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共同富裕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為之奮斗的目標。在十四五規劃之際,國務院將浙江省列為共同富裕創建示范區,作為先行先示地,通過實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經驗做法,為其他地區、為全國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可復制、可參照的樣板案例。本文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為例,通過分析示范區創建的目標、任務,結合審計職能,從審計理念、機制體制、項目賦能、資源保障等角度思考提升審計助力示范區創建能力的路徑。
共同富裕的內涵
共同富裕源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奮斗目標,是廣大人民的全體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富裕。共同富裕需要通過奮斗逐步實現,不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它是一個長期目標,需要從少數富裕到多數富裕再擴大到全社會富裕、從脫貧到全面小康到精神物質全面富裕。共同富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它伴隨著社會主義實踐和國家社會的發展不斷深化,需要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保障水平為保障去促成社會和人民的富裕。
審計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的意義
審計監督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伴隨著國家治理的需求應運而生的,目的是為了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防范重大風險、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提供監督保障,推動健全完善相關機制體制。審計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促進政策落實
審計工作能夠介入政策的制定、執行、落地、反饋等整個生命周期,能揭示共同富裕政策執行上存在的不堅決、有偏差、不全面等問題,還可以及時發現落地過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披露政策、制度在頂層設計層面上的不足,從而保障政策的效益。另一方面審計能通過對具體事項的審計,發現政策制度的缺失、不健全、更新不及時等源頭性問題造成的弊端,通過推進被審計單位的整改,完善在某一領域的制度體系建設。
提升資金績效
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勢必伴隨財政預算績效管理、財政支出結構、可持續保障機制,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等方面優化和完善。審計監督作為政府監督機構,一方面通過資金使用環節的監督,能夠全面關注資金的分配、撥付、管理和使用環節,推動資金及時撥付、精準使用及存放安全等。另一方面,通過專項資金使用、經濟責任、專項調查等審計,可以對某一方面的專項政策進行深度體檢,從而促進資金使用水平與效率的提升,避免財政資金浪費,推進資金管理使用更加科學合理、規范有效。
推動項目建設
在共同富裕建設過程中,重大項目建設是重要依托,關乎地區經濟、城市格局、民生福祉等。通過項目審計,能夠發現建設項目在決策、采購、資金使用、工程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問題,避免重大項目在建設中變形走樣,從而為重大項目落地落實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審計通過對項目決策過程、后續經營管理、經營效益等情況的審計,能夠評價重大項目的謀劃、決策是否科學,避免在共同富裕創建中亂上項目,杜絕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等,切實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見形見效。
防范經濟風險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審計要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風險隱患揭示力度。審計監督可以介入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過程中涉及的各個領域、各個時期、各個方面,能揭示存在的各類風險和問題。一方面審計有識別預警作用。審計可以借助政策跟蹤審計、經濟責任審計、預算審計等項目形式,及時識別和反映示范區經濟運行中易引發風險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盡早向相關部門發出預警,推動化解風險。另一方面審計有強化執行作用。審計能夠發現被審計對象在風險防控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推動建立完善重大風險防范化解長效機制,提高被審計對象的風險抵御能力。
共同富裕示范區對審計監督職能的新要求
參考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任務來看,同富裕示范區創建任務涉及“七個方面先行示范”,內容包括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在時間上要在十年內完成兩個階段的成果。這都對審計機關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對審計政治屬性要求更強
審計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的參與角色之一,要以示范區創建的工作原則為原則、以示范區創建的目標為目標、以示范區創建的任務為任務開展審計監督工作,始終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工作。審計機關要堅持政治機關定位,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從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區域治理的高度去開展監督,要從促進體制機制改進完善的角度去發現問題,當好作為參與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定位。
對審計服務屬性要求更高
共同富裕的是人民生活和精神的富裕,關鍵要圍繞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開展,所以在審計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中,需要更加突出為民審計的服務職能。按照示范區浙江樣板的創建方案,民生資金、民生領域重點工程保障項目等民生相關領域是建設的重點方向之一,所以審計機關需要把人民群眾所憂所急所盼作為審計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口,進一步加大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的審計力度。另一方面,審計不但要發揮披露問題的利劍作用,更要注重發揮建言獻策的參謀作用,突出審計服務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屬性。
