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電力需求持續增長,需要通過需求側管理來平衡供需關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電力需求側管理帶來新的變革方向,論文以此為出發點,從行政、用戶、技術、經濟4個層面構建電力需求側管理基本框架,并闡述其在電力營銷方面的應用策略,以期提高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電力需求側管理;電力營銷;大數據;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F426;F274"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11-0143-03
1 引言
國內經濟逐步復蘇,消費勢頭持續向好,用電量也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據中電聯統計,2023年前3個季度全社會用電量高達6.86萬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6%。從電力供應端看,發電裝機容量也呈現出顯著上漲趨勢,且新能源發電占比日益增加,但新能源具有波動、間歇等特性,給電網安全、穩定運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就顯得尤為緊迫[1]。
隨著用電信息采集、營銷業務管理等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廣泛部署的數據采集終端產生了大量結構多樣、來源復雜、規模巨大的數據,為電力需求側管理提供了大數據基礎。因此,本文基于大數據背景,從行政、用戶、技術、經濟4個層面構建電力需求側管理基本框架,厘清電力需求側管理與電力營銷之間的關系,闡述其營銷應用策略,旨在提升電力企業的綜合效益。
2 電力需求側管理基本概述
2.1 電力需求側管理定義
電力需求側管理,指的是加強全社會用電管理,綜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術、經濟和管理措施,優化配置電力資源,在用電環節實施節約用電、需求響應、綠色用電、電能替代、智能用電、有序用電,推動電力系統安全降碳、提效降耗[2]。
2.2 電力需求側管理發展階段及特征
我國自引入電力需求側管理以來,主要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每個發展階段任務與特征都有所不同,具體如表1所示。
2.3 電力需求側管理實踐意義
2023年9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修訂出臺了《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版)》,這標志著我國在電力需求側管理方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具體來說,電力需求側管理實踐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升電力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引導用戶合理、節約地使用電力資源,減少能源浪費,減輕電網負荷,避免限電現象的發生。二是促進節能減排。電力需求側管理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有助于保護環境,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三是增加企業效益。通過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企業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四是優化電力供應結構。電力需求側管理有助于優化電力供應結構,提高電力資源的配置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投資和資源浪費。五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電力需求側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2.4 電力需求側管理與電力營銷之間的關系
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營銷之間存在密切的協調關系[3]。首先,電力需求側管理可以通過節能技術推廣、能效管理、需求側響應等一系列措施來提高電力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電力浪費,從而為電力營銷提供更多的用戶資源,提高他們對電力企業的信任度和忠誠度。其次,電力營銷可以借助電力需求側管理來優化自身的業務模式和服務策略。電力企業可以通過提供更加精準、高效、個性化的電力服務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而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而電力需求側管理可以為電力營銷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數據和信息,幫助電力企業了解用戶的行為特征和需求變化,進而調整產品和服務策略,實現更高效的銷售和推廣。此外,電力需求側管理可以幫助電力企業更有效地調控管理電力資源,保障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引導用戶采用更加環保、可持續的用電方式,推動綠色能源的發展,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3 大數據背景下電力需求側管理變革方向與基本框架
3.1 大數據背景下電力需求側管理變革方向
電力需求側管理對于促進綠色能源發展、保障電網穩定運行有著重要作用,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模式電力需求側管理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進一步變革與創新[4]。大數據背景下電力需求側管理變革方向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①綜合化。綜合化是指將新型負荷管理系統、綜合能源管理系統、虛擬電廠、儲能、新能源等接入新型電力系統,能夠有效調動能源供給側與電力消納需求側的動態平衡,保證系統靈活性調節,實現多能互補,達到削峰填谷、緩解用能緊張等目的。
②智能化。智能化是指智能采集、智能分析,自動完成響應計劃制定、用能優化策略自動生成。隨著“云大物移智鏈”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能源電力系統的應用,電力需求側管理逐步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演進,實現節約用電、環保用電、綠色用電、智能用電、有序用電。
③市場化。目前參與電力需求側管理的市場主體還是以邀約為主,參與主體的市場化程度低,隨著電力市場建設的推進,將需求側資源納入輔助服務市場和現貨市場,使得需求側資源成為與供給側資源對等的靈活性資源參與電力市場競爭,更加凸顯需求側資源的價值。
3.2 大數據背景下電力需求側管理基本框架
隨著科技進步和數字革命的興起,以網絡信息技術革新為主導的能源革命正在形成。電力與能源行業建設勢必面臨全新的變革,電力需求側管理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以實現綜合化、智能化、市場化為目標。大數據在電力需求側管理中起著關鍵作用,它不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提升需求側管理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5]。本文主要從行政、用戶、技術、經濟4個層面構建大數據背景下電力需求側管理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行政層面包括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兩個部分,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激勵用戶參與需求側管理。例如,通過峰谷平電價、季節性補貼等措施,引導用戶調整用電行為,從而減少電力浪費。
用戶層面包括用戶用電行為與需求側響應兩個部分,在經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激勵后,用戶會調整原有用電行為,提升電力需求側的響應能力,包括減少用電量、調整用電時間、參與電力市場等。
技術層面包括數據采集與監測、數據整合與分析。通過各種傳感器和監測設備,收集電力需求側的各種數據,包括能源使用情況、能效水平、電力需求和響應能力等。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整合,并運用數據分析工具進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對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的分析,以了解用戶的用電行為和需求趨勢,有助于電力企業優化資源分配和調度。
