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體育產業集聚化水平不斷提高,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論文在分析我國體育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增長間關系的基礎上,指出影響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通過構建技術創新促進二者協調發展的模型,試圖提出促進二者協調發展的相應對策,從而為實現我國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體育產業;集聚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技術創新
【中圖分類號】G812.7;F1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11-0173-03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打破了原有區域間的壁壘,區域間的合作機制不斷趨于完善,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促使區域一體化縱深發展。作為新興產業和未來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體育產業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集聚化現象越來越突出,形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兩湖地區、東北地區、成渝地區等特色鮮明、優勢凸顯的體育產業集聚區,成為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從上述幾個體育產業集聚區來看,科技進步、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孵化轉換是體育產業集聚區對區域經濟的滲透性和貢獻度的重要引擎和連接器。因此,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集聚需要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關鍵作用,為體育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2 體育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集聚是指某產業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集中、聚合[1]。近年來,隨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省際區域性體育產業集聚程度的不斷加強,促使區域體育產業規?;?、多元化高質量發展。體育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發展應是相互促進、協調、融合及良性互動關系,而非單獨的兩個系統。
從體育產業集聚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來看:第一,體育產業的集聚加劇了產業內部及相關產業的市場競爭,刺激企業不斷改進產品服務,有效發揮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增長,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第二,體育產業的集聚效應使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廣泛流動,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快速升級;第三,在體育產業集聚的條件下,能夠加快產業技術整合,增強技術交流學習,提升生產技術水平,激發教育、科研機構實現技術創新。
從區域經濟發展對體育產業集聚區的影響來看:第一,經濟的發展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促使參與體育運動人群基數上漲,為了滿足居民對體育運動的多樣化和差異化需求,政策、人才、科技、資金等優勢資源也會不斷流向具有發展前景的體育產業;第二,區域內各行各業的繁榮發展,不斷產生新業態,打破行業間的壁壘,加速產業間融合,推動體育產業集聚規模的擴大;第三,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產業結構也會發生相應轉變,第三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為體育產業集聚化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3 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體育產業集聚區能夠與區域經濟發展實現良性互動。產業集聚有利于技術創新,不斷的技術創新使產業集群獲得持續競爭力[2]。在我國體育產業集聚區初具規模的背景下,集聚區內部的技術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3.1 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的特點
體育產業集聚區的形成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產業結構升級、服務業發展程度、現代化技術運營等方面息息相關。在產業集聚產生創新知識溢出效應的條件下,各主體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梳理整合資源信息,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引進、模仿跟隨等方式形成新的技術產品和服務,提升區域整體的競爭優勢。
