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思彤 史寶娟 張立華
以2008年到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為研究樣本,從區域異質性的視角,考察了企業環保投資對污染治理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企業污染治理表現出顯著的區域異質性,尤其是東部地區的企業環保投資與政府環保投資更顯著的降低了企業的污染排放;隨著企業環保投入的增加,凈收益越高且所在區域經濟較發達的企業,也是污染治理效果較好的企業。
企業作為資源主要消耗者與環境問題的主要制造者,要實現生態保護,企業污染治理問題就值得給予更多的關注。此外,中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和程度不同,區域經濟差異逐步擴大,且不同經濟區域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也表現出區域化的特征。鑒于此,為了提供合理的企業污染治理建議,更好的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本文從區域異質性的視角出發,探究不同經濟區域的企業環保投資對污染治理的影響及差異性,從而針對不同經濟區域及企業特點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議。
文獻綜述
現有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環境規制對企業污染治理的影響。有研究發現排污稅、排污許可證等對企業污染治理起到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證實如果單純的通過環境規制來實現企業的污染減排目的,那么將會為宏觀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此外,企業污染治理問題也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Zhen研究的結果證實,公眾參與的程度可以抑制導致環境破壞的負外部性。隨著環境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融資約束與企業污染排放的關系也引起了學者們關注。蘇冬蔚等發現綠色信貸具有顯著的融資懲罰效應和投資抑制效應。
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總結,可以發現從區域異質性的視角出發,研究企業環保投資對污染治理影響的相關研究還較少。本文從區域異質性的角度考察企業環保投資對污染治理的影響及其差異性。具有如下兩個方面的貢獻:第一,從區域異質性的視角入手,探究企業環保投資與政府環保投資對污染治理的差異性,豐富和補充了對現有關于企業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第二,根據不同經濟區域企業環保投資與污染治理的差異及特點,為我國持續推進污染減排和“雙碳”目標早日實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議。
研究設計
樣本選擇與數據處理
本文以2008年到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為研究樣本,整理數據得到1459家公司的污染物排放、環保投入等數據。此外,還收集到23個省份的環保投入以及政府補助等數據。所有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以及《中國統計年鑒》。按照中國經濟區域的劃分標準分為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以及西部地區四個區域。
變量定義
借鑒現有關于企業污染治理的研究,選取企業層面的污染物排放量作為被解釋變量;選取企業環保投資以及省環保投資作為解釋變量。此外,依據以往的相關研究,還選取企業的凈收益、企業的專利申請數量、各企業獲得的政府補助以及地方經濟宏觀影響因素GDP等作為控制變量。對選取的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以及控制變量的具體解釋說明如下:污染排放作為被解釋變量,主要包括的是廢氣、廢水等的排放量的加總,FD_pollution;企業環保投入和省環保投入作為解釋變量,FE_investment,PE_investment;主要的控制變量包括企業專利個數(N_patents)、省補助(P_ subsidy)、企業凈利潤(F_ netprofit)以及國內生產總值(GDP);此外,企業凈收益與環保投資的交乘項,netprofit *investment,反映了企業環保投資與企業收益共同作用下對企業污染治理產生的影響。
模型構建
基于以上選取的變量構建了如下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其中,下角標i,t,p分別代表了企業、年份以及企業所在省份,Xitp代表控制變量,F i代表對企業個體異質性的控制,Yeart代表對時間異質性的控制。
實證結果
描述性統計
從不同經濟區域的角度出發,對主要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與其他三個經濟區域進行對比,東部地區的平均污染排放是最多的,企業環保投資的平均金額也是最多的,且東部地區各個省份的環保投資也是相對最多的。
實證分析
分析環保投入對企業污染治理的影響,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梢园l現企業環保投資與政府環保投資越多,企業的污染治理效果越好。進一步考慮企業環保投資與企業凈收益的交乘項,結果表明隨著企業環保投入的增加凈收益越高的企業,也是污染治理效果較好的那些企業。
注: ***表示在1%的水平下顯著,**表示在5%的水平下顯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下顯著。
從區域異質性的視角出發,結果如表3所示。在四個經濟區域中企業環保投資和政府環保投資都對企業污染治理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此外,從企業凈利潤和企業環保投資的交乘項來看,只有東部地區產生的效果是顯著為負的,說明隨著環保投入的增加凈收益越高且所在區域經濟較發達的企業,也是污染治理效果較好的企業。
注: ***表示在1%的水平下顯著,**表示在5%的水平下顯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下顯著。
基于Logistic回歸進行穩健性檢驗,研究結果如表4所示。可以發現在四個經濟區域中企業環保投資和政府環保投資對企業污染治理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以及中部地區的企業環保投資都在1%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降低了企業污染的排放,且東部地區的結果相對更顯著。綜上,進一步證實了企業環保投入與污染治理存在著區域異質性。
注: ***表示在1%的水平下顯著,**表示在5%的水平下顯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下顯著。
結論與啟示
本文從區域異質性的視角出發,探究企業環保投資對污染治理的影響,得到如下三個研究結果:環保投入與企業污染排放量呈負相關,說明環保投資促進了企業污染治理;企業污染治理表現出顯著的區域異質性,東部地區的企業環保投資更顯著的降低了企業污染的排放,且政府投資的效果也好于其他三個區域;隨著企業環保投入的增加,企業凈收益越高且所在區域經濟較發達的企業,也是污染治理效果好的企業。由此得到如下政策啟示:為更好的促進企業污染治理效果、增加凈收益,無論是企業自身還是當地政府部門應該盡可能的加大環保投入,進而使得污染治理的效果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企業的凈收益;對于企業污染治理相對落后的地區,要積極向企業污染治理效果好的地區學習,可適當開展跨區域省際之間、企業之間的相互學習,加強區域間的相互合作,以強帶弱,以此達到共同進步。
基金資助:河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雙碳”目標下京津冀能源型企業綠色行為協同發展與激勵措施研究”(SQ2022008);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共生視角下重污染企業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協同發展研究”(72072054)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經濟學院)