對審計監督覆蓋要求更廣
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是一項多方力量共同實踐并探索發展的任務,一方面需要常態化的監督保障,需要監督職能在各個經濟環節實時跟進或提前介入,需要監督機構發揮預警功能的前瞻性、協同性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監督覆蓋的廣度,要從全局的角度全面檢查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過程中發生的各類經濟事項。這都將對審計覆蓋的廣度、發現問題的準度、審計實施的深度、審計建議的高度提出更高的挑戰。
審計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的實現路徑
革新審計工作機制,暢通審計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渠道
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進程中,審計機關應圍繞創建的目標和任務創新構建科學的審計工作機制,完善從組織-實施-成果開發的全流程體系。一方面,要依托審計委員會對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期間審計工作的統籌領導,根據創建范圍,將涉及經濟事項較多的部門逐步納入委員會,強化上下機構、橫向部門之前的組織協調。在審計項目組織方式上,統籌協調上下級審計機關、內部各業務部門,推進各級審計機關資源共享,強化從全省、全市角度披露問題的功能。在謀劃項目時要從政治角度思考和布局,深入研究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中的各項經濟活動、政策、改革等,從全局角度謀劃五年審計計劃、年度審計計劃。另一方面,要創新機構、組織、業務、成果運用等方面的工作機制,針對共同富裕示范區任務進一步完善內部工作流程、外部協作渠道,不斷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項目質量。例如,進一步推進審計項目嵌入融合,在審計項目謀劃環節,完善項目計劃論證機制,構建分行業、分領域審計對象庫、項目庫,打破單個項目流水線實施的方式,以“同步”“嵌入”等方式實現項目的融合協作,充分實現審計資源、審計成果的整合利用。再一方面,要強化審計協同,從機制體制角度促成與其他部門的監督聯動合作,實現監督資源的共享。要借助審計委員會、經濟責任聯席會等載體,在制度層面上構架形成與各個部門的長效協同合作機制。同時,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機制建設,與被審計事項或單位涉及的主管部門、主要領導、監督部門建立事項反饋和責任追究機制,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力度。
強化審計項目賦能,提升審計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的力度。
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任務下,審計要更加注重依托項目發揮作用。一是強化政策跟蹤審計,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健全共富政策跟蹤審計流程機制,以明確的形式確定共富政策跟蹤審計介入政策執行周期的時間階段,按照不同階段設計審計目標、審計內容、審計范圍、審計程序等。同時,在問題審計的基礎上更加強化政策績效審計,探索全周期政策跟蹤審計。按照政策制定、落地、評價環節,強化與財政部門、發改部門、生態部門、住建部門等多部門通力配合,實現多方主體協同聯動。二是強化資金審計,助力民生強保障。審計要進一步焦聚集中財力辦大事進行,從財政機制體制、專項資金績效、投資項目效果等開展審計,關注財政體系改革發展情況,圍繞政府產業基金運營審計財政資金發揮杠桿放大的效應。要圍繞民生福祉,以專項資金審計為項目依托,結合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任務,突出民生項目建設、民生措施保障落實等方面的風險點及關鍵環節,將人民關心關注的事項作為審計要素之一。三是強化項目和生態環境審計,助力優化人居環境。以重大工程項目為審計標的,審計投資建設的創新引領效益,助力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公共設施建設提升、居住環境改造、生態環境優化。四是強化經濟責任審計,促進干部履職盡責。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過程中,經濟責任審計要焦聚主責主業,關注領導干部對示范區創建過程中上級決策部署落實、謀劃推動地區發展、重大經濟決策事項管理、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和經濟風險防控、黨風廉政建設管理等內容開展,揭示問題,客觀評價領導干部的業績與責任,助推領導干部在示范區創建中發揮干事創業的帶頭引領作用。
迭代升級審計資源,保障審計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的效率
審計機關應根據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任務,進一步整合審計資源,創新審計方法,提升審計力量供給。一方面,要持續加強科技強審,助力審計工作現代化。大數據審計是審計機關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審計機關要堅持大數據理念,利用經濟社會運行形成的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方法和工具開展審計工作。要進一步推進常態化數據共享運用機制落實,圍繞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內容,協同高校、科研院所、主管部門、企業等推進數字資源整合資源、共建共享資源平臺,實現審計部門數據實時采集、多方審計成果共享等目標,逐步消除審計部門與業務部門存在的信息屏障。要推進數字化審計創新,通過構建形成計算機審計模型、創新審計軟件平臺、數據分析室、“審計大腦”和常態化“經濟體檢”等平臺,健全“數據分析+現場核查”模式。另一方面,要建設完善審計人才體系,提升審計人力資源。實現審計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審計人力資源的支撐。審計機關應通過理順內審人員參與審計的工作機制,完善與高素質中介人員、專家的合作渠道等方式,多渠道創新審計人才力量的補充和儲備方式。審計機關要聯合內部審計、審計中介等各方力量,加強審計交流和審計資源整合,實現多方共贏。同時,通過完善中介人員參與審計的人才儲備庫建設,在現有常態化合作的財會、工程中介基礎上,與科技、文化、醫療等中介機構構建合作關系,暢通與各方面專業技術機構的常態化合作交流渠道,補充在專業方面的欠缺。
(作者單位:溫州市國有企業審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