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詞語教學亟待創新。文章提出教師可以利用聯系語境解讀、借助媒體展示、鏈接生活體驗、展開想象感知等策略,幫助學生感受詞語應用效果,為語言鑒賞提供更多助力和支持。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語教學;鑒賞能力
詞語教學是語文學科的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施教,巧于引導,運用新穎、科學的方式進行詞語教學,以提高語言鑒賞品質。詞語解讀與語言鑒賞有直接關聯。在具體引導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小學生對語言鑒賞沒有過多的經驗,一味關注修辭手法的運用,認為語言鑒賞就是對修辭表達效果的分析。為此,教師要適時滲透詞語解讀內容,讓學生借助詞語鑒賞精彩片段,這樣往往能夠帶來更多鑒賞體驗和認知。
一、聯系語境解讀,建立語言鑒賞基點
詞語都有具體的語境。一旦離開語境,詞語意義便會發生變化,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詞語意義時,需要對接具體語境,聯系上下文展開思考和推理,這樣才能對詞語作出準確解讀。在詞語解讀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展主動閱讀,在自主思考和互動交流活動中進行詞語討論,對詞語的應用意義作出準確解讀,為語言鑒賞提供更多方法支持。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以下統稱“教材”)《天窗》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做梳理性閱讀,找到一些典型詞語,結合語境分析,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生開始閱讀課文內容,找到很多典型詞語。在解讀環節,大多數學生能夠結合具體語境展開思考。有的學生說:“‘卜落卜落’這個詞語很典型,在這里是對雨點落在天窗玻璃上的聲音和形態的直觀描繪,顯得生動形象,讓學生仿佛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的學生說:“‘小小的天窗會使你的想象銳利起來!’這句話中的‘銳利’一詞很典型,什么樣的想象會‘銳利’呢?唯有親身觀察過天窗上風風雨雨的洗禮過程,才能夠體會其深刻而豐富的內涵。”教師要求學生自由想象“銳利”應有的意義。學生開始思考和討論,逐漸達成學習共識:一個小小的天窗,成為認識世界和自然的窗口,這個窗口帶來的信息是豐富的、直感的、集中的,甚至帶有極強的沖擊力,所以才能讓想象變得更加“犀利”起來,作者才會用到“銳利”一詞,對窗口世界做精彩展示。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語境解讀詞語意義,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提示,確保其詞語解讀更為全面可感。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閱讀分析,能對詞語有更廣泛的認知。詞語語境意義帶有特定性,教師針對學生的理解基礎進行引導,能夠順利激活學生的鑒賞思維,這樣才能形成有價值的語言鑒賞。
二、借助媒體展示,豐富語言鑒賞手段
教師借助多媒體開展詞語助學設計,能夠為學生提供特殊感知機會。詞語有語境含義,也有引申義和比喻義。如果能夠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延伸設計,讓這些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出現,可以形成對比閱讀,讓學生主動展開思考和分析,找到異同點,自然建立詞語鑒賞認知意義。多媒體有更多直觀展示手段,教師合理運用這些輔學手段進行直觀展示,能夠給學生的感官帶來多種沖擊,其助力作用更為突出。
例如,在教學教材《琥珀》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片演示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生觀看動畫片段后,對其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有了更真切的體驗,如小蒼蠅、蜘蛛的動作描寫中用的詞語,以及松脂從樹上滴落的過程描寫中用的詞語,都能夠獲得更為直觀的展示。教師要求學生閱讀后用自己的話講述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生都能夠用上相關的詞語,如“撣撣翅膀”“拂拭”“沾滿”“慢慢爬過來”“熱辣辣”“滲出”“金黃”等。這些詞語雖然沒有太多深刻的含義,但表達上有助力作用。教師要求學生在講述過程中運用這些詞語,能夠促使學生的講述更為完整。為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鼓勵學生利用豐富的想象力為課文增加一幅插圖,并配設一些說明文字。
教師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展示,將琥珀的形成過程進行動畫呈現,給學生提供更為直觀的學習體驗。在具體觀看視頻時,學生對課文的一些關鍵詞有了更真切的理解。特別是布置插圖學習任務,讓學生做文字配設,都需要運用這些關鍵詞語。教師設計巧妙,促使學生思維順暢,其助學效果顯著。
三、鏈接生活體驗,提高語言鑒賞品質
詞語既有語境意義,又有生活意義。在解讀詞語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橫向思考,將典型詞語的生活應用進行重點解析。處于不同生活環境之中,詞語的意義也呈現個性差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對比體驗,這樣能夠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知,自然建立詞語語境解讀意識。詞語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較為豐富,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體驗也最為鮮活。為此,教師要借助生活案例進行具體分析,找到其辨識點,促使學生順利開展語言鑒賞學習。
例如,在教學教材《海上日出》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要求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找出典型詞語,嘗試解讀其意義。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做解讀討論,對學生的詞語解釋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做生活對接。以“然而太陽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云的重圍,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一句為例,這里運用了“放射”“重圍”“鑲……金邊”等詞語。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爐中火放紅光,影視劇中沖破敵人的重圍,家居裝潢應用“鑲……金邊”的技術。學生對這些現象都比較熟悉,教師解讀時能夠順利啟動學生的生活思維。
教學時,教師借助生活案例詮釋詞語,為學生提供更真切的學習體驗,實現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有效對接,這樣學生能真正理解詞語的意思,從而讓學生自然進入語言鑒賞環節,可以獲得豐富鑒賞認知。
四、展開想象感知,促進語言鑒賞進程
小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具體想象,對詞語的應用意義進行延伸思考,這樣能夠帶來更多學習啟迪。語言鑒賞涉及諸多典型詞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想象,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更為靈動。語言鑒賞方法眾多,教師需要進行篩選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示,順利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更多鑒賞切點。
例如,在教學教材《寶葫蘆的秘密(節選)》這篇課文時,作者形容自己的向日葵“又瘦又長”“可憐巴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們可能見過很多向日葵,作者描繪的向日葵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發揮你的想象力,如果作者真的有了‘寶葫蘆’,他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向日葵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想象。在展示討論環節,學生都能夠做出展望式解讀:作者的向日葵很可憐,長得很弱小,風一吹就可能折斷。一旦有了“寶葫蘆”,作者希望這些向日葵變得強壯起來,粗壯的莖上頂著“大盤子”,開出金黃色的花朵……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感知關鍵詞語,學生快速進入想象環節,其思維順利啟動。從學生描述的情況能夠看出,教師讓學生在想象的體驗中建立詞語認知。對詞語展開想象解讀,不僅給學生帶來直觀體驗,還能夠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這對豐富語言鑒賞方法有重要作用。
總之,關鍵詞語的賞析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時,教師要在詞語語境意義解讀、詞語生活鏈接和詞語延伸意義應用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鑒賞語言的角度和方法。大多數小學生沒有完整的語言鑒賞操作認知,教師可以從詞語教學角度尋求突破,讓學生借助詞語自然進入語言鑒賞環節,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有效提高其鑒賞水平。
參考文獻:
[1]周芳.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路徑探尋[J].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21(5).
[2]盧成滟. 煉詞析句打造語言真功夫:小學語文閱讀鑒賞教學實踐探索[J]. 新教育,2021(14).
[3]吳臻斌. 淺談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有效路徑[J].學苑教育,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