬福麟宅邸位于白城市洮北區,始建于1926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宅邸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正房坐北朝南,帶有廊廡的四合院式建筑,由正房、東西廂房、垂花門、地下室、天井、花墻、回廊等組成,現存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萬福麟宅邸是民國初期東北軍黑龍江省督軍萬福麟的宅邸。萬福麟宅邸建筑規模雖然不大,但其建筑格局科學,布局合理,形式和諧統一,建筑工藝精湛,是白城地區為數不多保存較好的民國時期宅邸之一,充分體現了中國北方早期民宅的建筑風格和特點,是研究中國北方早期民宅建筑風格和特點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⑤張作相官邸,位于吉林市船營區,始建于1927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官邸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張作相官邸是張作相任吉林督辦兼省長期間,籌建吉林自來水廠生產設施的同時一并建設的辦公樓,建筑美觀大方,工藝考究,具有防震、隔音等特點,它是民國年間吉林城內典型的西洋式建筑。張作相作為奉系軍閥要員,近代吉林乃至東北的重要歷史人物,在修建自來水廠、創辦吉林大學、鋪設吉海鐵路方面,曾為吉林省的市政、教育、鐵路建設做出過一定的貢獻。張作相官邸作為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筑,不僅是張作相主政吉林期間施政的歷史佐證,而且為研究吉林民國史、近代城市建設史、奉系軍閥史等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⑥關東軍司令部官邸位于長春市寬城區,始建于1933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官邸主樓為仿德國城堡式二層建筑,建筑面積3249平方米,裝飾奢華。官邸建成后,先后有菱刈隆、南次郎、植田謙吉、梅津美治郎、山田乙三五位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居住于此,充當偽滿洲國的“太上皇”。這里是侵華日軍發動殖民統治的“黑色心臟”。
⑦偽滿總理張景惠官邸位于長春市朝陽區,始建于1936年,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主樓地上二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1791平方米,同時還有秘書官、侍衛官宿舍及其他附屬設施。它是繼關東軍司令官邸之后,規模第二大的官邸建筑,也是在所有偽滿官邸中唯一帶有中式風格痕跡的建筑物。偽滿總理張景惠官邸見證了傀儡“領班”的“非常政治生活”,依稀勾勒出那個傀儡王朝落寞的身影。
第二部分:顯邸。本文中的顯邸主要指在社會上具有顯要身份的王公貴族及其親屬和富商及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物的處所。
①郭爾羅斯蒙古貴族府邸。郭爾羅斯蒙古貴族府邸以大老爺府、七大爺府、祥大爺府為代表,分別位于前郭縣烏蘭圖嘎鎮和哈拉毛都鎮,始建于清代。大老爺府原為郭爾羅斯前旗扎薩克協理四等臺吉,額駙蘇瑪弟的府邸,為清乾隆初年公主下嫁時皇家所造,后來當地群眾稱之為大老爺府。七大爺府為旺親都德賚那木吉勒的府邸,其為郭爾羅斯前旗末代王爺齊默特色木丕勒的七叔,后人稱他為七大爺,又稱其宅院為七大爺府。祥大爺府為達木林多爾吉的府邸,是郭爾羅斯前旗末代王爺齊默特色木丕勒的伯父,后人稱他為祥大爺,又稱其宅院為祥大爺府。大老爺府、七大爺府和祥大爺府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老爺府不但是蘇瑪第的額駙府,同時也是蘇瑪第的協理臺吉府。依照京城王府房屋式樣,建筑結構為磚木混合結構,面闊三間,青磚灰瓦,硬山式屋頂,抬梁式木構架,下為單層臺基,有前檐廊,廊下為四個圓形朱漆檐柱。七大爺府、祥大爺府為四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整體布局規整,中軸對稱。大老爺府是郭爾羅斯草原最早的京城樣式的磚瓦建筑,是研究清代建筑的重要物證,也是研究郭爾羅斯前旗在清代的滿蒙聯姻的有力物證。七大爺府、祥大爺府建筑整體樸而不奢,體現了蒙古貴族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變遷。
②王百川居宅舊址位于吉林市船營區,始建于1932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址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為二進四合院,南北中軸線布局,坐北朝南,建筑面積860平方米。王百川居宅系吉林巨富、曾任吉林永衡官銀錢號總經理王百川的私人住宅,在建筑形式上是起脊的青磚大瓦房,室內炕灶布局和窗戶多具滿族風俗特色,施工精細,配以雕梁畫棟,是吉林市區內僅存的一處富豪私宅建筑,反映了吉林市20世紀30年代富豪私宅建筑的設計施工水平。
③張連山府邸位于吉林市船營區,始建于1941年,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張連山府邸的主人系盛京將軍依克唐阿曾孫張連山,1940年,張連山由日本學成回國,由于受到東洋文化思潮的影響,生活起居多有變化,回國后其夫人提議改建新宅,經長時間的說服后被默許,于是拆除盛京將軍依克唐阿所遺的四合院老宅,改建東洋別墅新式建筑,建筑風格迥異,溫馨典雅,開20世紀40年代吉林省城新式住宅的先河。