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具備以下特點:第一,風險性。風險貫穿于技術創新開展的全過程,市場環境、政府政策、客戶需求及創新主體自身能力水平會隨時發生變化。第二,特定性。創新主體往往對符合自身行業屬性、市場目標、技術優勢及偏好的特定產品開展技術創新研究。第三,多方參與。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具有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社會組織、個人等多種參與主體,實現共同發力。第四,高效率。創新主體可以充分利用集聚區內人力、物力、財力等優勢資源,促使技術創新的高效開展。第五,高收益。技術創新可以使主體獲得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帶動行業及地區更進一步的發展。第六,激勵機制。技術創新可以激發企業家、研發人員、企業員工等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和潛能,為其提供物質及精神的激勵。
3.2 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影響因素
實現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具有許多復雜的影響因素,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系而又相互制約,一般以技術創新企業為主體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
從外部因素維度來看:第一,政府政策。政府發揮宏觀調控職能,通過財政資助、稅收優惠、金融扶持、技術支持、創新成果保護等政策能夠廣泛地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第二,市場需求。企業根據市場的不斷擴大而運用技術創新來改進產品服務,滿足市場需求,搶抓市場先機。第三,科學技術??茖W技術的迭代更新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進而刺激企業將最新科學技術運用到體育產業領域。第四,創新資源。企業借助最新信息、自然資源、高端人才、科技設施、資金支持等外部資源的輔助,將有效促進創新活動的開展。第五,同行競爭。集聚區內部具有眾多的體育產業相關企業,無論是通過良性或是惡性競爭都會刺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
從內部因素的維度來看:第一,企業發展戰略。企業通過制定發展戰略來確定當前和未來的發展道路,創造良好的氛圍,推動企業全體員工朝著未來目標共同努力。第二,企業產品預期。企業在研發創新產品前會根據自身實力及創新能力水平來預估產品研發、實驗、生產、投放市場、產生收益等各個環節的風險,這決定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動力的強弱。第三,企業領導者創新精神。企業的領導者引領著企業的運營方式和發展方向,擁有創新精神的領導者能夠把握市場機遇。第四,企業人才創新能力。人才創新能力水平決定著企業發展的潛力,因此,引進和培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4 技術創新促進體育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模型
根據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特點及影響因素,構建了技術創新促進體育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模型(見圖1)。
技術創新促進體育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由集聚區內外各主體共同參與、相互聯動、相輔相成所構成的系統。圖1中的模型由區域經濟、集聚區和技術創新企業3個部分組成。區域經濟通過在體育產業集聚區層面給予政策制度、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信息資源等方面支持來保障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發展,激勵和保護集聚區內企業實現技術創新;體育產業集聚區以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要載體,通過資源整合、自主創新、技術引進、模仿跟隨等方式產生技術創新互動,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市場競爭加強、交易成本降低和產業融合發展并產生知識溢出效應,進而驅動體育消費增長,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企業內部的戰略目標、創新精神、企業文化創新、人才培養以及技術創新時對產品的預期效果的預判等因素都會對企業技術創新產生作用,需要各要素廣泛開展互動,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大學、科研、中介和金融等機構以及競爭、合作企業是與集聚區技術創新企業發生直接互動關系的主體,各方通過相互合作和競爭的方式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速帶動技術創新活動開展;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平臺,通過發揮對外引進資源、對內協調推介等作用,成為集聚區技術創新企業對外及與內部各主體間開展廣泛交流互動的重要紐帶。
5 技術創新推進體育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
技術創新作為體育產業集聚區發展的重要動力,能夠促進體育產業優化升級,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刺激消費增長,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為更好發揮技術創新的重要帶動作用,加強體育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的雙向推動,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對策。
5.1 加強政策性的支持保障
政策機制是城市集群經濟內協調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能夠實現經濟結構的升級,加快產業規模效應的形成[3]。