經濟層面,建立電力需求側響應平臺,將電力、熱力、燃氣等能源需求側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跨領域、跨行業的能源協同優化。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管理與優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形成經濟與社會效益。
4 大數據背景下電力需求側管理營銷應用策略
4.1 構建供需友好互動系統
隨著國家大規模開發利用新能源戰略的實施,迫切需要有效運用需求側資源的調控能力,從而實現需求響應的精準化與標準化。構建一個供需友好互動系統,除了能降低電力投入,還能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體系[6]。
在電網規劃設計、調度運行、營銷服務等方面,積極搭建需求側資源利用的互動系統與業務體系,調動需求側資源參與其中,使其能夠充分發揮源網荷作用,提高電網的柔性調控能力和韌性恢復能力。在規劃設計方面,以安全、經濟和可靠為原則,將需求側資源納入電網規劃中,考量其可調節特點和對電力負荷、供需平衡的影響作用,通過大數據技術挖掘需求側資源的可用潛能,提升電網規劃的總體效益;在調度運行方面,利用“虛擬電廠”“源網荷友好互動”“精確實時負荷調控”等服務,有效地將需求側資源引入電網運行中;在營銷服務方面,通過需求側響應負荷集成商、需求側儲能等業務,對需求側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開發。
4.2 鼓勵各主體積極參與市場運行
鼓勵各主體積極參與市場運行,在需求側管理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建立分布式發電系統,減少電網負荷對市場運行的沖擊;通過對市場定價的調節,促使用戶養成節約用電的良好習慣,引導用戶智能化用電,規避用電高峰;鼓勵能源供應商在儲能設備上設置定量富余,減少電力市場中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7]。二是鼓勵需求響應負荷集成商參與市場運行,在面對負載沖擊時,通過調整用電設備負載容量,減少峰值負載對電網造成的損害;政府部門要發揮電價調控作用,當電價偏高時,適時介入,有效地遏制電價的不合理波動。
4.3 建立用戶關系管理機制提升營銷精準性
通過建立用戶關系管理機制,了解用戶用電需求和行為偏好,提供個性化的電力服務,提高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根據用戶用電行為針對性推廣節能產品和服務,如智能電表、節能電器、節能照明等,引導用戶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用電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用戶關系管理機制有助于確定用電量,預測和分析電力負荷,優化電力調度和分配,提高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從而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和粘性。在用戶關系管理機制中加入需求響應功能,鼓勵用戶在用電高峰期主動減少用電負荷,以減輕電網負荷,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并通過開展節能宣傳和培訓,提高用戶的節能意識和技能,引導用戶采取節能措施,減少能源浪費。此外,與相關行業和部門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這些策略的實施需要綜合考慮市場需求、技術條件、政策環境等因素,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同時,需要注重數據分析和市場調研,以獲取更準確的市場信息和用戶需求,為制定更有效的營銷策略提供支持。
4.4 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營銷服務質量
通過建立數據共享平臺,將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營銷的相關數據整合在一起,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交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為決策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支持,還能夠對用戶用電行為進行精細分析,實施有針對性的需求側管理措施,例如分時電價、能效監測等[8]。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引導用戶合理用電,降低能源消耗,同時也能夠提高電力資源的使用效能。大數據背景下,電力營銷策略需要更加注重個性化、智能化和精準化,了解不同用戶的需求和行為特點,制定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在社交媒體、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加強與用戶的互動,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反饋,及時調整營銷策略,提升服務質量,同時,也可以通過智能化設備收集用戶用電數據,為需求側管理和電力營銷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支持。
5 結語
“十四五”以來,隨著高比例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以及尖高峰時段電力需求的剛性增長,我國電力供需平衡壓力日益增加,挖掘需求側調節潛力是緩解緊張形勢經濟且高效的手段。此外,社會各方面對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要求不斷提高,需要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作用保障電力安全穩定運行[9]。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基于大數據背景,從綜合化、市場化、智能化3個方面探討電力需求側管理變革方向,并基于此從行政、用戶、技術、經濟4個層面構建電力需求側管理基本框架,提出構建供需友好互動系統、鼓勵各主體積極參與市場運行、建立用戶關系管理機制提升營銷精準性、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營銷服務質量的營銷應用策略,旨在為電力企業以及綠色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未來,隨著電網能源工業由數字化轉向智能化,工業體制的變革以及新興技術的涌現,通過構建虛擬電力社群,使得用戶能夠互相交換、共享用電信息,并以共享經濟的方式,實現需求端的柔性與資源共享,從而提升整體能效。
【參考文獻】
【1】李晶,郝文超,師競妍.利用電力需求側管理技術解決電力經濟管理問題的對策[J].數字通信世界,2021(12):169-171.
【2】孫永生,楊劍平.基于需求側管理的電力市場營銷電價制定策略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08):160-161.
【3】王芳.大數據視域下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應用策略探討[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6(06):4-6.
【4】俞文瑾,白澤洋,田東蒙,等.應用時空大數據的電力需求側不平衡數據漸進學習算法[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23,53(06):197-204.
【5】李紀榕,劉濤,郭威炯,等.河北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與應用實踐分析[J].科技風,2022(06):63-65.
【6】姚德全,劉峻,張艷艷,等.能源互聯網技術在福建省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應用研究[J].能源與環境,2021(02):4-6.
【7】馬云鵬,劉蓓涵,劉曉焜,等.面向電力需求側的大數據應用分析與探究[J].信息通信,2019(10):157-158.
【8】夏懷民,徐雄軍.智能電網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探究[J].湖北電力,2017,41(04):1-4.
【9】劉俊,羅凡,劉人境,等.大數據背景下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應用策略研究[J].電力需求側管理,2016,18(02):5-10.
【作者簡介】王曉莉(1980-),女,江西上饒人,工程師,從事電力營銷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