④高志航故居位于通化市東昌區,始建于1941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為二層磚瓦結構樓房,中式建筑,占地200余平方米。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到20世紀40年代末期,高志航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大女兒一直在此居住生活。1937年高志航在“八一四空戰”中,成為中國空軍首次擊落敵機的飛行員,首開對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當晚,日本廣播稱有“十三架戰機失去聯絡”,轟動世界,高志航一戰封神,被譽為“空軍戰神”。
第三部分:民居。本文中的民居指的是漢族、滿族、朝鮮族百姓因地制宜建造,相互交流融合形成的獨具特色的生活處所。
①山林民居建筑。山林民居建筑以錦江木屋為代表,位于白山市撫松縣漫江鎮,清代對該地區實行了200年的封禁,在封禁期間,逃荒難民來到此地生產生活,建造木屋。清末,“闖關東”潮蜂擁而至,留存木屋部分被“闖關東”的山東移民居住至今。現在錦江木屋村還保存38處木屋,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木屋南北朝向,室內結構一般為三間,在中間開門。建筑材料全部就地取材,用圓木構建,木墻、木瓦、木煙筒,形成獨特的木質建筑風格面貌。錦江木屋是長白山腹地僅存的第一代開發者居住的傳統木屋村落,是該區域近代社會發展史的縮影。木屋村保持了原來的規模與布局,維持了原有的修繕工藝,具有獨特的歷史特征與歷史風貌,堪稱人文遺產與環境結合的典范,被譽為“長白山最后的木屋”“長白山木文化的活化石”。
②滿族民居建筑。吉林市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目前吉林市龍潭區江密峰鎮和吉林市烏拉街鎮尚有70處滿族民居建筑。滿族民居院落布局嚴謹,典型滿族民居正房坐北朝南,東西為廂房,因形如口袋,故稱口袋房。院中鋪設甬道,院內東南角豎一木桿,稱索羅桿,是滿族祭天用的神桿,宅院周圍有院墻或木柵。滿族是中國第二大少數民族,經歷了4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民居建筑在建筑風格、布局等方面充分考慮了東北寒地氣候的因素,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文思想。
③朝鮮族民居建筑。朝鮮族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延邊州的龍井市、圖們市、琿春市和汪清縣。龍井市的智新鄉長財村、白金鄉中和村、三合鎮北興大隊,圖們市的月晴鄉石建村,琿春市敬信鄉蜂窩村都有尚存的百余年朝鮮族民居,是非賞珍貴的建筑遺產。除此之外,汪清縣百草溝鎮也有3棟朝鮮族民居,但建造年代不詳。目前保存較好的為尹東柱故居,始建于1900年,系尹東柱祖父尹河賢所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朝鮮族民居組成大屋頂所有的線和面,均為舒緩的曲線和曲面,屋脊等主要輪廓線均涂為粗白線。朝鮮族民居按平面形式分為一通間和雙通間,雙通間又分為六間房和八間房,帶偏廊和不帶偏廊的,根據屋頂材料分為草房和瓦房,多數向南或東南、西南,有院落。朝鮮族是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民俗文化有序傳承的同時,也形成了鮮明的建筑風格,獨棟單體的住宅形式和獨特的生活起居空間,是朝鮮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產方式及經濟生產狀況的集中體現,全面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彰顯出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內涵,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
另外,現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長道尹公署舊址、延吉邊務督辦公署舊址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布爾圖庫蘇巴爾汗邊門衙門、天恩地局等清朝府衙當時還具備居住建筑功能。此外,現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井日本總領事館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沙俄領事館舊址和尚未核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汪偽政府駐偽滿洲國大使館舊址等使領館當時也具備居住建筑要素。還有,現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林天主教堂、烏拉街清真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長春清真寺、吉林北山寺廟群、龍潭山寺廟群、觀音古剎、通化玉皇閣、德安禪寺、般若寺等宗教遺產當時同樣具備居住建筑特征。再有,現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日本100部隊舊址、遼源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東鐵路南滿支線沙俄將校營、下解放橋頭堡、鎮西侵華日軍機場遺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長春南大營舊址、琿春要塞等軍事遺產當時一樣具備居住建筑特質。尚有,現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蒿子湖密營等革命文物承擔一定的臨時居住功用,在此就不一一展開論述了。