第一,政府要將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納入區域經濟發展布局,在符合區域實情、彰顯區域特色的前提下,制定具有專業性和實用性的政策規劃,轉變政府技術創新服務方式,深化區域內外多領域、多層次、多維度的交流融合,營造集聚區技術創新氛圍;第二,要構建體育產業技術創新要素保障體系,及時出臺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政策法規來保障創新要素的供給,以數字技術構建區域體育產業數據網,促進基礎設施、土地資源、信息數據等要素在區域內有序流動;第三,將體育產業集聚區技術創新納入政府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對技術創新企業、項目和人員的專項獎勵和扶持力度,在完善財政支持、稅收優惠、金融扶持的基礎上,優化收益分配機制,調動技術創新積極性。
5.2 搭建集聚區技術創新平臺
技術創新平臺實現了集群創新資源和技術成果的共享,又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并有效地緩解供需脫節的矛盾[4]。
第一,政府要積極出臺相應政策來組織和扶持技術創新平臺的建設,推進體育產業創新基地、科技服務、研究中心、專業孵化器等平臺建設,扶持高成長、高效益型的重大項目,實現云端數據共享與處理,增強資源的精準配給,激發和調動體育企業協同加速轉型。第二,“體教融合”是打破資源流動和互動鏈接的壁壘,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的體育資源相互融合相互影響[5]。政府需積極協調和推動體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校等合作成立技術創新中心和研發機構,形成良好的產學研聯合機制,促進運營規劃、產品創新及人才培養等研究成果的轉化工作,引導建立起完善的協同創新和產業發展渠道。第三,鼓勵體育企業廣泛對接發達國家優秀企業、科研機構,充分吸收和借鑒前沿尖端技術,推進體育企業成為區域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
5.3 發揮數字技術的推動作用
數字體育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新趨勢,要發揮數字要素的驅動力,構建體育融合發展大格局,實現體育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6]。
第一,要以數字要素為主體,推進賽事舉辦、居家健身、虛擬運動、線上消費、智能場地等體育產業重點領域數字化建設,實現數字化體育運動的普及;第二,推動體育企業通過數字化技術創新來開拓市場,拓展網絡營銷服務方式,夯實體育用品制造、賽事運營推廣、體育旅游宣傳、體育場館服務等數字化運營基礎,加強消費者與體育用品之間的關聯度與互動性;第三,發揮體育產業帶動多個行業領域的輻射作用,運用5G、ChatGPT、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匯聚各行業優質資源共享,發揮連接效率、數據挖掘、隱私保護、不可篡改等技術特點來增強與旅游、醫療、養老、金融等各產業在生產技術、產品設計及銷售模式上的交叉融合,促進體育投資消費空間的不斷拓展。
5.4 以消費促進集聚區技術再造
不平衡、不充分的體育發展很難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元化健身需求,也很難推動體育共同富裕的目標[7]。因此,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不斷挖掘體育產業發展潛力,滿足群眾的多元化需求。
第一,增強體育產品的市場分析和客戶服務水平等能力,及時精準掌握用戶行為和消費偏好。例如,積極開發智能穿戴用品、健身器材等產品,通過創新裝備體驗感來激發群眾的消費欲望,或是通過智慧傳播、多場景轉換來提升賽事的互動性和傳播力,滿足消費者的觀賞需求。第二,推動智慧體育場館建設,加強智能硬件升級和軟件系統部署,打造自助售票、客流識別、VR實景、裸眼3D等服務,增強消費者沉浸式的現場觀賽體驗。學習借鑒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所搭建的場館仿真系統、場館氣象監測網絡、超高速4K軌道攝像機系統、場館智慧餐廳等數字化技術,推動在“科技冬奧”專項計劃下產生的利用5G技術智能造雪的“卡賓雪”造雪機和適應賽區氣候的冰狀雪及相關檢測工具等綠色雪務技術的普及[8],不斷促進場館運營的數字化升級。
【參考文獻】
【1】王志敏.從集聚到集群:產業集群形成機制分析[J].企業經濟,2007(02):39-42.
【2】文婷,李繼華.技術創新表征與園區產業集聚的關聯度[J].改革,2013(05):74-78.
【3】Su LD,Agudamu,Liu YQ,et al.China's new urban clusters strategy for coordinate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the sports industry[J].PLOS ONE,2023,18(10).
【4】戴衛明.產業集群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的構建與發展[J].商業時代,2010(12):108-109.
【5】布特,段紅艷,諾日布斯仁.從體教結合到體教融合:從資源耦合向制度耦合創新發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09):33-44.
【6】布特.習近平新時代建設體育強國思想及其價值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8,1(03):1-12.
【7】布特,萬斌,鄒新嫻.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體育現代化哲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3,46(01):56-66.
【8】布特,李佼慕,鄒新嫻.北京冬奧會綠色科技創新與生態文明遺產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22,40(01):9-17.
【基金項目】202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中國特色全民健身戰略歷史回顧、反思與展望》(項目編號1BTY886)階段性成果、湖南省體育公共服務研究基地、湖南體育產業研究所扶持成果。
【作者簡介】蘇立德(1992-),男,內蒙古通遼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