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文基于2013-2021年省級面板數據,構建面板門檻模型實證檢驗流通多樣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的門檻效應。研究表明:在消費彈性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產業結構服務化通過需求效應和供給效應引致生產要素分別流向生產部門和服務部門;流通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存在基于產業結構服務化的雙重門檻效應。論文提出兼顧產業結構服務化與行業效率提升和構建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流通多樣化發展;統一市場;門檻效應;產業結構服務化
【中圖分類號】F724"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11-0064-03
1 問題提出
經濟學經典理論認為,生產要素和商品服務自由流動程度的提高增加社會凈福利。自市場經濟提出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掩蓋了部分遺留問題,如產業固化、市場分割和要素錯配等。近年來的國際經濟衰退和國內疫情雙重沖擊致使市場經濟的部分堵點和痛點逐漸顯現,黨中央在2022年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目標,以及推動實施“完善市場基礎制度規則、加快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等重點任務。依據《意見》的相關表述,統一市場與產品(服務)流通的內在聯系是處理市場交換關系的核心,與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關系密切的流通產業健康發展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動力變革”和“效率變革”的前提條件,也是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實踐的有益探索。鑒于此,本文以產業結構服務化為門檻變量,構建面板門檻模型實證檢驗流通多樣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的門檻效應,并進一步檢驗該效應的耦合協調程度,以期為我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2 理論機制
本文在Barany等研究的基礎上,構建理論分析框架解釋產業結構服務化對生產要素流動的作用機理,進而清晰刻畫流通產業多樣化發展與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關系。
假設經濟系統中包含生產部門M,低端服務部門S1和高端服務部門S2,部門產出分別為YMt、YS1t和YS2t,部門產出比重分別為RMt、RS1t和RS2t,則:
RMt= YMt/Yt,RS1t= YS1t/Yt,RS2t = YS2t/Yt
根據產業結構服務化的內涵,S1和S2部門的產出比重不斷上升,M部門的產出比重不斷下降,則:
YS1t/YMt= (YS1t/Yt)×(Yt/YMt)= RS1t×(1/RMt),YS2t/YMt= (YS2t/Yt)×(Yt/YMt)= RS2t×(1/RMt)
假設家庭部門的CES效用函數為:
式中,ρ和k分別為消費替代彈性和消費份額,C為消費量。假設W和P為工資水平和消費價格,根據消費效用最大化原則并結合RMt遞減、RS1t和RS2t遞增的趨勢與家庭消費效用最大化的一階條件:
可以看出:①在需求方面,產業結構服務化的RS1t和RS2t遞增將導致(YMtgt;CMt,YS1tgt;CS1t,YS2tgt;CS2t),并進一步導致M部門的產出價格高于S1和S2部門。因此,在家庭部門消費彈性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產業結構服務化通過需求效應導致了生產部門工資水平和收益率的上升,引致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向生產部門流動。②在供給方面,產業結構服務化的RS1t和RS2t遞增導致(TS1t/TMt和TS2t/TMt)的增長,進而導致(WS1t/WMt和WS2t/WMt)的增加。因此,產業結構服務化通過供給效應導致了服務部門工資水平和收益率的上升,引致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向服務部門流動。
3 模型與變量
3.1 模型設定
構建基準面板回歸模型如下:
UMAit=α0+α1DIVit+α2Xit+εit
式中,UMA為核心被解釋變量統一市場建設,DIV為核心解釋變量流通多樣化發展,Xit為控制變量,ε為隨機擾動項。
引入產業結構服務化(SER)的門檻變量,構建面板門檻模型如下:
UMAit=β0+β1DIVit(SER≤θ1)+β2DIVit(θ1≤SER≤θ2)+…+βnDIVit(θn-1≤SER≤θn)+βn+1DIVit(SER≥θn+1)+γXit+δi+εit
式中,SER為門檻變量,β為不同門檻水平下流通多樣化發展對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影響系數,DIV()為示性函數,δ為個體效應,ε為隨機擾動項。
3.2 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①核心解釋變量:流通多樣化發展(DIV)。本文通過流通產業多樣化指數來替代流通多樣化發展水平。具體計算如下:
式中,SER值越趨向3,表明產業結構服務化程度越高。
④控制變量(X)。實證控制了經濟發展水平(gdp)、基礎設施建設水平(inf)、城鎮化率(urb)和財政支出(gov)等變量。
⑤數據來源。源于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中國經濟信息網及各省份統計局網站。實證考察樣本為2013-2021年中國大陸30個省份地區(不含西藏)。
4 實證結果分析
4.1 門檻顯著性檢驗與門檻值測算
根據表1檢驗結果,SER門檻變量的單一門檻變量的檢驗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雙重門檻變量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三重門檻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流通產業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的影響存在基于產業結構服務化的雙重門檻效應。基于流通產業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的影響存在基于產業結構服務化的雙重門檻效應顯著,進一步測算門檻值和置信區間發現,在95%的置信區間內,產業結構服務化的門檻效應存在0.332 9和0.610 5兩個真實門檻值,需要進一步進行擬合分析
4.2 門檻回歸