2 保護利用情況
①烏拉街“三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烏拉街清代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已經編制完成《烏拉街清代建筑群保護規劃》,完成烏拉街“三府”的本體修繕工程和安防工程。目前,當地政府編制《吉林烏拉古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計劃依托烏拉街滿族鎮文物資源,打造“吉林烏拉古鎮項目”,進一步完善區域旅游設施環境,滿足文化旅游、建設滿族特色小鎮的需求,將極大提升烏拉街的旅游價值,帶動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②2014年,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錦江木屋的保護利用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錦江木屋村被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四部委列為270個國家重點扶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集中成片的傳統村落之一,同時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推進51個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項目,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全國重點推進的保護單位,目前已經完成一期保護修繕工程,其他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近年來,地方政府積極打造東北民俗體驗中心和生態博物館,探索出一條“文化+旅游”的鄉村振興路徑。
③圖們百年部落是朝鮮族民居保護利用的優秀代表,活態朝鮮族文化的體驗場,在重大活動期間可以品朝鮮族美食、穿朝鮮族服飾、賞朝鮮族舞蹈、打朝鮮族樂器、住朝鮮族民宿,是記住鄉愁的長白山腳下的世外桃源。
④目前,布爾圖庫蘇巴爾汗邊門衙門、長春南大營舊址、龍井日本總領事館舊址、吉長道尹公署舊址、偽滿洲國皇宮舊址、吳大帥府、王百川居宅舊址、張作相官邸、高志航故居已被辟為博物館(紀念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致力于發揮博物館(紀念館)的宣教作用,致力于引領地方文化風潮,致力于成為文物強省的新引擎。
3 保護利用建議
①居住建筑是人類重要的生活場景再現,是“活態”的文化遺產,多數由當地原住民在使用,建議在建筑保護修繕的工程、基礎設施的改造、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建設博物館和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方面,充分尊重當地原住民的意愿,尊重他們對建設美好家園的構想,這些是保護和利用的前提。
②建議加大保護力度,科學劃定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環境協調區,統籌考慮居住建筑的文物、文化、生態、民生和產業五大價值。從文物保護工程入手,將居住建筑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護相結合,將文物保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將居住建筑保護與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相結合,形成人與文化遺產、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格局,增強居住建筑保護發展的綜合能力。依托郭爾羅斯蒙古貴族府邸,借助民族和地域優勢,拓展旅游發展空間,全力推動生態、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全方位打造前郭縣旅游品牌,形成集大湖風光、草原風情、民族特色、文化古跡為一體的旅游發展新格局。
③建議深入挖掘文化遺產內涵、延續和傳承文化共鳴,培育和發展具有歷史要素的文化產業。對傳統居住建筑文化生態進行研究,嘗試建立村落生態保護區、村落博物館,使活態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展示,推進錦江木屋村生態博物館和主題公園建設,將文物保護與居民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拓寬保護和利用的渠道,建立政府、村民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經費補助模式,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注入,逐步改善傳統居住建筑普遍存在經費不足的狀況。積極融入長白山旅游圈,借助長白山旅游業發展的契機,加快推進白雪換白銀,全面實施吉林省政府《關于做大做強冰雪產業的實施意見》,開發更具特色的傳統居住建筑民宿和生活體驗,把吉林省建設成為中國冰雪旅游強省和世界級冰雪旅游目的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