根據表2回歸結果,固定效應模型中的流通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影響系數為0.087 5,說明流通多元化發展顯著促進了統一市場的建設。在雙重門檻模型中,第一個產業結構服務化門檻區間的流通多元化發展系數為負;第二個和第三個產業結構服務化門檻區間的流通多元化發展系數為正。雙重門檻效應模型與固定效應模型的核心解釋變量系數均顯著且方向基本吻合,控制變量的系數基本保持一致,印證了檢驗結果的穩健性,但雙重門檻模型的擬合度(0.491)明顯高于固定效應模型(0.308),因此重點分析雙重門檻效應模型的檢驗結果。
根據雙重門檻效應模型的檢驗結果:當產業結構服務化水平低于0.332 9時,流通多元化發展的系數為-0.005 9,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流通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存在微弱的抑制效果。當產業結構服務化水平跨越第一個門檻值0.332 9而未到達第二個門檻值0.610 5時,流通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存在顯著的正向促進,且通過了1%統計性檢驗;當產業結構服務化水平超過第二門檻值0.610 5后,流通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的正向促進效果下降顯著,僅為0.001 8。結果表明,考察期內,流通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存在基于產業結構服務化的雙重門檻效應,即流通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的影響隨著產業結構服務化水平的提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
本文認為,產業結構服務化過程是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過程。結合前文理論分析框架,在服務業產出不足的條件下,工業部門的高生產率引導生產要素從服務業部門流出,導致流通產業的行業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降低,因此對統一市場建設產生不利影響。隨著第二產業產能的增加,服務部門產出比重不斷提升(尤其是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生產要素從工業部門流回服務部門,而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流動的同時帶動了知識和技術的傳導,促進了工業部門和服務業部門的融合發展,因此對統一市場建設的正向促進十分顯著。當服務業部門產出達到一定閾值后,工業部門和服務業部門的工資水平、產出水平、行業效率和TFP趨于一種穩態,即結構化的平衡狀態,此時結構服務化水平的提升幅度十分有限,且對生產要素流動吸引的邊際效應十分微弱,因此表現為對統一市場建設的微弱促進。
5 結論與啟示
本文主要結論如下:
①在消費彈性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產業結構服務化通過需求效應引致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向生產部門流動,通過供給效應引致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向服務部門流動。
②流通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存在基于產業結構服務化的雙重門檻效應。當門檻變量低于0.332 9時,流通多元化發展微弱抑制統一市場建設;門檻變量在0.332 9和0.610 5區間內,流通多元化發展顯著促進統一市場建設;門檻變量超過0.610 5后,流通多元化發展對統一市場建設的正向促進顯著下降。
基于實證結論,得出以下政策啟示:一方面,兼顧產業結構服務化進程與行業效率的提升。應繼續推進并優化產業結構升級,通過服務化進程引導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與工業部門和服務業部門的合理匹配,通過生產要素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推動行業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構建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要以流通環節為關鍵抓手實現商品、生產要素的供需匹配和市場整合,強化流通體系在國內統一大市場中的流通主體職能,通過規模化、體系化的商貿流通體系推動統一大市場建設。
【參考文獻】
【1】許光建.服務化與數字化雙輪驅動,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現實障礙、理論機制和路徑設計[J].上海商學院學報,2022,23(05):45-56.
【2】Barany, Z. and C. Siegel.Engines of sectoral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2021.
【3】凌一文.區域流通業非均衡發展與市場分割作用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08):25-28.
【4】仇什.統一市場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高質量發展——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的實證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22,38(12):16-32.
【5】李慧迪.新發展格局下城鄉流通一體化協調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1(15):10-14.
【6】謝莉娟,張昊.全國統一大市場與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實踐探索與關系演進[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07):3-11.
【7】唐永,蔣永穆.產業結構服務化會導致中國勞動力市場極化嗎?[J].經濟評論,2022(02):51-69.
【8】劉勇,歐陽慧,黃寰.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J].區域經濟評論,2022(05):10-16.
【基金項目】山西省社科聯2023-2024年度重點課題研究項目:“雙碳”背景下山西煤炭產業綠色創新的檢驗機理研究,編號:SSKLZDKT2023149。
【作者簡介】劉瑞卿(1984-),女,山西忻州人,講師,研究方向:組織行為、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